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多爾塞特文化(Dorset Culture)是一個位於北美洲極區的古北極圈文化。多爾塞特文化在因紐特人之前已經存在,大致從公元前800年起開始興盛,至公元1000年左右開始衰落。在因紐特人的傳說中曾提到圖尼伊特人(單數:圖尼克人)以及西烏里爾米烏特人(在因紐特人的語言中是「第一批居民」的意思)。他們是身材高大、體格強壯的巨人,但最後仍被因紐特人擊敗驅逐。這些傳說中的人被考古學家認為是多爾賽特文化的民族[1]。隨着因紐特文化優勢地位的確立,多爾賽特文化遂逐漸消亡。哈德遜灣島嶼中的薩德里爾米烏特人被認為是多爾賽特文化最後的遺存,他們一直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直到19世紀初葉被外界發現,但受到西方人帶來的疾病影響,1902年之後薩德里爾米烏特人完全滅絕。
多爾塞特文化的起源曾經是考古學界爭論的熱點之一。曾經有考古學家認為多爾塞特人是從阿拉斯加地區遷徙而來的移民,而另一些考古學家則認為多爾塞特文化與五大湖-聖勞倫斯河谷地區的印第安文化有共同之處。然而,在早期多爾塞特文化遺址和前多爾塞特文化遺址上的考古發現以及相關的碳同位素測試最終證明了:多爾塞特文化是由加拿大東部極區的前多爾塞特文化上發展出來的。因為兩者使用的工具以及其他文化特點上都有大量的共通之處以及明顯的演化傳承特徵[2]。
從前多爾塞特文化向多爾塞特文化的轉變細節尚不為考古學家所知,因為不同地區轉變的速率並不相同。這種轉變的直接誘因是始於公元前1500年的氣候轉變。隨着氣候變冷,部分前多爾塞特人向南遷徙,剩餘的人中有一部分死於寒冷及其他因素,而最終剩下的居民逐漸在前800年至前500年的三個世紀間形成了多爾塞特文化[3]。
相比於前多爾塞特文化,氣候變化對多爾塞特人的影響體現在各個方面。寒季時,多爾塞特人無法進行陸地上的狩獵,只能轉為在冰上捕獵海豹、海象等海洋哺乳動物。多爾塞特人不再使用弓箭,而是使用長矛捕獵[3]。
多爾塞特人是遊獵民族,通常以小型群落為單位,季節性地遷徙。夏天,多爾塞特人居住在皮毛制的帳篷中,冬天則居住在半地下的石屋中。多爾塞特文化是北美極地地區中已知的首個會製造冰屋的文化[4]。這似乎是多爾塞特人的發明[5]。
多爾塞特人捕獵的主要對象是海豹、海象、北美馴鹿、北極兔、北極熊、北極狐[6]以及各種魚類和鳥類,捕獵的工具包括石制陷阱以及長矛[5]。考古證據顯示,多爾塞特人極少馴養狗,所以他們很可能使用人力來拉動雪橇。在遺址中發現了針盒與鳥骨為材料製作的針,說明多爾塞特人可以縫製皮毛衣服[5]。
多爾塞特文化遺留了不少壁畫、雕刻和手工藝品。雕刻作品一般使用骨頭、鹿角和海象牙為材料。大部分作品的主題是各種走獸、鳥類、魚類、人物以及傳說中的生物[5]。
大約公元10世紀時,北美極地地區氣候開始變暖,同時,圖勒人開始從阿拉斯加北部向東北遷移,大約在1100年左右到達格林蘭島。這些移民在經過與多爾塞特人的接觸和交流後,逐漸取代了多爾塞特人[7]。之後,圖勒文化逐漸演化為現代的因紐特文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