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唐朝醫學家孫思邈著, 共三十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千金方》,唐朝醫學家孫思邈著,共三十卷(《道藏》收入時析為93卷),二百三十二門,收集藥方五千三百首。撰於公元652年。該書有述有作,驗方經方兼備,是中國第一部理法方藥俱全的醫學巨著,是繼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後中國醫學的又一次總結,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
《千金要方》汲取《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的學說,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搜集了唐以前許多醫論、醫方以及用藥、針灸等經驗,兼及服餌、食療、導引、按摩等養生方法,內容豐富,是唐代中醫學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對後世中醫學特別是方劑學的發展,有着明顯的影響和貢獻;並對日本、朝鮮傳統醫學之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日本於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備急千金要方》,並譽之為「人類之至寶」。
《千金要方》保存了大量唐代之前的醫學文獻,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並匯編眾多書籍和民間處方,記錄了婦科、兒科、內科、外科等各個科室疾病的診斷、預防、食品營養、針灸治療等等,其中養生長壽等內容極其豐富和珍貴,至今仍在使用。[1]
《大醫精誠》一文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
《大醫精誠》論述了有關醫德的兩個問題:第一是精,亦即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誠,亦即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
科學無人文則盲,人文無科學則空。《大醫精誠》一文開創了論醫德之先河,其醫德思想兼具「仁術」「仁心」,從多角度、多層次深刻闡述從醫者的精神信仰和人道主義精神,蘊含的「仁懷天下」的價值觀念、「慎獨勤勉」的行醫態度、「誠信求真」的職業品行和「同理平等」的處患之道,符合醫學教育的本質屬性,「精」與「誠」的核心思想不斷促進着醫生人文精神的培育。[2]
《千金要方》流傳至今的版本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早期傳本系統,其內容未經後人校改,較大程度保存原書原貌,包括日藏古抄本《真本千金方》(「真本」)殘卷1卷、黑城出土《孫真人千金方》英藏殘片及俄藏殘葉、日藏《新雕孫真人千金方》殘卷20卷(1064年前,簡稱「新雕本」)3種木刻古本;二是後世廣泛流傳的《千金方》傳本系統,其祖本均源自北宋校正醫書局對該書重加整理刊印的《備急千金要方》(1066年,30卷,簡稱「宋校本」)。[3]統計數據顯示,以宋校本比照新雕本的異文約720處,以新雕本比照宋校本的異文約175處。[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