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序(英語:Pecking order)或啄食順序啄食次序指群居動物通過爭鬥取得社群地位階層化支配等級英語dominance hierarchy區分現象,最早由挪威的動物學家埃貝英語Thorleif Schjelderup-Ebbe觀察雞群行為所發現並命名,並在1927年引入英文文獻。[1] 在雞群中,社會等級高的有進食優先權,若有地位較低違反此原則,將會被啄咬警告,因此被稱為啄序[2][3]

此現象及概念亦發現在具社會階層性的生物如螞蟻、蜂類和其他鳥類[2]。政治心理學[4]、社會心理學[5]、人類學[6]、社會學[7][8]亦使用此概念來解釋人類間通過爭鬥取得社群地位的階層化及支配等級的現象。

動物間的支配行為

Thumb
海燕在馬里灣(Moray Firth)實踐啄食順序

啄食順序原指雞群中的支配行為,埃貝英語Thorleif Schjelderup-Ebbe以觀察啄食及互啄順序的方式來評測領導順序,雞的同時達成防禦和侵略的功用,產生社群的支配等級英語dominance hierarchy及階層性[9]

產生社會階層性的生物種類,主要有螞蟻、蜂類和鳥類,以威脅等手段來支配其他成員進行水和食物等資源的社會分配[2]

在鳥類動物學裡,具有領域性的動物若又被固定空間所侷限,支配性控制的啄序就比較容易發生[3][10] 。然而,大規模的養雞英語poultry farming業通常將高達四萬隻雞的數量放在同一個棚內,造成啄食順序難以自然產生[11]

啄序的社會學應用

台灣社會學學者[誰?],在評論台灣的學術生態時,將以期刊資料庫量化指標做為評鑑學術單位及研究者績效的做法視為「一條垂直線安排他們進入這個階層化的啄食次序中」 [12],並製造有害並缺乏社會現實感的指標性評鑑迷思[13]。亦有學者評論[誰?],台灣的「卓越計畫」或「大學評鑑」在建立出版和評鑑的單一標準的啄食次序,階層化的影響會讓學者用生命生產出無價值的學術垃圾,而喪失關懷時政的公民素養[14]

參考注釋

延伸閱讀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