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爾·阿卜杜拉(波斯語:قادر عبدالله,荷蘭語:Kader Abdolah;1954年11月12日—)本名侯賽因·沙加地·加耶馬哈米·法拉哈尼(波斯語:حسین سجادی قائممقامی فراهانی,荷蘭語:Hossein Sadjadi Ghaemmaghami Farahani),伊朗裔荷蘭籍作家、詩人和專欄作家。他以在他的荷蘭語作品中融入波斯文學主題著稱,最知名的作品包括《清真寺之家》、《國王》和《天書:我父親的筆記本》,已被翻譯成三十種語言[1][2]。
生平
侯賽因·沙加地·加耶馬哈米·法拉哈尼於1954年出生於伊朗阿拉克,自幼於伊斯蘭家庭中成長,十二歲開始著迷於西方文學[3]。1977年,他自阿拉克科學院(今阿拉克大學)物理系畢業,之後到巴列維港(今安扎利港)的伊朗海軍服兵役。在伊朗伊斯蘭革命時,他加入左翼陣營,反對沙王和後來的何梅尼政權。他結合了兩位在抗戰時期被殺害的庫德族裔人士-卡德爾和阿卜杜拉-的名字,以「卡德爾·阿卜杜拉」作為自己的筆名,以紀念這兩位朋友[3][1]。阿卜杜拉隨後於1988年以政治難民身分逃難到荷蘭,最初落腳在阿珀爾多倫的一個難民庇護中心[3][4]。短短五年,阿卜杜拉便精熟了荷蘭文,並在199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荷蘭文著作《鷹》(De adelaars)[4]。阿卜杜拉以這本短篇故事集獲得「金驢耳獎」的肯定。四年後,阿卜杜拉再出版他的首本小說作品《空瓶之旅》(De reis van de lege flessen)。2005年,他出版了他的代表作《清真寺之家》,登上荷蘭暢銷書榜。該書並在2007年鹿特丹商報和荷蘭廣播基金會(NPS)主辦的網路投票活動中,被票選為荷蘭史上最佳小說第二名[2]。
阿卜杜拉於2006年在萊頓大學擔任客座作家[5]。他現定居於台夫特[6]。2009年,卡德爾·阿卜杜拉獲頒格羅寧根大學神學與宗教研究學院的榮譽博士學位,因為他「成功且獨樹一格地向世人展現了伊斯蘭教的另一面」[3]。
獎項與榮譽
著作列表
- 1993年 – 《鷹》(De adelaars)
- 1995年 – 《姑娘們與游擊隊》(De meisjes en de partizanen)
- 1997年 – 《空瓶之旅》(De reis van de lege flessen)
- 1998年 – 《米爾扎》(Mirza)
- 2000年 – 《天書:我父親的筆記本》(Spijkerschrift)
- 2001年 – 《手提箱》(De koffer)
- 2001年 – 《海中花園》(Een tuin in zee)
- 2002年 – 《凱莉蓮與戴內》(Kélilé en Demné)
- 2002年 – 《索菲亞的悲傷》(Sophia's droë vrugte)
- 2003年 – 《肖像畫與一個古老的夢》(Portretten en een oude droom)
- 2003年 – 《大篷車》(Karavaan)
- 2005年 – 《清真寺之家》,或譯《大巴扎》(Het huis van de moskee)
- 2008年 – 《信使》(De boodschapper)與《古蘭經》(Koran)
- 2011年 – 《國王》(De koning)
- 2011年 – 《烏鴉》(De kraai)
- 2014年 – 《飛越艾瑟爾河的鸚鵡》(Papegaai vloog over de IJssel)
- 2016年 – 《色蘭,歐洲!》(Salam Europa!)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