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鰺(學名:Megalaspis cordyla),俗名為鐵甲、扁甲、硬尾,為大甲鰺屬的唯一一個,屬於鰺形目鰺科

Quick Facts 大甲鰺, 保護狀況 ...
大甲鰺
Thumb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條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鰺形目 Carangiformes
科: 鰺科 Carangidae
亞科: 鰺亞科 Caranginae
屬: 大甲鰺屬 Megalaspis
Bleeker, 1851
種:
大甲鰺 M. cordyla
二名法
Megalaspis cordyla
(Linnaeus, 1758)[1]
Thumb
異名
  • Scomber cordyla
    Linnaeus, 1758
  • Caranx rottleri
    Bloch, 1793
  • Citula plumbea
    Quoy & Gaimard, 1825
Close

分類及命名

本種首先由瑞典博物學家Carl Linnaeus科學描述,[2]但Linnaeus描述的標本被錯誤地描述為來自「美國」,並且沒有本種的模式種。[3]羅納德·弗里克於1999年為該物種指定了一種新型,但由於未能滿足ICZN的規定,因此被拒絕了。Linnaeus將這種魚命名為Scomber cordyla,將本種歸類在鯖魚屬中,這是在鰺科尚未建立前常見做法。[4]1793年,馬庫斯·埃利澤·布洛赫對該物種進行了第二次獨立重命名,他將Scomber rottleri命名為Scomber rottleri,並在1874年之前進行了幾次重新描述和命名。[3][5]1851年,Pieter Bleeker將Scomber rottleri重新歸類在Megalaspis屬。

分布

本魚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紅海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孟加拉灣安達曼海印度日本中國沿岸、台灣越南菲律賓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聖誕島澳洲馬里亞納群島諾魯密克羅尼西亞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美洲。[1]

深度

水深20至100公尺。

特徵

本魚體呈紡錘型;體被大型稜鱗,第一背鰭有硬棘8枚,第二背鰭有硬棘1枚、軟條10至11枚;臀鰭、背鰭之後有8至9枚離鰭,[6]胸鰭呈鐮刀狀,並延伸超出第二背鰭的基部。眼睛有一個發育良好的脂肪眼瞼幾乎完全覆蓋眼睛。上頜具小的絨毛狀牙齒,而下頜有一排小齒,有26到32個鰓耙和24個椎骨,體上面是藍灰色到綠色,在兩側和腹部變成銀白色。背鰭和臀鰭呈淺黃色,外緣呈暗色,胸鰭和臀鰭白色,尾鰭是黑色,特別是在前緣和後緣,鰓蓋上有一個大的黑點,體長可達80公分,體重可達4公斤。[7]

生態

本魚是熱帶地區多產的魚種,屬肉食性,以大型浮游生物、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為食,[8]隨年齡增長,食物的種類有所不同,雄雌性性成熟的時間不同,雌性體長約22公分時性成熟;雄性則在26.4公分時性成熟。[9]繁殖期約在每年3-7月,卵為浮游性卵,游泳快速,又有堅甲保護,在面對掠食魚類時,相當有逃生的本錢。

經濟利用

印度太平洋區重要經濟魚類,根據糧農組織記錄的統計數據(不包括印度),每年捕撈量也從1997年的7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10萬7,000噸。[10]根據這些統計數據,該物種最大的利用者是印度尼西亞,佔4萬2,000噸,其次是馬來西亞,佔2萬2,000噸。泰國菲律賓也捕撈大量魚類,每年約1萬8,000噸。通常採用各種網捕方式,如圍網、拖網或鉤線等。以生鮮或醃製販售,秋季美味,煮湯、紅燒皆宜。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