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塔克拉瑪干沙漠(維吾爾語:تەكلىماكان قۇملۇقى;拉丁維文:Teklimakan qumluqi)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大型沙漠,位於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東西長1100多公里,南北寬550公里,面積約33.7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沙漠面積的一半,是中國面積最大的沙漠。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5月11日) |
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流動沙丘面積約27.7萬平方公里,占沙漠總面積的82%,固定、半固定沙丘僅占18%,僅西部的麻扎塔格、羅斯塔格山,中南部的北民豐隆起高地和深入到沙漠內部的一些河流沿岸為非沙丘地帶。按總面積排名,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撒哈拉沙漠、魯卜哈利沙漠、大沙沙漠和卡拉庫姆沙漠之後的第五大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過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平均蒸發量高達2500—3400毫米[1]。此地存在的金字塔形沙丘屹立於平原以上300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裡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塔克拉瑪干」詞源說法不一,一說為維吾爾語「吐火羅人之地」,「塔克拉」與「吐火羅」為同名異譯,二者之間僅有末音節易-ra為-la的微異。[2]吐火羅之名源自東伊朗語tu-gara(又寫作tukhara),譯言大山。一說來自波斯語「تکلهمکان」,是「就連無葉小樹也不能生長」的意思。
根據另一說法,塔克拉瑪幹這個名字來源於 Terk-i Mekan。 這個名字在 1867 年寫於和田地區的名為 Tevarih-i Muskiyun 的書中首次被稱為 Terk-i Makan (ترك مكان / trk mkan)。[3]
中國民間流傳「塔克拉瑪干」在維吾爾語意為「進得出不得」,也意為「死亡之海」,但此說法有誤。
塔克拉瑪干沙漠位於新疆境內的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和帕米爾高原之間,東西長1100多公里,南北寬550公里,面積約33.76萬平方公里,占中國全部沙漠面積的一半。
狹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主要指葉爾羌河以東、塔里木河下遊走廊以西的沙漠;廣義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指所有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沙漠,除主體外,還包括喀什三角洲上的布吉里沙漠、托格拉克沙漠,羅布泊與塔里木河下遊走廊之間的庫魯克庫姆沙漠,以及天山南麓和崑崙山北麓的零星分布的沙漠。
亞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乾旱地帶之一,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形成與青藏高原有關係。據中國科學院調查,塔克拉瑪干沙漠至少在530萬年前就已形成,科學家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方向地層發現了夾有大量由風力搬運而來的黃土堆積新生代地層。
塔克拉瑪干沙漠降水稀少,而蒸發量遠大於降水量。水體多是內流河或湖泊形式的而存在的。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上流淌的的河流都是內流河,這些河流的水量多來源於高山融雪,故而在春夏時節,河流泛濫,秋冬時節,幾近乾涸。較大的河流有有葉爾羌河、塔里木河、和田河和車爾臣河等,其中塔里木河是最大的河流,也是中國最大的內流河。
在上述內流河的終點,往往形成湖泊,如塔里木河下游的羅布泊。
在沙漠的邊緣地帶,由於河流的經過,往往形成大小不等的綠洲。在各條流入、縱切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季節河河床上,即使深入沙漠腹地五六百公里,都分布許多小綠洲,有維吾爾族鄉、村常年定居於此 。較大的綠洲有和田綠洲、吐魯番綠洲等。塔克拉瑪干沙漠東面的吐魯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4米,是地球上最熱、最低的地方之一。這裡幾乎從不下雨,溫度能連續幾周在40℃左右。該盆地的東部邊緣是吐魯番綠洲。
中國已經建設三條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沙漠公路,分別為輪台-民豐、阿克蘇-阿拉爾-和田、尉犁-且末沙漠公路。
詳見塔里木沙漠公路。
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最後一段空白區於2024年11月28日順利實現「鎖邊合龍」,塔克拉瑪干沙漠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完全閉合。[4][5][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