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外賣店(takeout 或 to go)是專門售賣外賣食品的專門店。若果有「堂食」,又有外賣服務的食店,可能稱為小食店、快餐店、茶餐廳、飯店等。 其實,有不少燒臘店、酒樓、酒店食品部,甚至西餐廳都有外賣餐點銷售。顧客買好食品後可以打包帶走,此時的舉動就叫作外帶或打包。




送餐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送餐場所提供外賣服務,買家首先通過電話或互聯網與餐飲點聯繫。在許多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英國、美國和大多數歐盟國家您可以在線訂購食物。然後您訂單a) 買家自取,b) 餐廳送餐,c) 特殊服務送餐(「第三方」)。1980年代推動本業務領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動力來自家用個人電腦的廣泛使用。以及未來 — 移動設備的分布以及更進一步的專用移動應用程序。送餐專用軟件確定快遞員最高效路線、跟蹤訂單和送餐並執行其他功能。[1] 自 2008 年以來衛星導航讓客戶有機會通過互聯網實時跟蹤快遞員的當前位置。
在 2000 年代後期智能手機和移動應用程序變得特別普遍時送餐市場進入新一輪發展階段。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專用的送餐公司。[2] 同時主要參與者迅速出現在市場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在大多數情況下小參與者或者被大參與者吸收或者被迫關閉。[3] 甚至由最大的IT 巨頭Amazon Restaurants(現是Prime Now)在2019 年06 月認為最好進入雜貨配送領域同時宣布停止與餐飲場所的合作。[4]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