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在前202年發生,是楚漢戰爭最後一場大戰。項羽麾下的楚軍約10萬人在垓下(在今安徽省境內)戰敗,全軍覆沒。劉邦獲勝後建立漢朝

Quick Facts 垓下之戰, 日期 ...
垓下之戰
楚漢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楚漢五年十二月(前202年)
地點
結果 西漢勝利,項羽自殺。
參戰方
漢軍 西楚
指揮官與領導者
劉邦(漢王主帥)
韓信(前軍先鋒)
孔聚(將軍)
陳賀(費將軍)
周勃(將軍)
柴武(將軍)
西楚霸王項羽 
季布
鍾離昧
兵力
約60萬人(10萬人在周圍地區備戰) 約10萬人
傷亡與損失
8萬 斬首8萬人[1]
Close

前奏

鴻溝和約之後,彭越攻克昌邑(在今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濟寧市金鄉縣境內)旁二十多個城邑,繳獲穀物十多萬斛,用作漢軍的軍糧,而劉邦趁項羽退軍之際率領漢軍發起追殲在陽夏(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大破項羽率領楚軍,俘虜楚國大將周將軍及五千楚軍,劉邦到固陵(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南)後,命令劉賈渡淮河,攻下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派人策反楚國大司馬周殷

此時,靳歙還在攻打濟陽(今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的項悍並將其擊敗,隨後與劉邦會合陳縣(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夾擊項羽,灌嬰在攻克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後還在平定彭城周邊地區,得亞將周蘭。宣曲侯丁義、汾陽侯靳強及投降的楚將靈常率先攻破固陵守軍大破鍾離昧,項羽向南逃跑到陳縣,劉邦與灌嬰在頤鄉(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會合,劉邦率領漢軍主動出擊(有周勃樊噲灌嬰、靳歙、夏侯嬰、蠱逢、丁義、靳強、靈常等將領),在陳下(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斬殺楚軍十幾個大將。項羽在陳下大敗,陳公利幾投降,漢軍占領陳縣。

漢軍陳下之戰勝利後,項羽已處於絕對劣勢。彭城已被灌嬰攻占了,截斷了他的退路,無法回江東老家,劉邦已派英布、劉賈攻占了壽春,而項羽的大司馬周殷又在(古舒國,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叛變,使項羽無法從這條路線撤往江東。北路、南路都不通,周殷以舒縣的兵力屠戮了六縣(今安徽省六安市),與英布一同北上攻打項羽,項羽繼續逃跑,欲前往會稽會稽郡,郡治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城區❳)。 劉賈、周殷、英布攻下城父(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城父鎮)堵截項羽,項羽逃到垓下,劉邦與劉賈、周殷、英布會合,韓信及彭越看到項羽大勢已去,也前往垓下與劉邦會合。

戰爭經過

韓信、彭越、英布等在垓下會合劉邦後,漢軍參戰兵力已超過60萬人,十二月(前202年初,當時以十月為歲首)在垓下將向江南撤退的10萬楚軍層層包圍。漢軍以韓信親率30萬人為前軍,劉邦調度孔聚為左翼,陳賀(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中軍,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韓信親率前軍發動攻勢,初戰進攻受挫後退,在楚軍準備追擊時,劉邦即時調度漢軍左右兩翼迂迴夾擊楚軍,兩軍短兵相接陷入膠着,這時韓信率領前軍翻身再戰,以及彭越英布劉賈周殷等諸侯從各處圍攻楚軍,楚軍在三面夾擊中被擊敗。[1]項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楚軍在垓下之戰中受到決定性失利,然而仍然有着激烈的抵抗。劉邦乃設計令漢兵學唱江東楚國民謠,是夜,四面皆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乃士氣崩潰。項羽率八百騎乘夜向南突圍,渡過淮水後,身邊只剩百餘騎。漢軍至黎明時才發覺項羽脫逃,由漢將灌嬰率五千騎追殺。楚軍一度迷路,在東城(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南)被追上。幾度衝突後,項羽身邊僅剩26人,烏江(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和縣烏江鎮亭長建議他前往江東,但項羽自覺起兵有八千江東子弟追隨,今日孤身而還,無顏見江東父老,不願過江。不久,漢軍數千騎追至,項羽令二十六騎下馬步戰,斃殺漢軍五百餘人後,乃揮劍自刎而亡。

參戰人物

注釋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