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郡,是從秦朝唐朝,位於漢地九州域內。郡番禺縣在今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

政區沿革

秦朝平定嶺南後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南海郡下轄四番禺四會博羅龍川),另一說為六縣(番禺、四會、博羅、龍川、冽江揭陽),郡治在番禺(即今廣州市),主體範圍在今廣東海南香港澳門廣西東南部和福建南部。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2年)冬[1],平定南越國,把原嶺南三郡之地析為九郡(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設交趾刺史部。南海郡治番禺縣,領番禺、中宿、博羅、龍川、四會、揭陽六縣。綏和元年(前8年)改交趾刺史部為交州刺史部,南海郡隸交州。

孫吳黃武五年(226年),交州分為交、廣兩州,南海郡隸廣州,但不久就撤銷了廣州,永安七年(264年)又復置廣州。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晉成帝南海郡一分為二,分出東官郡[2],郡治在目前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古城,管轄八縣:寶安縣安懷縣興寧縣海豐縣海陽縣綏安縣海寧縣潮陽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撤銷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仁壽元年(601年),因避隋煬帝名諱而改名番州大業三年(607年)又改為南海郡。戶三萬七千四百八十二,下轄十五縣:南海縣曲江縣始興縣翁源縣增城縣寶安縣樂昌縣四會縣化蒙縣清遠縣浛洭縣政賓縣懷集縣新會縣義寧縣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廢南海郡,復置廣州。天寶元年(742年)改廣州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年)復郡為州,南海郡又改廣州。[3]

行政長官

本節如無註明,則出自廣東通志[4]

秦朝南海監

秦朝南海尉

南越國南海太守

漢朝南海太守

  • 吳恢,陳留長垣人,漢順帝年間在任[5]
  • 孔芝,叛,光和元年(178年)為朱儁所誅[5]
  • 孔嵩,字仲山,南陽人。
  • 倪孝悳,建安末年在任。
  • 士武,蒼梧人,交趾太守士燮弟,由燮自行任命。

孫吳南海太守

  • 鍾離牧,字子幹,會稽山陰人,赤烏五年(242年)出任。
  • 任訪,臨海章安人。
  • 劉畧,天紀三年(279年)在任期間為郭馬所殺。

晉朝南海太守

  • 鮑靚,字太玄,永嘉年間在任。
  • 王運,建興年間在任。
  • 鮑元,上黨人。
  • 袁宏,字彥伯,陳郡陽夏人,興寧元年(363年)出任[6]

劉宋南海太守

  • 陸展,吳郡吳縣人。
  • 蕭簡,南蘭陸郡蘭陵縣人,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出任,至元嘉三十年(453年)為鄧琬率軍所誅。
  • 鄧琬,孝建元年(454年)出任。
  • 垣閬,孝建末年在任。
  • 袁曇逺,大明年間在任。
  • 陸法真,吳郡人,泰始年間在任。
  • 到遁,彭城武源人。
  • 伏曼容宋順帝時在任。
  • 周仁昭

齊朝南海太守

  • 沈煥,建元元年(479年)出任,後遷為交州剌史,但因李叔獻發兵拒守,未上任而卒。
  • 蕭惠休,南蘭陸郡蘭陵縣人,永明十一年(493年)離任,遷為徐州剌史。
  • 何曇直
  • 王僧孺,字僧孺,東海郯人。

梁朝南海太守

  • 王僧孺,同上,天監初年在任。
  • 陶黔,當塗人。
  • 王勵,字公濟,瑯琊臨沂人[7],大同年末在任。

陳朝南海太守

  • 謝嘏,字含茂,陳郡陽夏人。
  • 章華,字仲宗,吳興人。

隋朝南海太守

  • 薛世雄,字世英,河東汾陰人,大業年間在任。
  • 侯莫陳頴,字遵道,代人,大業年間在任,共四年,卒於任上[8]
  • 劉權,字世畧,彭城豐人,大業十一年(615年)出任。

唐朝南海太守

  • 劉巨鱗(741年—744年)
  • 裴敦復(745年,未赴任)
  • 彭杲(745年—747年)
  • 劉巨鱗(747年—749年)
  • 盧奐(749年—751年),滑州靈昌人。
  • 張九皋(751年—753年),韶州曲江人。
  • 何履光(754年—756年)
  • 賀蘭進明(756年,未赴任)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