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消极不作为,认为人力无法改变什么,实质上是一种决定论观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失敗主義(英語:Defeatism;法語:Défaitisme)是一種思想,認定未來註定失敗而放棄一切改變現狀的行動。這個詞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1]。在日常用途中「失敗主義」一詞帶有負面涵義,通常與叛國和悲觀主義連結在一起;或是用於描述類似美國小說《第22條軍規》中註定失敗的兩難情境。這個詞常在戰爭的背景下使用:如果一名士兵認定根本不可能贏得一場戰爭,或是因為某些理由認為這場戰爭不值得打,他就會被稱為失敗主義者。該詞也可以用在其他領域,像是政治、體育、心理學或哲學之類。
某些政府曾因為政敵反對其戰爭行動或某些政策,而將對方冠上「失敗主義」的罪名。例如:
「革命失敗主義」是從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衍生而來的概念,列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倡導。列寧宣稱,無產階級的真正敵人是奉行帝國主義的統治者,這些統治者把低於自己的階層送上戰場。他續稱,無產階級無法得益於任何勝戰,國家戰敗反而對他們更有利,因為這可能會轉變為針對統治者的內戰,然後擴大到國際革命。[來源請求]
起初,1915年的社會主義齊美爾瓦爾德會議上,只有最激進的派系同意革命失敗主義的理論。但之後獲得越來越多社會主義者的支持,尤其在1917年之後的俄羅斯,隨著該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東線戰場的節節敗退,以及列寧在四月提綱重申這一理論之後。[來源請求]
就列寧的用詞而言,「革命失敗主義」的相對詞為「革命沙文主義」(或社會愛國主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