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倫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商業倫理,又稱商業道德、企業倫理[1],是一種應用倫理學或職業倫理學的概念,研究在商業環境中可能出現的倫理原則,以及相關的道德或倫理問題。它適用於商業行為的各個方面,涉及個人和整個組織的行為[2]。商業倫理的來源可以是個人、組織聲明或法律體系。這些規範、價值觀、倫理及不倫理的實踐,都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原則[3]。
商業倫理是指當代組織的標準、原則、價值觀和規範,這些規範規範和指導着個人在商業組織中的行為。商業倫理可分為兩種維度:規範性商業倫理和描述性商業倫理。作為一種企業實踐和職業專長,商業倫理在工作領域主要體現為規範性。而學術界則通常通過描述性商業倫理的視角來研究和闡釋商業行為。商業倫理問題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反映了追求利潤的行為與非經濟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商業倫理的關注度急劇增加,這一現象不僅在大公司中出現,也在學術界得到關注。例如,今天大多數大型公司都通過倫理準則和社會責任章程等形式宣揚它們對非經濟價值的承諾。
亞當·斯密在他的著作《國富論》中寫道:「同業中人,會在一起,即令以娛樂消遣為目的,言談之下,恐亦不免是對付公眾的陰謀,是抬高價格的策劃」[4]。政府通過法律和法規引導商業行為朝着它們認為有利的方向發展,而倫理則隱性地規範那些超出政府控制的行為領域和細節。由於大型公司與所在社區的關係較為有限且缺乏敏感性,促使了正式的倫理體系的出現和發展[5]。
維持倫理規範是企業管理者的責任。引用1990年發表在《商業倫理雜誌》的一篇文章的觀點,「管理倫理行為是當今商業組織面臨的最普遍且複雜的問題之一。」[6]
參見
參考來源
參考書籍
進一步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