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塞鏡頭(Tessar)是非對稱式正光鏡頭的一種重要品種。最早為蔡司公司的保羅·儒道夫於1902年根據他自己設計的四片四組式烏那鏡頭(Unar)改制而成,(不是改自庫克三片式鏡頭)。天塞鏡頭的基本結構為四片三組式,前組為重鋇冕石單凸透鏡,中組為火石單凹透鏡,後組為一火石凹透鏡和一鋇冕石凸透鏡貼合在一起而成的膠合雙鏡組。光圈安放在後透鏡組之前。天塞鏡頭能很好的校正球差、色差、像散,是最常見中檔次鏡頭。
簡史
常見的一種說法,認為天塞鏡頭是根據1893年英國庫克父子公司丹尼斯·泰洛設計的庫克三片式鏡頭,將其後鏡片變為膠合雙鏡組而成,但並非事實。[1]
著名的天塞鏡頭
- 祿萊雙鏡頭反光照相機(Rolleiflex TLR)的80毫米/f3.5天塞鏡頭
- 祿萊雙鏡頭反光照相機的80毫米/f3.5席那(Xenar)鏡頭
- 長城中幅單反照相機 90毫米/3.5 天塞式鏡頭
- 勞萊35照相機 40毫米/f3.5天塞鏡頭
- 萊卡相機50毫米f/3.5 4片3組愛爾馬(Elmar)鏡頭。
- 密諾斯MINOX 8x11毫米微型相機 15mm/f3.5康普蘭(Complan)鏡頭
- 密諾斯 MDC型 、GT-E型 35毫米照相機的 MINOXAR 35毫米 F/2.8鏡頭.
常見的其他廠家製造的天塞式鏡頭還有:
- Agfa Solinar
- Schneider Comparon,Xenar
- 柯達 Ektar
- Voigtlander Skopar
到目前為止,利用鑭質光學玻璃和電子計算機設計用於35毫米照相機上的天塞鏡頭,可以做到焦距短至35毫米,光圈最大為 f/2.8,可稱為四片三組式天塞鏡頭的極限( MINOXAR 鏡頭)。
前組對焦天塞鏡頭
天塞鏡頭有一個特點:可以只用前組鏡片對焦,原因有二:首先,由於天塞鏡頭前組透鏡的焦度大約是全鏡頭焦度的3倍,為了達到相同的對焦效果,前組透鏡的移動距離只需要全鏡頭對焦所需的移動距離的1/9,其次,天塞鏡頭中前鏡片與第二鏡片之間的距離較大,因前鏡移動造成此二鏡片距離的變化,占較小百分比,因此對成像質量的影響不太大。[2]前組對焦天塞鏡頭的優點是製造簡單,只需在前組鏡的銅圈上車出羅紋,使用時只需要轉動前組鏡就可以對焦。前組對焦天塞鏡頭由於構造簡單,常用在中、低檔的照相機上。前組對焦天塞鏡頭,由於對焦時鏡片轉動,因此不能使用偏光鏡。
全鏡頭一體對焦天塞鏡頭
前組對焦天塞鏡頭有成本較低的優點,但是對球面相差的校正略有損失,最好的天塞鏡頭還是用全鏡頭一體對焦[2],但機械構造比較複雜。
可交換的天塞前加鏡頭組
1957年蔡司公司為其35毫米康泰單鏡頭反光照相機設計了一套可交換的前加天塞鏡頭(Pro-Tessar)組,一共2件:
- 85毫米 f/4 前加望遠天塞鏡
- 35毫米 f/4 前加廣角天塞鏡
使用是將原來50毫米f/2.8天塞鏡頭的前鏡片取下,換上前加望遠天塞鏡或前加廣角天塞鏡便可。
從天塞鏡頭演變出來的鏡頭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