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供奉福德正神(土地公)的廟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 (2019年3月9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3月9日) |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復興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實際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與農村地區的土地廟相對的,是供奉城市守護神的城隍廟。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小室,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爺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爺夫人,是和藹可親的形象。
在台灣,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的道理,所以也相信土地神是有賜財的能力。商家會在舊曆的每月初二日、十六日祭拜土地公,稱之為「作牙」。臺灣各地均有供奉土地公的習俗。另一方面。常見供奉土地公的,還有台灣的墓園,都會設有土地神之神位「后土碑」或土地公神像,用以祭祀。此外,許多地區會有大型的土地公廟,如台北市的景福宮和福景宮;新北市中和烘爐地的南山福德宮;彰化縣白沙坑的文徳宮;南投縣竹山的社寮紫南宮;臺南市佛頭港景福祠、番薯崎小南天、鎮轅境頂土地廟、總祿境下土地廟、祝三多廟、崁頂福安宮、臺南景福祠、油行尾福德爺廟、仁厚境福德祠、大埔福德祠;屏東縣車城福安宮、高雄市開台福德宮。全台灣土地公密度最高的地方在桃園市桃園區,總共有310座土地公廟。
縣市 | 地點 | 廟銜 | 歷史 | 備註 |
基隆市 | 中正區 | 八斗子福清宮 | 明天啟二年(1622年)[1] | 據說是清朝道光皇帝所御賜的名字,因為靠海的八斗子除了發達的漁業外,在清朝時也設有挖掘煤炭的官煤「清口井」,民間傳說,道光帝的母后來台巡視煤礦作業,後因為水土不服而罹病,太醫醫方無效,於是就到福清宮參拜,祈求土地公的保佑而鳳體痊癒。 |
基隆市 | 仁愛區 | 獅球嶺平安宮 | 清嘉慶元年(1796年) | 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
宜蘭縣 | 五結鄉 | 四結福德廟 | 清光緒元年(1875年)[2] | |
宜蘭縣 | 五結鄉 | 五結奠安宮[3][4][5] | 清道光初年 | 相傳具有一百七十多年歷史,擁有一尊站著的金身土地公。 |
臺北市 | 大安區 | 下內埔福安宮 | 清末[6] | 國泰金高層時常祭拜,據說相當靈驗[7]。 |
臺北市 | 信義區 | 五分埔福德宮[8] | 清道光廿七年(1847年)[9] | 全國首見開基土地公乃原石所雕,歷經二百年的歲月仍看不出侵蝕與損害。 |
臺北市 | 中山區 | 牛埔景福宮 | 清光緒元年(1875年)[10] | |
新北市 | 中和區 | 烘爐地南山福德宮 | 約清乾隆元年(1736年)[11] | 為新北市規模最大、地勢最高的土地公廟[12]。 |
新北市 | 永和區 | 店仔街福德宮[13] |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14] | |
新北市 | 板橋區 | 深丘福德宮 | 約清咸豐年間(1850年代)[15] | 為新北市地價最高的土地公廟,轄區包含新北市政府、板橋新站特區。[16][17] |
桃園市 | 大溪區 | 碼頭中莊福德宮 | 清嘉慶年間[18] | 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誕,信士皆準備三牲、五牲及素果,農民也選在二月初二日集會擲筊爐主,舉辦餐宴以感念終年鎮守莊頭的福德正神賜給農民五穀豐收、六畜興旺的安定生活。 |
新竹市 | 東區 | 東門堡福德宮(東瀛福地) | 清康熙年間。 |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原籍金門的大墾戶王世傑所建,日治時代遷廟,被視為當地的信仰中心。 |
苗栗縣 | 竹南鎮 | 保民宮 | 清乾隆五年(1740年)[19] | 每年農曆正月,諸信眾點「光明燈」以期望長壽富貴,萬事如意。安「太歲燈」祈求消災解、趨吉避煞。安「文昌燈」祈求鯉躍龍門、考運亨通、金榜題名。元宵乞龜、求「發財金」期望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
台中市 | 南屯區 | 鎮平福德祠 | 不可考 | 以廟內供奉的石頭公與夫妻樹聞名。 |
南投縣 | 竹山鎮 | 社寮紫南宮 | 清乾隆十年(1745年)[20] | 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是土地誕,是人潮最多的時候。 |
彰化縣 | 鹿港鎮 | 北頭土地祠 | 清雍正三年(1725年)[21] | 在農曆二月初二與十二月十六日,分別為「頭牙」與「尾牙」,這兩天皆會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並且宴請員工,犒賞員工一年來的辛勞。 |
彰化縣 | 花壇鄉 | 白沙坑文德宮 | 清乾隆元年(1736年)[22] | 頭戴烏紗帽的福德老爺,全國僅見,因年代久遠,故留有一些歷史文物,其中曾翰林的遺物,即有多件:如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考試捷報」,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戍科大會試捷報」,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曾翰林並留有寶劍、玉印和曾翰林的親筆墨寶。 |
臺南市 | 白河區 | 崁頂福安宮 | 不可考[23] | |
澎湖縣 | 白沙鄉 | 鳥嶼福德宮[24] | 清乾隆七年(1742年) | 全澎湖縣最大的福德宮,全台第二大土地公廟。 |
高雄市 | 鼓山區 | 開台福德宮 |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 | 迄今已有470年。 |
高雄市 | 左營區 | 埤子頭鎮福廟 |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 | |
屏東縣 | 車城鄉 | 車城福安宮 | 明永曆十六年(1662年)、清康熙元年[25] | 全台最大土地公廟 |
屏東縣 | 恆春鎮 | 關山福德宮 | 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26] | 擁有300多年歷史。 |
在臺灣新竹市的國立交通大學旁有一土地公廟(交大土地公),以保佑年輕學子考試為主而聞名,許多的考生常至其土地公廟燒香拜拜,供奉罐裝仙草蜜來求取考試順利及平安。有些社團在舉辦活動時也會來土地公廟拜拜,以求活動順利及安全。
臺灣彰化縣花壇鄉的白沙坑文德宮。有頭戴翰林烏紗帽的土地公,吸引許多考生前來祈求金榜題名。文徳宮土地公與一般的土地公神格不同之因,據說是開臺翰林曾維楨赴燕都,參加會試、殿試成績優異,成為翰林院庶常,蒙道光帝召見,此時土地神顯靈,現身大殿,皇帝因而敕封此神為曾維楨的同等官職,即翰林院庶常,聯曰:「文神顯赫同著開台翰苑格,德像尊嚴遍揚當境老爺風」。
香港鄉村地方一般有一小型土地廟以保佑整條村。位於較為大型的土地廟有:
在新馬地區,當地華人都尊稱「福德正神」為「大伯公」, 也能普遍看到當地華人供奉土地神,無論是在市區或是在郊外,都可看到廟宇內、住家、商店和工廠內供奉著福德正神、大伯公、土地公或地主公的神龕或小廟。
在新加坡,稱為福德祠或福德堂的廟宇有:
在馬來西亞,稱為福德祠的廟宇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