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盧辯家族數代學習儒學,父親盧靜是北魏太常丞。盧辯少時好學,廣泛通曉經典書籍。正光初年,盧辯被舉薦為秀才,出任太學博士。因為《大戴禮記》沒有注釋,盧辯就為之做注。盧辨的三哥盧景裕是當時的大儒,對盧辯說:「從前我們的祖先侍中盧植給《小戴禮記》做注釋,現在你給《大戴禮記》做注釋,差不多纂集了先輩的著述。」[1][2][3]
魏節閔帝元恭登基後,盧辯被任命為中書舍人。高歡在信都起兵,消滅爾朱氏的軍隊,於是發兵進攻洛陽,魏節閔帝派遣盧辯持節在鄴城慰勞高歡。高歡命令盧辯朝見他奉戴的中興主元朗,盧辯堅守節操不聽從。高歡憤怒的說:「我為正道而舉兵,誅伐群醜,皇帝在此,是誰派你來的?」盧辯高聲應答,守住節操不屈不撓。高歡覺得盧辯非同尋常,放了他不繼續威逼[4][5]。
魏孝武帝元修即位後,任命盧辯為廣平王元贊的師傅。永熙二年二月五日(533年3月15日),平等寺修建完成,魏孝武帝率領百官在寺廟中舉行萬僧會。當日,寺門外有個石像無緣無故低頭後又舉起,如此一整天才停止,魏孝武帝對它頂禮膜拜,對此感到奇怪詭異。盧辯說:「石頭立起,社稷轉移,自古有這樣的情形,陛下有何奇怪。」魏孝武帝於是回到皇宮。七月,侍中斛斯椿勸說魏孝武帝向着長安西進,十月底,東魏的京城遷到鄴城[6][7]。
等到魏孝武帝西入關中,因為事情倉促,盧辯來不及回家,只騎着一匹馬跟隨。有的人問盧辯說:「得以與家人辭別嗎?」盧辯說:「出門為官之道,用大義割斷私人恩情,又有什麼可以辭別的。」魏孝武帝到了長安後,封盧辯為范陽縣公,盧辯歷任給事黃門侍郎,兼任著作郞,又加幽州大中正。宇文泰因為盧辯通曉儒家學術,對他十分禮遇,朝廷商議國家大事,常常召盧辯來諮詢。盧辯升任太子少保,兼任國子祭酒。趙青雀發動叛亂時,西魏太子元欽出外居住在渭水以北,盧辯當時跟隨陪同,也不告訴家人。盧辯堅持平素志向果敢決斷,都有如此類。不久盧辯被授任太常卿、太子少傅,轉任少師,西魏太子元欽和諸王等人都對他行入學敬師的束修之禮,拜盧辯為師學習,盧辯爵位升為范陽郡公[8][9]。
自從魏孝武帝西遷,朝廷禮儀湮沒失落,這時朝廷的典章制度、不同等級的車馬服飾、樂器音樂、日晷刻漏渾天儀,西魏朝廷都命令盧辯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採取適當措施來處置。盧辯與辛彥之、薛憕、檀翥參定[10][11][12],所制全部合乎規範法度,大多遵循古代禮儀。盧辯生性記憶力強能暗中記住事情,能決斷大事,凡是創建的制度,對待它們堅信不疑。盧辯又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屢次升任至尚書令。北周六官建立後,盧辯出任師氏中大夫[13][14]。
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後,盧辯升任小宗伯,進號大將軍。周明帝曾與公卿前往盧辯住宅,儒士以此為榮。盧辯後外任宜州刺史,因為患病沒有赴任。盧辯去世後,諡號憲[15],附祭在宇文泰宗廟中。兒子盧慎繼承爵位,官至復州刺史。隋朝開皇初年,因為盧辯是前朝有名望德行之人,追封盧辯為沈國公[16]。
當初,宇文泰想要推行《周官》禮制,命令蘇綽專門掌管這件事,不久蘇綽去世,宇文泰就命令盧辯完成它。盧辯於是領導崔宣猷、裴政、薛寘等人依照周禮建立六官,變革漢、魏的制度。魏恭帝三年正月丁丑,開始推行六官制度[17][18][19][20][21][22][23][24]。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