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平山 (香港)

香港的一個山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平山 (香港)map
Remove ads

太平山(英語:Victoria Peak),又名扯旗山爐峰域多利山(亦作域多厘山[註 1];坊間通稱山頂The Peak)或香港山頂[註 2];曾名屬領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註 3];古名硬頭山[註 4],位於香港島西部,屬於中西區的一部分,高552米,為香港島最高峰。廣義上的山頂區是包括太平山的主峰、爐峰峽歌賦山奇力山等等的山嶺地形[1]。根據香港政府地圖,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稱爲「扯旗山」。

事实速览 太平山, 最高點 ...
Thumb
太平山
太平山
太平山在香港島的位置

香港開埠以來,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徵及地標,從1867年到1930年間太平山頂爲香港總督別墅所在地,太平山遂成爲香港境內權勢的象徵。時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則貴。

二戰結束後,香港逐漸發展成爲亞洲主要旅遊城市,太平山爐峰峽一帶因景觀開揚,能觀賞維多利亞港兩岸絕佳景色,結合山頂纜車凌霄閣,因而成為香港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太平山夜景更享譽全球,成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

對於香港人來說,九龍獅子山象徵奮鬥拼搏的「香港精神」,太平山則是象徵「東方之珠」的繁榮成就。

Remove ads

地理

Thumb
從太平山山頂俯瞰維多利亞港夜景
Thumb
從太平山山頂俯瞰維多利亞港日間景色
Thumb
從太平山山頂俯瞰維多利亞港,可清楚看到構成「維港門廊」的兩座地標式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右)和環球貿易廣場(左)

太平山歷史悠久,擁有多個名稱,而不同的名稱所指的範圍亦有所不同。

地名由來

硬頭山

太平山最早出現在中國官方記載爲清朝道光年間由兩廣總督阮元主修的《廣東通志》中《海防略》的《新安沿海圖》,當中記載太平山的位置上有一座「硬頭山」。至於爲什麼會有「硬頭山」之名,通志中並無解釋,至今無法考證。[2]

爐峰

「爐峰」之名則源於香港島一帶傳說在古代曾有一個紅香爐漂流至銅鑼灣一帶[註 5],當地村民認為這是天后顯靈之象,故建成銅鑼灣天后廟並用該香爐來上香奉祀,由於香爐靈驗,村民就將拾獲紅香爐的海灣稱爲「紅香爐港」,後來「紅香爐港」之名逐漸變成泛指整個香港島[註 6],至《清初海疆圖說》和《海國聞見錄‧輿圖》中也以「紅香爐山」之名指代香港島,而作爲「紅香爐港」的最高峰,太平山便被稱爲「爐峰」[註 7]。雖然「爐峰」之名並沒有被香港政府採納爲太平山的官方名稱,但香港政府卻採納了「爐峰峽」之名作爲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山峽官方名稱,而太平山其中一條山徑也被命名爲「爐峰自然步道」[註 8]

太平山

其實相傳在1809年赤臘角海戰後,橫行廣東沿海多年的海盜張保仔戰敗向官軍投誠,香港島上的漁民相信從此可享太平,所以才把硬頭山改稱為「太平山」。

屬領山、柯士甸山和域多利山

英國佔領香港島後,最初將太平山主峰扯旗山命名爲「Mount Possession」(意思爲「屬領山」),後來改稱「Mount Austin」(音譯成中文即「柯士甸山」)[註 9],再之後決定根據維多利亞女王之名命名爲「Victoria Peak」,在當時翻譯爲「域多厘山」或「域多利山」,後來港英政府沒有再採用其中文翻譯,但英文名稱「Victoria Peak」則一直沿用至今,且繼續爲扯旗山的官方英文名稱。惟「柯士甸山」的名稱仍見於「柯士甸山道」及「柯士甸山遊樂場」。

扯旗山

扯旗山之名顧名思義是指「懸掛旗幟的山」,目前已知的可能由來有四個:

  1. 相傳清朝中葉海盜張保仔盤踞香港島時,曾利用該山峰作為瞭望台,因常用旗語聯絡,每遇船隻即以扯旗為號,通知海上同黨掠劫該船,故稱之爲「扯旗山」。
  2. 1841年香港開埠,英國正式統治香港島。英國人為宣示主權,因此於山頂懸掛英國國旗,而當年為英國人做翻譯的師爺因此將該山中文名稱定爲「扯旗山」。[3]
  3. 馬己仙峽早年曾設有瞭望台,每當有輪船駛入維多利亞港,便指示太平山上的人扯旗為號,故附近的居民稱之爲「扯旗山」。[4]
  4. 根據香港天文台現存記錄,在早年未有現代化天氣預測設備時,天文台需要經常派人到太平山山頂利用旗幟測量風速,故被稱爲「扯旗山」。香港天文台現存一張攝於1874年的扯旗山山頂照片,照片中可見因甲戌風災而折斷損毀的氣象預測用旗杆。[5]

在以上四個可能由來當中,與海盜張保仔有關的傳說因沒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真實性,故無法考究,可信程度較低。其他三點與現今在時間上較爲接近,故可信程度較高,尤其第四點的「氣象預測論」更有真實文字和照片記錄佐證,至於山上因為懸掛了什麼旗幟而得到「扯旗山」之名,現已難作考究,但扯旗山上曾經懸掛旗幟是可確定的史實,而第三點在島嶼的最高處懸掛國旗宣示主權亦合乎統治者的習慣,故此推論的可信度也較高。

由於「扯旗」一詞在20世紀後半葉的香港粵語衍生出「男性生殖器勃起」的含義[註 10],甚至輻射到廣東澳門及其他粵語地區,尤其較年輕的香港人幾乎將「扯旗」直接等同於「勃起」,故此「扯旗山」雖是該山峰的中文官方名稱,香港人在口語上卻較少使用「扯旗山」之名,以避免引起尷尬。[6][7]

Remove ads

歷史

Thumb
1924年入住山頂區的人士列表
Thumb
1930年代太平山頂的山頂酒店(左)及山頂大廈(右),現址為山頂廣場

在開埠初期,由於交通不便,要靠轎子上落山,故當時居住山頂的人士不多,1880年代時只有約40戶。隨後因為山頂景色優美,氣溫清涼,所以逐漸吸引了更多的外籍人士居住。為應付交通需求,山頂纜車於1888年通車[8]。其後於1904年起,香港政府實施《山頂區保留條例》,直至二次大戰結束,楊慕琦在1946年復任港督後,在1947年廢除此法例。法例生效期間較富有的華人便到半山區南區興建房屋和別墅[9]何東位於山頂道75號的何東花園由何東家族擁有數十年,直到2015年以 51億港元出售[10]。但這個每尺的價格低於渣甸山 的價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867年,當時香港總督麥當奴選址山頂設立避暑別墅,即總督山頂別墅。該別墅曾於1902年重建,但在1930年代起開始停用,更於日本佔領時期遭到破壞,最後在1946年拆卸,只剩下守衛室,原址闢作山頂公園。1873年山頂酒店落成啟用,酒店經營者即是其後提出興建山頂纜車建議的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然而酒店於1938年因火災焚毀,之後一直未有重建。該處其後成為巴士總站,1989年12月招標改建為山頂廣場,而原有的巴士總站設於山頂廣場的底層[11],1993年開幕。

Remove ads

旅遊景點

山頂是香港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在1940年前當地的「旗山星火」(又名「香江燈火」)就已經名列「香港八景」之首。[12]現今的太平山頂設有多個戶外觀景台,包括了部分免費和收費的香港市區最高的觀景台在內,每年吸引超過六百萬人次的香港市民和外地遊客前往。山頂除了有一個購物中心(山頂廣場)外,還可以清楚看到中環維多利亞港及對岸九龍的風景,屬香港地標之一,多年來一直深受市民和旅客歡迎。除此之外,由於早年已經有不少英國人在此定居,因此也留有不少歷史建築,包括獅子亭

太平山山頂獲由郊野公園之友會國際獅子總會港澳三○三區及漁農自然護理署舉辦,「香港十大勝景選舉」第六名[13]

Thumb
黃昏下的凌霄閣,山頂廣場正門外的山頂道花園正在維修

凌霄閣

前身老襯亭的凌霄閣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最高處達海拔428米,在塔上能俯覽維多利亞港兩岸的香港景致。凌霄閣集娛樂設施、商店及餐廳於一身,除售賣各式紀念品與工藝品的店鋪外,亦設有娛樂設施與展館,而天台則為收費觀景台。它是山頂纜車的終點站

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

位於凌霄閣P1層,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於2000年開幕,展出約100尊國際及本地名人的蠟像。2006年重開,加入展館的名人包括:郭富城張柏芝裴勇俊劉翔、活士、Twins容祖兒陳寶珠周杰倫楊千嬅黎明

Thumb
以花草砌成幾何圖案的中央花圃,是山頂公園拍照的焦點

山頂公園

山頂公園於1950年代啟用,是香港島海拔最高的公園,2011年進行翻新,建築風格改以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為主題。

Thumb
2019年翻新後的山頂廣場外貌

山頂旅客諮詢中心

山頂旅客諮詢中心於2008年4月7日啟用,位於山頂露天廣場,是旅遊事務署推行的山頂改善計劃工程的一部分,斥資1.43億港元改裝第四代山頂纜車車廂,並重建山頂露天廣場及美化附近步行徑的街貌、美化柯士甸山道遊樂場和前總督山頂別墅守衛室,及設置有關山頂歷史背景的資料牌。啟用儀式由行政長官曾蔭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香港旅遊發展局主席田北俊主持[14]

山頂廣場

山頂廣場建於1993年,是一座樓高3層的商場,原址為露天巴士總站,現時山頂廣場的地面層仍設有公共交通交匯處。與凌霄閣不同,山頂廣場的平台花園和天台花園均免費開放,遊客可在平台觀賞山頂景色。

大富翁夢想世界™主題館

Thumb
全球首個「大富翁夢想世界」主題館

全球首間「大富翁」主題館位於山頂廣場三樓,場館室內外佔地二萬呎,以全息投影和4DX體感技術,立體還原銀行、地契卡、棋子、水務局、機會等經典元素。

山頂餐廳

山頂餐廳於1901年建成,當時是一個轎伕站,以便當時居民由山頂纜車站轉乘轎子回家。隨著轎子的式微,由1947年起,改作露天茶座的用途,後來成為了一間西餐廳。

地區變化

山頂為香港最昂貴的住宅區之一,交易屢創歷史新高[15][16][16][17]。多年來,許多交易也是商人在危機時低價出售。[18] 歷史上,山頂除了政府和企業擁有、由其高層職員居住的房屋外,也有多層中小型單位公寓和屋苑,用作中級職員的住所。這些位於不最理想的街道上,例如文輝道和加列山道,它們面向南不是維多利亞港。[19] 山頂具有歷史價值的大屋,包括領事館和政府住宅,部分已被拆除。 1996 年 11 月,商人黃煜坤斥資 5.4 億港元在 施勳道 23 號買下一棟名為「創世紀」的房子,該房子於 1980 年代建造。黃煜坤購買的另一棟房子是普樂道10-18號,被稱為「天比高」。由匯豐銀行擁有並由銀行主席居住,天比高在1990年代初以8500萬港元的價格賣給了八佰伴總裁和田一夫。因為八佰伴破產,和田一夫以3.7億港元賣給了黃煜坤。 2004年,演員周星馳買下天比高,並引入菱電發展作為合資夥伴,將土地改建為四棟獨立屋。 [20]創世紀在 2001 年被債權人以 2.4 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不到黃煜坤2006年支付的 50%。[21]

2006 年,新鴻基地產支付 HK$18億,即每尺 HK$42,196 元通過政府拍賣在加列山道12 號的一片土地,那裏過去有分層公寓作為中級官員的宿舍。海航董事長陳峰在中國大陸的業務破產, 他的債權人以 3.9 億港元或每尺 HK$91,959 港元出售了位於加列山道12號「Twelve Peaks 」的一獨立屋。[22]陳峰在 2016 年支付了 5.06 億港元或每尺 119,323 港元。

2024年7月,種植道46號的業主以1,100,000,000港元的價格出售了該地土地和四棟洋房,每平方尺約65,000港元。 該 土地 面向維多利亞港,位於一條長的路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房地產 。每平方尺的價格與 2020 年相比,下降了約 50%。 2024年8月,種植道46號的前業主以8.6億港元的價格出售了山頂道99號的另一幅地,連三棟洋房,每平方尺低於6萬港元。 [23] 山頂地區的價格低於深水灣及渣甸山的價格。

氣候

太平山山頂一帶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但因為位處高處,所以平均氣溫比香港島沿岸地區低。而在春季,山頂經常會籠罩在濃霧之中。

更多信息 山頂氣象站(平均數據2004-2023年,極端數據2003-2024年), 月份 ...
更多信息 太平山 (552m), 月份 ...

交通

Thumb
山頂纜車(第五代)
Thumb
山頂纜車(第六代)
更多信息 交通路線列表 ...

區議會議席分佈

山頂主要居民由分散各個山頭的大屋及低密度住宅所組成,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南至明德國際醫院,西至盧吉道夏力道交界、北至羅便臣道麥當勞道,東至山頂道馬己仙峽道交界為範圍。

更多信息 年度/範圍, 2000-2003 ...

鄰近的山峰

參見

遠足路線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