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廷根車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哥廷根車站(德語:Bahnhof Göttingen)是德國下薩克森南部城市哥廷根唯一的一座鐵路車站,可辦理長途及區域列車的到發(日均230班次)及旅客乘降(日均5.1萬人次)。[2]它是在1854年作為漢諾威南部鐵路的終點站而建,與哥廷根市中心的西部相連。車站現有四個月台,並各設兩條通過式到發線。在車站大樓和月台之間還有一條貫通的貨運軌道。2013年,車站被專業軌道聯盟評為「大城市」類別的「年度最佳車站」。
位置 | 下薩克森 哥廷根車站廣場1號 | ||||
---|---|---|---|---|---|
地理座標 | 51°32′12″N 9°55′37″E | ||||
車站類別 | 分岔站(通過站) | ||||
擁有者 | 德國鐵路 | ||||
營運者 | 德鐵車站及服務 | ||||
途經路線 |
| ||||
車站構造 | |||||
建築設計 | 康拉德·威廉·哈澤 | ||||
建築風格 | 漢諾威式圓拱風格 | ||||
股道 | 8 | ||||
其他資訊 | |||||
車站編號 | 2218 | ||||
DS100編碼 | HG | ||||
IBNR | 8000128 | ||||
分級 | 二等站[1] | ||||
網站 | www.bahnhof.de | ||||
歷史 | |||||
啟用日期 | 1854年 | ||||
|
在漢諾威南部鐵路的規劃過程中,哥廷根市政府於1851年決定申請在內城西部建造一座鐵路車站。隨後,當地市民——尤其是相關地皮的業主之間展開了為期三年的激烈討論,直至1853年奠基。[3]建築設計由阿道夫·豐克、康拉德·威廉·哈澤和尤利烏斯·拉施完成;埃米爾·哈克連德(Emil Hackländer)則為施工負責人。車站的造型沿襲了1847年完工的「漢諾威中央車站」樣式,採用由天然石材製成的漢諾威式圓拱風格。至1854年,車站舉行落成典禮並投入運營。[3]
漢諾威南部鐵路於1854年開通了阿爾費爾德-哥廷根區間。1856年,線路延伸至卡塞爾,但當時只能通過原德蘭斯費爾德坡道相連。自1867年起,哥廷根-貝布拉鐵路至艾興貝格的路段開建,1876年則延伸至貝布拉,並在那裡再次與卡塞爾建立聯繫。哥廷根的車站大樓建於1856年至1887年間,並歷經多次改造。站前廣場則於20世紀初進行了重新設計。從此,在站前種立的棕櫚樹成為了車站的象徵,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車站於1913年至1924年間再度進行改造,期間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被迫中斷。[4]改造的重點是軌道被整體抬高。南部通往艾興貝格的鐵路向西遷移至蘭斯費爾德坡道旁,其原來的走向如今分別成為了哥廷根境內的鐵路街(Eisenbahnstraße)和羅斯多夫境內的弗呂特堤(Am Flüthedamm)。在車站以南的格羅納公路(Groner Landstraße)還建造了跨線地道並決定設立有軌電車道,因為隨着交通量的激增,它作為平交道已不勝負荷。然而,車站大樓也得到了改造和增建。當時,加特河谷鐵路的終點仍設於車站,這是一條軌距僅750毫米的窄軌鐵路,可延伸至杜德施塔特和里特馬斯豪森,通過此次升級,它在以南400米處擁有了自己的車站(哥廷根南站),從而不必再穿越格羅納公路以及減少與准軌的連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車站因受到轟炸襲擊而大面積損毀。車站和站廳於戰後時期以簡化的方式進行重建;外立面則得到了重新設計。自1963年起,電氣化鐵路網絡接入哥廷根。在1960年代,站前廣場再度進行了改造,以適應日益增長的機動車交通需求。以往幾乎直接停靠在車站大樓前的巴士,從此被轉移至設於車站南側、私家車停車場前方的長途汽車總站(Zentralen Omnibusbahnhof,简称ZOB)。通往卡塞爾的第一條鐵路則必須讓位於後來修建的那一條:1980年5月,漢諾威南部鐵路經行德蘭斯費爾德的路段正式停用。
作為當時新建的漢諾威-維爾茨堡高速鐵路的經停點,哥廷根車站於1984年至1989年之間進行了大規模翻新。在1971年提出的第一份高鐵規劃中,其於下薩克森州的線路走向原本是在威悉山地經由霍爾茨明登延伸。經過該州的抗議和各種調查報告的論證,當局於1976年決定採納經由哥廷根的現行走向。[5]車站西側範圍的軌道設施全長已調整為4公里。車站範圍是新建鐵路中的一個獨立的規劃審批部分(第3.8號,98.750公里至101.000公里處)。這一範圍的國土規劃審批程序已於1977年9月30日完成。[6]
在1981年的計劃中,新建鐵路將以三條軌道貫穿車站:除了新建鐵路的兩條正線(C月台西緣、D月台東緣)之外,還將設立一條用於旅客列車的檢修線(D月台西緣)。[7]原C月台最後辦理的是往博登費爾德方向的短途運輸到發。最終,車站通過一座月台(10/11道)向西擴展,從而將先前的C月台(8/9道)拆除,並按照相鄰新月台的樣式重建。為了在該範圍設立新的西入口,必須拆除原維修車間內的幾棟建築物,並放棄旅客列車處理設施,轉而在他處重建。[8]1987年9月,兩座新建鐵路月台中的第一座完工,[9]而400米長的C月台則自1988/89年度運行圖調整生效起投入使用。[10]
在新建鐵路的軌道上,列車可以最高120公里/小時的速度通過哥廷根車站,緊接着在編組場範圍內的彎道限速則高達200公里/小時。[7]之所以要明確車站的通過限速,是因為所有旅客列車總歸都應在哥廷根停靠,而該速度被視為足以滿足貨運列車的需求。[6]
憑藉每天172班圖定長途列車的到發量,車站於1989年的夏季運行圖中在德國聯邦鐵路的網絡內排名第18。[11]此外,車站還通過開行經由奧特貝爾根-帕德博恩的直通列車(每日1至2對),而與杜塞爾多夫建立了進一步的長途聯繫。
在1990年代,站前廣場再度進行重新設計。車站對開的街道上增設了涼棚,巴士車站也位於那裡。為了容納日益增多的單車,車站大樓旁開設了一座「單車停放間」。儘管如此,站前廣場依舊擺滿單車。
1993年,城際快車3號線(漢堡-法蘭克福-巴塞爾)班次在哥廷根車站的運營有時令人質疑:當局通過撤銷哥廷根停站,以便在1995年5月的調圖中調整目的地的行駛時間。[12]1994年7月中旬,下薩克森州、南下薩克森地區和德國鐵路達成一致,同意將圖定的最高速度提升至280公里/小時,以維持城際快車3號線的哥廷根停站。[13]聯邦交通部長批准了德國鐵路的相應申請。[12]儘管在埃舍德ICE-列車事故發生之後,最高速度被降至250公里/小時,但幾乎所有途經的城際快車(ICE短跑手除外)都會在哥廷根停靠。
為了迎接在漢諾威舉行的2000年世界博覽會,車站自1990年代末開始進行了三個階段的改造。首先,是對老舊的A和B月台(4/5道和6/7道)地下通道進行擴建,並在隧道內增設更多的零售空間。舊月台本身也進行了翻新,但側重點僅在於帶有部分玻璃頂篷和新建升降機設施(一度因未獲頒聯邦鐵道部許可而停滯了數月)的出入口範圍。在第三階段,車站大堂面對軌道的部分裝備了廁所和行李寄存櫃。同時,在車站大樓和A月台之間的三條貫通軌道已被減少為一條。
改造工程至2006年底已大致結束,車站的整個入口大堂在最後階段都得到了翻新。在新創建的商業空間中還包括有一家快餐連鎖店。改造工程於2007年3月正式完工,共計斥資1380萬歐元。[14]
作為經濟提振計劃的一部分,車站於2010年至2011年間接受了德鐵車站及服務的能源改造。[15]2012年秋季,單車存放設施得到了徹底更新及大幅擴建。[16]此外,動態旅客信息系統也進行了更新,以提高城市巴士和區域運輸的信息質量。
2013年8月,車站被專業軌道聯盟評為「大城市」類別的「年度最佳車站」。[17]
路線 | 經由 | 頻率 | |||
---|---|---|---|---|---|
ICE 11 | 慕尼黑 - 奧格斯堡 - 烏爾姆 - 斯圖加特 - 曼海姆 - 法蘭克福機場 - 法蘭克福 - 富爾達 - 哥廷根 - 漢諾威 - 呂訥堡 - 漢堡 | 個別班次 | |||
ICE 12 | 柏林 - 布倫瑞克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富爾達 - 法蘭克福 - 曼海姆 - 卡爾斯魯厄 - 弗賴堡 - 巴塞爾 (- 伯爾尼 - 因特拉肯) | 兩小時1班 | |||
ICE 13 | 柏林 - 布倫瑞克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富爾達 - 法蘭克福機場 / 法蘭克福 | 兩小時1班 | |||
ICE 20 | (基爾 -) 漢堡 - 漢諾威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法蘭克福 - 曼海姆 - 卡爾斯魯厄 - 弗賴堡 - 巴塞爾 - 蘇黎世 (- 庫爾) | 兩小時1班 | |||
ICE 22 | (基爾 -) 漢堡 - 漢諾威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法蘭克福 - 法蘭克福機場 - 曼海姆 - 斯圖加特 | 兩小時1班 | |||
ICE 25 | (呂貝克 -) 漢堡 - | 漢諾威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富爾達 - 維爾茨堡 - 紐倫堡 - 因戈爾施塔特 - 慕尼黑 | 每小時1班 | ||
奧爾登堡 - 不來梅 - | |||||
ICE 26 | (賓茨 - 施特拉爾松德 - 羅斯托克 - 什未林 -) 漢堡 - 漢諾威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吉森 - 法蘭克福 - 達姆施塔特 - 海德堡 - 卡爾斯魯厄 | 兩小時1班 | |||
ICE 91 | 漢堡 - 漢諾威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富爾達 - 維爾茨堡 - 紐倫堡 - 雷根斯堡 - 帕紹 - 林茨 - 維也納 | 一對班次 | |||
IC 26 | (韋斯特蘭 -) 漢堡 - 漢諾威 - 哥廷根 - 卡塞爾-威廉丘 - | 吉森 - 法蘭克福 - 達姆施塔特 - 海德堡 - 卡爾斯魯厄 | 個別班次 | ||
富爾達 - 維爾茨堡 - 奧格斯堡 - | 奧伯斯多夫 | ||||
慕尼黑 - 羅森海姆 - 貝希特斯加登 |
路線 | 經由 | 頻率 | 運營商 |
---|---|---|---|
RE 1 | 哥廷根 - 萊訥費爾德 - 哥達 - 埃爾福特 - 魏瑪 - 耶拿-戈施維茨 - 格拉 - 格斯尼茨 - 格勞豪 | 兩小時1班 | 德鐵區域東南 |
RE 2 | 哥廷根 - 諾德豪森 - 克賴恩森 - 阿爾費爾德 - 埃爾策 - 漢諾威 - 策勒 - 于爾岑 | 每小時1班 | 節拍器 |
RB 7 | 哥廷根 - 艾興貝格 - 埃施韋格 - 貝布拉 (- 巴特黑斯費爾德 - 富爾達) | 每小時1班 | 坎圖斯 |
RB 8 | 哥廷根 - 艾興貝格 - 維岑豪森 - 漢明登 - 卡塞爾 | 每小時1班 | |
RB 80 | 哥廷根 - 訥爾滕-哈登貝格 - 諾特海姆 - 卡特倫堡 - 武爾夫滕 - 哈托夫 - 黑爾茨貝格 - 巴特薩克薩 - 瓦爾肯里德 - 埃爾里希 - 諾德豪森 | 兩小時1班 | 德鐵區域北部 |
RB 82 | 哥廷根 - 訥爾滕-哈登貝格 - 諾特海姆 - 克賴恩森 - 塞森 - 戈斯拉爾 - 巴特哈爾茨堡 | 兩小時1班 | |
RB 85 | 哥廷根 - 阿德萊布森 - 博登費爾德 - 巴特卡爾斯哈芬 - 勞恩弗爾德 - 赫克斯特-奧特貝爾根 - 帕德博恩 | 每小時1班 | 西北鐵路 |
RB 86 | 哥廷根 - 訥爾滕-哈登貝格 - 諾特海姆 - 艾恩貝克-薩爾茨德赫爾登 - 艾恩貝克中心 | 個別班次 | 德鐵區域北部 |
車站背對內城的一側有一座大型醒目建築,即為哥廷根機車庫。這座歷史悠久的工業遺產如今設有大型綜合電影院和用作會議和活動場所的多功能廳。庫內可提供5400㎡的活動空間和3000㎡的休息空間。自1855年落成以來,那裡最初是一個鐵路維修車間。設立車間的原因是哥廷根這座大學城當時的工業化程度仍然較低,進一步通往漢諾威明登的鐵路線需要經行德蘭斯費爾德坡道。由於那裡的坡度較高,列車必須由更大功率的機車牽引,而這些機車需要在哥廷根車間進行保養和維修。如今的機車庫建築始建於1917年。在維修車間於1976年關閉之後,該場地最初衰敗了二十年並且缺乏合適的再利用性——尤其是因為機車庫於1981年被下薩克森歷史遺址保護研究所列入了文物古蹟臨時名單。直至1993年開始,使用庫房作為活動場所的計劃才開始變得具體。該設施北部的多功能電影院於1996年開業,機車庫南部的活動空間則於1998年12月開業。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