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伊曼紐爾·彼得森(英語:Oscar Emmanuel Peterson CC CQ OOnt,1925年8月15日—2007年12月23日[1]),加拿大爵士鋼琴家、作曲家。彼得斯一生發行200多張唱片,七次奪得葛萊美獎,是格萊美獎終身成就獎得主。在長達60多年的音樂生涯中,奧斯卡在全球各地舉行過千場演奏會。艾靈頓公爵稱他為「鍵盤界的摩訶羅闍」,爵士音樂界尊稱他為「內搖之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1月11日) |
生平
彼得斯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的一個移民家庭,祖上來自西印度群島(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和英屬維爾京群島)[2]。其母親凱瑟琳(Kathleen)是家政工人,父親丹尼爾(Daniel)在加拿大太平洋鐵路當搬運工,同時也是一位業餘音樂人,曾無師自通風琴、小號及鋼琴的演奏[3][4][2]。彼得斯在蒙特利爾小勃艮第街區長大;生活在這個黑人占主導的環境,彼得斯自然而然地接觸到黑人的爵士文化[5]。彼得森5歲開始學習吹小號和彈鋼琴,7歲時因患上結核病無法再吹小號,故將全部焦點投入到鋼琴上。父親為他承擔起音樂啟蒙教師的角色,姐姐戴西也教他彈傳統鋼琴,他在平日裡堅持練習音階和經典的練習曲。
彼得森師從匈牙利裔鋼琴家保羅·德馬基(Paul de Marky)。由於德馬基的老師是傳統鋼琴家伊斯特萬·托曼,而托曼的老師是李斯特·費倫茨,所以彼得森早期主要學習傳統鋼琴。儘管如此,彼得森還是被傳統爵士及布基烏基吸引注意力,開始學習幾首拉格泰姆作品。後來他被稱為「布基烏基的喬·路易斯」[6]。
到9歲的時候,彼得森彈奏鋼琴的水平已經給專業音樂人留下深刻印象。多年來,他每天會練習鋼琴四到六個小時,直到晚年才將時間縮減到一兩個小時。1940年,也就是14歲那年,他贏得加拿大廣播公司組織的全國音樂比賽。隨後他從蒙特利爾高中輟學,告別了昔日的樂隊隊友梅納德·弗格森[7]。他走上職業鋼琴家的道路,在每周播出的電台節目上亮相,偶爾也去酒店和音樂廳表演,之後成為約翰尼·福爾摩斯管弦樂團(Johnny Holmes Orchestra)的團員。1945年到1949年,他以三重奏的形式為維克多唱片錄製唱片。由於其對納·京·高爾和泰迪·威爾森的作品情有獨鍾,他將音樂重心轉移到布基烏基和搖擺樂[8]。
到了20歲出頭的時候,彼得森已經憑藉超群技術和獨創旋律在鋼琴界樹立口碑[9]。
根據2021年紀錄片《奧斯卡·彼得森:黑加白》,奧斯卡·彼得森接受了諾曼·格蘭茨的專訪。彼得森表示自己在坐出租車去蒙特利爾機場時聽到電台從當地一家夜總會轉播節目,裡面的鋼琴曲非常好聽,於是靈機一動,讓司機載他去這家夜總會,希望一窺演奏者的真容,而這個人就是諾曼·格蘭茨。格蘭茨之前見過彼得森一面,但沒有留下印象。1949年,格蘭茨在紐約卡內基大廳的「愛樂樂團爵士樂」音樂會中向大家介紹彼得森[6]。在彼得森音樂生涯的大部分時間裡,格蘭茨一直是他的經紀人。兩人的關係已非純粹的經紀關係,彼得森表揚格蘭茨支持他,以及其他1950、60年代出身種族隔離色彩濃厚的美國南部的爵士音樂人。在紀錄片《奧斯卡之調》(Music in the Key of Oscar)中,彼得森回憶格蘭茨隻身對抗美國南部的持槍警察,抗議對方阻止他們三人乘坐「只限白人」的出租車[10]。
1950年,彼得森與與低音提琴手雷·布朗組成二人組,兩年後吉他手巴尼·凱瑟爾加入。後來凱瑟爾厭倦了巡演而離開,由赫伯·埃利斯頂替。三人於1953年和1958年間保持活躍,經常為愛樂樂團的巡演表演爵士[8]。彼得森也和山姆·瓊斯、尼爾斯-亨寧·厄斯泰德·彼得森、喬·帕斯、歐文·阿什比[11]、貝西伯爵[12]和賀比·漢考克合作[13]。
彼得森認為自己與布朗和埃利斯結成的三人組是公開表演及唱片錄製組合中「最刺激」、最有成效的。1950年代初,彼得森與布朗及鼓手查理·史密斯以「奧斯卡·彼得森三人組」的名義進行表演。不久後史密斯換成吉他手歐文·阿什比,而阿什比是納·京·科爾三人組的成員。後來阿什比又被換成凱瑟爾[14]。三人組的最後一張唱片《奧斯卡·彼得森三重奏小鎮漫遊》在多倫多小鎮酒館現場錄製,呈現了三人非凡的情感表達及深刻的音樂理解[15]。
到1958年埃利斯離開的時候,彼得森和布朗沒有再找吉他手,只請了鼓手埃德·施格平;他們認為埃利斯的吉他表演無人能比[8]。隨後三人參與彼得森專輯《夜間列車》和《加拿大組曲》的錄製。1965年,埃利斯和布朗離開,貝斯手山姆·瓊斯和鼓手路易斯·海耶斯加入,海耶斯後來再由鮑比·達勒姆取代,四人的合作一直持續到1970年。1969年,彼得森錄製專輯《動感和情感》,當中以管弦樂編排披頭士的《昨日》和《Eleanor Rigby》。1970年秋,彼得森發行專輯《悲傷鋼琴》,同年瓊斯和達勒姆離開。
1970年代,彼得森與吉他手喬·帕斯、貝斯手尼爾斯-亨寧·厄斯泰德·彼得森組成三人組。三人延續了布朗、埃利斯、彼得森三人組在1950年代取得的成就,在各大音樂節上的表演備受好評。三人的專輯《三人行》一舉拿下1974年格雷梅江最佳爵士團體表演獎。1978年4月22日,彼得森在巴黎會議宮的1978年歐洲歌唱大賽上獻上幕間表演。1974年,英國鼓手馬丁·德魯加入,三人組變成四人組。四人在全球各地展開巡演、錄製唱片。在1976年的專訪中,帕斯表示:「在我聽過的所有人當中,阿特·塔圖姆和彼得森是少數能把他們的樂器演奏得出神入化的人[16]。」
彼得森積極突破爵士音樂的邊界,與薩克斯手本·韋伯斯特、小號手克拉克·特瑞、顫音琴演奏家米特·傑克遜等爵士音樂人展開合作。1961年,彼得森三人組與傑克遜錄製專輯《爵士神作》。之後彼得森罕見地錄製獨奏系列專輯《好友專屬》,向比爾·艾文斯、麥考伊·泰納等鋼琴家同行致敬。格蘭茨1973年成立巴勃羅唱片後,彼得森為此錄製專輯,其中一張是1978年驚悚片《偽善者》的原聲帶[17]。1980年代,彼得森與鋼琴家賀比·漢考克組成二人組。1980年代後期和1990年代,中過風的彼得森與得意門生本尼·格林登台演出、錄製唱片。1990年代和2000年代,彼得森與特拉克唱片的爵士樂隊錄製專輯。
彼得森從小患有關節炎,後來病情嚴重到穿衣服扣不上扣。他身材不算苗條,體重重達125公斤(276磅),行動受到影響。1990年代初,他接受了髖關節置換手術[18]。儘管手術非常成功,他的行動能力還是受到阻礙。1993年,彼得森中風,左側身體活動受影響,因而暫停活動兩年。當時即將上任的加拿大總理讓·克雷蒂安想安排他當安大略省省督,被他以身體狀況欠佳為由婉拒[19]。後來他逐漸恢復左手的活動能力,但彈奏鋼琴還是受到影響,主要依靠左手彈奏。1995年,彼得森時不時公開表演,也為特拉克錄唱片。1997年,彼得森獲格萊美獎終身成就獎和國際爵士名人堂。加拿大政界人士、業餘鋼琴家李博曾說「單手彈奏的奧斯卡勝過所有雙手彈奏的人」[20]。
2003年,彼得森與尼爾斯-亨寧·厄斯泰德·彼得森、烏爾夫·維克紐斯和馬丁·德魯為神韻唱片錄製DVD《維也納一夜》(A Night in Vienna)。彼得森也繼續在美國和歐洲巡演,但一年最多開一場,中間為休息時間。
2007年,彼得森健康狀況持續惡化,原定在多倫多爵士音樂節及卡內基大廳全明星紀念演奏會的表演被迫取消。同年12月23日,彼得森因腎衰竭在安大略省密西沙加家中病逝[1][21]。
2021年,巴瑞·阿弗里奇推出介紹彼得森生平的紀錄片《奧斯卡·彼得森:黑加白》。影片全球首映禮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舉行[22]。
彼得森一生有四段婚姻,一共與三位妻子育有七個孩子[23]。他有抽捲菸和煙斗的習慣,曾幾次嘗試戒煙,但每次嘗試都會增重。除此之外,彼得森也是一位烹飪好手[24]。
作曲與教學生涯
彼得森也在加拿大教鋼琴和即興演奏,相關活動主要在多倫多進行。1960年代,彼得森與同行在多倫多創辦當代音樂精修學校(Advanced School of Contemporary Music),其本人則擔任了五年的校長。由於缺乏政府資金扶持,再加上彼得森和同行要外出巡演,學校最終倒閉[25]。後來彼得森在約克大學教爵士樂,於1990年代擔任該校校監數年[26][27]。他還出版了爵士鋼琴練習曲。另外,他要求學習勤加練習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作品,尤其是《平均律鍵盤曲集》、《哥德堡變奏曲》和《賦格的藝術》。在他看來,這些作品是每位嚴肅鋼琴家的必備曲目。鋼琴師本尼·格林和奧利弗·瓊斯是他的學生[28]。
所受影響
彼得森的音樂受泰迪·威爾森、納·京·高爾、詹姆斯·P·約翰遜和阿特·塔圖姆影響,其中塔圖姆被許多人拿來和彼得森比較[29]。有一次彼得森父親播放塔圖姆《Tiger Rag》的唱片,彼得森被裡頭出色的演繹折服,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有好幾個禮拜不碰鋼琴。他說「塔圖姆把我嚇死了」,從此他「再也不敢吹噓」自己的鋼琴水平[30]。1940、50年代,塔圖姆為彼得森的音樂水平樹立了典範。雖然兩人後來成為朋友,彼得森還是羞於被別人拿來和塔圖姆比較,也很少在塔圖姆面前炫技。
彼得森的姐姐在蒙特利爾教鋼琴,門下有幾位爵士演奏家。彼得森稱姐姐是他最重要的一位老師,對他的職業生涯產生深刻影響。在姐姐的指導下,彼得森將音樂視野拓寬到傳統鋼琴,了解傳統鋼琴演奏的核心,從最基本的音階,再到巴赫的前奏曲與賦格曲[31]。
在塔圖姆鋼琴技巧及美學的基礎上,比得森大量吸收塔圖姆作品的精髓,其中以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鋼琴協奏曲最為明顯。彼得森時不時在唱片中以拉赫瑪尼諾夫作品作和音,或是直接引用其《第2鋼琴協奏曲》,這在彼得森三人組的作品最為明顯。1960、70年代,彼得森錄製大量突出其鋼琴演奏的三重奏唱片,這些唱片展現了彼得森更不拘一格的風格,這種風格融合了爵士、流行樂及古典樂元素。
鋼琴演奏教育家馬克·伊斯曼(Mark Eisenman)認為,彼得森個人最出色的表現,是低調地給歌手艾拉·費茲潔拉和小號手羅伊·埃爾德里奇伴奏[32]。
彼得森被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爵士鋼琴家[33]。艾靈頓公爵稱他為「鍵盤界的摩訶羅闍」,爵士音樂界尊稱他為「內搖之王」[34][3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