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苦像拉丁語Crucifixum,源自拉丁語cruci fixus,意為「固定於十字架者」)是基督教十字架的一種,以體現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圖景為特徵[1][2]。十字苦像是基督教許多分支的重要象徵,在天主教會(含東儀天主教會等)中尤為重要,在正教會也有使用,新教的各派除聖公宗信義宗外,使用較少。

Thumb
臺灣輔仁大學宗教生命周,在聖言會大樓(聖言樓)出現的十字苦像

十架苦像重點體現耶穌釘在十字架之上,強調基督徒眼中耶穌為人類的「犧牲」。天主教會通常將耶穌身體做成立體的塑像形式,而正教會及東儀天主教會通常將耶穌的身體繪製或者浮雕在十字架上。

2008年前後,臺灣輔仁大學開始在每間教室掛上十字苦像。

各種形式的十架苦像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