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耶·克洛岱爾[參1](法語:Camille Claudel,1864年12月8日—1943年10月19日)是一位法國雕塑家。

卡蜜兒·克勞黛

早年生活

卡米耶·克洛岱爾出生於法國北部埃納省費爾昂塔德努瓦[參2],是一個農民和仕紳家家族的孩子。 她的父親路易·克洛岱爾(Louis-Prosper Claudel)從事貸款抵押和銀行間的業務往來。她的母親路易斯,來自製作香檳的天主教農民和神父家庭。卡米耶還小的時候,一家人搬到了維勒訥沃敘費爾 。她的弟弟保羅·克洛岱爾於1868年出生於此。隨後,他們分別搬到了巴勒迪克塞納河畔諾讓瓦西

卡米耶在5到12歲接受了基督教教義姊妹英語Sisters_of_Christian_Doctrine_of_Nancy的教育。[參3]她在12歲時開始使用塞納河畔諾讓當地的黏土創作,雕塑人形。[參4][參5]

她的母親並不贊成卡米耶成為一名藝術家[參6]。她的父親則較為支持[參7],並向其鄰居阿爾弗雷德·布歇(Alfred Boucher)舉薦她的作品,以評估她的能力。布歇證實卡米耶是一位有才華的藝術家,並鼓勵她的家人支持她對雕塑的研究。[參8][參9]卡米耶於1881年與家人一起搬到巴黎蒙帕納斯地區,她的父親則留在當地工作。[參9]

師從阿爾弗雷德.布歇

早在青少年時期,卡米耶就對雕塑充滿熱情,開始從事泥塑創作。儘管母親強烈反對,但卡米耶的父親相當支持她。

1881年,卡米耶說服家人搬到巴黎,以讓她取得雕塑事業必要的訓練。她進入位於巴黎第6區的柯拉霍希學院英語Acad%C3%A9mie_Colarossi Académie Colarossi就讀,並與另外三位女性雕塑家,潔西.利普斯柯姆英語Jessie_Lipscomb Jessie Lipscomb艾蜜莉.福西特英語Emily Fawcett艾米.辛格英語Amy Singer,一同租了一間工作室。[參10]

在巴黎時,卡米耶在布歇門下學習,但由於布歇在獲得法國沙龍大獎後移居義大利,奧古斯特·羅丹接替了布歇的雕塑課程。因此,卡米耶與羅丹在1882年相遇,並於次年加入羅丹的巴黎工作室。[參11]

羅丹

卡米耶於1883年開始在羅丹的工作室工作[參9],並且成為了羅丹的靈感泉源之一。她不僅是羅丹的模特、他的知己,也是他的情人。由於羅丹不願切斷與蘿絲‧貝雷(Rose Beure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長達20年的關係,卡米耶從未與羅丹同居過。

卡米耶與羅丹私通的事攪亂了克勞岱爾一家,特別是卡米耶的母親。她的母親本來就因為卡米耶不是男孩而厭惡她,也從未認同她從事藝術。[參12][參13]因此,卡米耶被迫離開原生家庭。[參9]

1891年,卡米耶成為了法國國家美術協會英語Soci%C3%A9t%C3%A9_Nationale_des_Beaux-Arts Société Nationale des Beaux-Arts的成員,這個協會在當時據說是個「都是男生」的俱樂部。[參14]

1892年,卡米耶經歷流產後,結束了與羅丹的親密關係,即便如此,直到1898年,卡米耶和羅丹都有定期見面。[參15]

勒‧柯奈克英語Gael Le Cornec蒲樂克英語Griselda_Pollock Griselda Pollock稱,在兩位雕塑家的肉體關係結束後,卡米耶無法獲得資金去實現她諸多大膽的想法──而這都是因為以性別為基礎的審查機制,以及她作品中的性元素。因此卡米耶不是須要依賴羅丹,就是得和他合作、看他在法國雕塑界獲得極大的讚譽、獨占鰲頭。尤其是在她所親近且富有的父親逝世,不支持卡米耶生活方式的母親與弟弟掌管家庭財務,讓她衣衫襤褸遊蕩街頭後,她在經濟上依賴著羅丹。[參16]

卡米耶的名聲得以流傳,並非因為眾人皆知的她與羅丹間的關聯,而是因為她本身的作品。法國小說家與藝術評論家奧克塔夫·米爾博英語Octave_Mirbeau Octave Mirbeau形容她是「一種反自然的存在:一個女天才」。[參17]

她早期的作品神韻與羅丹相像,卻又呈現了自己獨有的想像力與抒情性,特別是從她的作品《華爾滋》中可以看出。

卡米耶的瑪瑙和銅製小尺寸作品《浪潮》,是她有意識地在風格上從羅丹時期的突破。

《成熟》及其他作品

1899年在羅丹第一次見到卡米耶的作品《成熟》後,他既震驚又生氣,並立即停止他對卡米耶的資助。根據艾拉.克勞斯,羅丹可能對藝術部施加壓力使之取消卡米耶青銅雕塑委託的資金。

成熟》常被詮釋為象徵人生中的三個階段:代表成熟的男人被攬進象徵老年和死亡的年長女性之手,同時象徵青春的年輕女子試圖拯救他。[參18][參19]卡米耶的弟弟將這件作品視為她與羅丹分手的暗示。

1888年的《薩昆塔拉英語Sakuntala_(Claudel) Sakuntala》被安吉羅.卡蘭法形容為展現卡米耶渴望獲得神聖的願望,這是她擺脫羅丹的限制,終生追求其藝術認同的成果。卡蘭法表示卡米耶認為羅丹欺騙和利用她這件事並不是全無根據的。因為她沒有如羅丹所想的那般服從於他且符合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因此《薩昆塔拉》可以說是清楚的表現出了她孤獨的存在和內在的追尋。[參20]

參見

電影《卡米耶·克勞岱爾英語Camille Claudel (film)》(又名《羅丹的情人》)(1988年)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