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基(632年—682年),俗姓尉遲,字洪道,京兆長安人,唐朝玄奘大師之徒,法相唯識宗的創始人,因常住大慈恩寺、發揚玄奘所立之宗派而被稱慈恩大師。「基」之前的字不明,宋以後稱其為窺基[1][2]「大乘基」與「基」為其的署名。

生平

窺基之父尉遲敬宗官至右金吾衛將軍、受封為江油縣開國公,伯父為開國功臣、鄂國公尉遲敬德

窺基十七歲(貞觀二十二年)剃髮出家為玄奘弟子。原住廣福寺,後移住大慈恩寺,後從玄奘學習梵文和佛教經論,翻譯佛經。二十五歲參加玄奘譯場,二十八歲參譯並注釋《成唯識論》,繼承玄奘宣揚法相宗教義。著述甚多,有法華經玄贊十卷、彌勒上生經疏二卷、成唯識論述記二十卷、瑜伽師地論略纂十六卷等,時稱「百部論主、疏主」,宣揚法相唯識宗

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十一月十三日,窺基圓寂大慈恩寺翻經院,十二月四日先葬於樊村北渠,後於文宗太和三年(829)七月啟塔荼毗遷入平原新塔,[3] 葬玄奘塔側。

三車和尚

宋高僧傳》錄有軼聞一則。傳說玄奘在路上看到窺基,見他眉清目秀,舉止疏略,想收其為弟子。窺基本不願意,但禁不住對方一再勸說,就對玄奘提出聽我三事:不斷情慾、葷血,過中食,就誓願出家。玄奘佯裝答應所求。窺基就用三輛大車,裝滿所想要的事物上路。所以,關中三輔之地戲稱其為三車和尚。[4]但《宋高僧傳》同時表示窺基自序「九歲喪親後,逐漸疏遠浮塵流俗」,認為三車之說是對窺基的厚誣、謠傳[5]。《禪門諸祖師偈頌》錄有〈慈恩大師出家箴〉,與「三車傳說」亦不甚相類。

著作

窺基應詔參與玄奘譯經前後九年,《開元釋教錄》記載,玄奘譯籍中由窺基法師筆受的就有《成唯識論》十卷、《辯中邊論頌》一卷、《辯中邊論》三卷、《唯識二十論》一卷、《異部宗輪論》一卷、《阿毗達磨界身足論》三卷等論書。[3]

此外,窺基又作述記、贊疏、疏鈔,於玄奘門下造疏最多,時人譽為「百部疏主」。《法相宗章疏》(公元914年)及《注進法相宗章疏》(公元1176年)載明為窺基著作者[6],現存如下:

據目錄所載,窺基尚著有《天請問經疏》、《六門陀羅尼經疏》、《金剛般若玄記》、《攝大乘論疏》、《顯揚論疏》、《觀所緣緣論述記》、《俱舍論鈔》等,不過皆佚失不傳。敦煌法藏P.2147號抄本據研究是窺基從玄奘處傳下的《受菩薩戒法》。其多處引用窺基的著作,又與《勸發菩提心集》的「大唐三藏法師所傳西域正法藏受菩薩戒法」高度一致[11]

又《東域傳燈目錄》和《新編諸宗教藏總錄》載《瑜伽論劫章頌》為窺基所述,但最早登載此章頌的《靈巖寺和尚請來法門道具等目錄》記載「劫章論頌一卷(世親菩薩造三藏義淨譯)」。《惠運律師書目錄》記「賢劫論頌一卷(世親菩薩造義淨譯)」。《劫章頌》文風亦似翻譯經論,故應為世親造,義淨譯。

收入《趙城金藏》署名窺基的《因明論理門十四過類疏》是玄奘另一弟子文軌的作品[12]

注釋與引用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