Remove ads
穆罕默德的同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歐瑪爾·賓·哈塔卜(/ˈoʊmɑːr/; 阿拉伯語:عمر بن الخطاب ʻUmar ibn al-Khaṭṭāb [ˈʕomɑr-, ˈʕʊmɑr ɪbn alxɑtˤˈtˤɑːb];584年—644年11月3日),又譯奧馬爾或歐麥爾,是伊斯蘭教歷史上四大哈里發中的第二代(634年起)。先知穆罕默德最著名的擁護者和戰友之一,也是歷史上最有權力,也最有影響力的哈里發之一[3]。他在634年8月23日繼穆罕默德的岳父阿布·伯克爾(632–634)之後,成為正統哈里發的第二位哈里發。他是傑出的穆斯林法學家,以及無私及公正的天性聞名,因此有Al-Farooq(歐法盧克,分辨是非者)的稱號。伊斯蘭歷史家常稱他為歐瑪爾一世,因為後來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歐麥爾二世和他有相同的名字。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08年2月16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11月1日) |
歐瑪爾·賓·哈塔卜 عمر بن الخطاب | |||||
---|---|---|---|---|---|
正統哈里發的第二位哈里發 | |||||
統治 | 公元634年8月23日至644年11月3日 | ||||
前任 | 阿布·伯克爾 | ||||
繼任 | 奧斯曼·本·阿凡 | ||||
出生 | 584 阿拉伯半島的麥加 | ||||
逝世 | 644年11月3日[1] 正統哈里發阿拉伯半島麥地那 | (59—60歲)(伊斯蘭曆23年都爾黑哲月26日)||||
安葬 | |||||
配偶 |
| ||||
子嗣 |
| ||||
| |||||
Tribe | 古萊什 (Banu Adi) | ||||
父親 | Khattab ibn Nufayl | ||||
母親 | Hantamah binti Hisham | ||||
|
在歐麥爾的統治下,哈里發國快速的擴張,統治了薩珊王朝及三分之二的拜占庭帝國[4]。他對薩珊王朝的攻擊即為歷時不到二年結束的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642–644)。依照猶太的傳統,歐麥爾解除了基督教對猶太人的禁令,允許他們回到耶路撒冷,也允許他們敬拜[5]。歐麥爾最後是在公元644年被波斯人阿布·盧厄盧阿·費魯茲所殺。
在遜尼派中,將歐麥爾視為是偉大的領導者,是伊斯蘭美德的典範[6],有些聖訓認定他是繼阿布·巴克爾之後第二偉大的薩哈巴[7][8],不過什葉派對他有負面的評價[9]。
歐麥爾出生於麥加,早年當過牧羊人和商販,在低微的環境下長大。他的父親哈塔卜·伊本·努法伊出身於一個中產階級多神論家庭。在那個尚未開化的時代,他受過良好教育、尚武,並且體格強壯。儘管歐麥爾廣受尊重且來自一個具有貴族血統的家庭,但他與其餘的古萊什人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在伊斯蘭創教前歐麥爾只是古萊什部落的普通一分子。
當穆罕默德開始傳教時,歐麥爾致力於保護阿拉伯傳統的多神信仰。他堅決反對穆罕默德,並積極迫害穆斯林。在早期傳說中,歐麥爾甚至斷然行刺穆罕默德。一個路過的穆斯林告訴他最好先處理好自己的家務事,因為當時歐麥爾的妹妹和妹夫都已皈依伊斯蘭教。當抵達他妹妹的住所時,他發現她和她丈夫正在誦讀穆罕默德的詩歌(現為《古蘭經》的詩篇)。這激怒了他,使他與妹夫發生鬥毆。他妹妹為了保護丈夫而被歐麥爾誤傷,當看見她流血時,歐麥爾深感悔悟。為了表示和解之意,歐麥爾也誦讀了一段他妹妹剛剛念誦的詩歌。據說因為被這段詩歌感化,歐麥爾當天就皈依了伊斯蘭教。當歐麥爾向古萊什族酋長Abu Jahl報告他改宗的事之後,據傳酋長怒斥他:「神詛咒你!」歐麥爾從此公開在克爾白為伊斯蘭教禱告,部落酋長蘇富揚和Abu Jahl對此大為憤怒然而只能坐視。歐麥爾的行為使得穆斯林對公開傳教信心大增,因為沒有人敢阻撓歐麥爾的禱告。
歐麥爾於622年遷居麥地那,他是最早遷居麥地那的移民者之一。在那兒他成為穆罕默德的兩大主要顧問之一(另一位是艾卜·伯克爾)。他參與了Badr、Uhud、Khaybar的戰鬥和奇襲敘利亞,及許多其他的戰役,成為穆罕默德的親密戰友。625年,歐麥爾的女兒哈夫莎嫁給了先知穆罕默德。
艾卜·伯克爾被推舉為新一任領導人,即哈里發。麥地那本土的穆斯林準備推舉他們自己的領導人。這粉碎了麥地那本土居民與麥加移民所達成的一致。艾卜·伯克爾與歐麥爾兩人雙雙參加了會議,經過一天的商討後,歐麥爾主動宣誓效忠於伯克爾。伊斯蘭選民跟着也向伯克爾效忠,服從穆罕默德給出的種種暗示:艾卜·伯克爾將成為他的繼承人[來源請求]。
艾卜·伯克爾在位時間很短,他行使職權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叛教戰爭所占用,在這次戰爭中一些部落企圖脫離穆斯林聯盟。歐麥爾當時是伯克爾的主要顧問。在艾卜·伯克爾於634年去世後,歐麥爾被指定為繼承人。
在歐麥爾任哈里發時期,伊斯蘭帝國以空前的速度進行擴張,征服了美索不達米亞、波斯的部分領土並最終滅亡當時統治波斯的薩珊王朝,並從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取了埃及、巴勒斯坦、北非和亞美尼亞。636年在大馬士革附近進行的耶爾穆克之戰中,歐麥爾以少勝多,結束了拜占庭帝國在敘利亞的統治。雖然伊斯蘭帝國一開始就向外擴張,那些被征服土地上的人民(尤其是波斯人)在發展伊斯蘭文化方面做了重大貢獻。
在636年的幼發拉底河畔的阿爾-卡迪西亞會戰中,阿拉伯人以少勝多大敗波斯人。會戰過程中阿拉伯將領Sa`d ibn Abi Waqqas包抄了薩珊大軍並擊殺波斯將領Rostam Farrokhzād。
637年,在漫長的耶路撒冷圍城之後,阿拉伯軍隊得以和平進城並簽定條約。幾年前當地長老曾宣布他不會與除哈里發本人之外的任何人簽訂條約。基於這個原因,歐麥爾在穆斯林軍隊完全控制周邊領土之後,親自來到耶路撒冷。為了穆斯林與基督徒雙方利益,歐麥爾謙恭地與他身旁騎驢的侍從一起入城。據說他已經把門戶交還給該城居民經由正統基督徒長老索福容尼斯,在簽訂和約之後歐麥爾讓長老帶領他去古老的猶太聖殿遺址。當歐麥爾發現遺址覆蓋於污漬之中後十分震驚,歐麥爾當場跪下,用手清理。其他穆斯林看到他的行動後也紛紛跟隨他,馬上阿克薩周邊約25英畝被清理乾淨。其後一個木質的清真寺在遺址南部被建立,這就是今天的阿克薩清真寺。歐麥爾被一個已改宗伊斯蘭的拉比卡伯阿拉巴(Ka'ab al-Ahbar)帶領參觀了遺址的奠基石。這塊石頭被柵欄包圍,多年以後倭馬亞王朝的哈里發在遺址之上修建了圓頂清真寺。
占領耶路撒冷之後,歐麥爾受到市內居民的尊敬。猶太人被允許保留他們的猶太教信仰,並居住在耶路撒冷附近,這是500年前他們從聖地被逐出後第一次獲得這種自由。根據猶太百科全書,70個家庭在城中定居下來。歐麥爾還許可了一些協定(被稱為歐麥爾盟約),與基督徒一起,確立了他們在穆斯林統治之下的權利與義務。
作為一個征服者,歐麥爾主導了多項改革並全面檢視了國家政策。他在新征服的土地上確立並發展了行政部門,包括一些新的政府部門和官僚機構,並主持了穆斯林統治區域的人口普查。在他的統治下,駐軍的城市如巴士拉、庫法被建立及擴展。638年,他主持擴建和修復了麥加的禁寺和麥地那的先知寺等二座清真寺。他開始組織編撰伊斯蘭法典。與此同時,他下令驅逐奈季蘭和海白爾的基督教及猶太教團體,並禁止非穆斯林在漢志居住三天以上。[10]
作為一名君王,歐麥爾因他勤儉的生活方式而聞名。與紙醉金迷而趨向腐化的多數君王不同,與穆斯林創業之初相較,歐麥爾的生活並沒有甚麼改變,依然簡樸。639年,他繼位為哈里發4年後、希吉來(指穆罕默德從麥加遷徙麥地那的歷史事件)17年後,制定了伊斯蘭曆(回曆),以希吉來為紀元。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