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型銅鼓,是一類銅鼓,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北流市出土銅鼓為代表而得名。 特點 北流型銅鼓流行於西漢至唐朝。其特點為體積高大厚重、鼓面大於鼓胸,部分鼓的面沿下折形成「垂檐」[1]。鼓腰緩收縮、附環耳;銅鼓裝飾雲雷紋等,鼓面常有立蛙,一些鼓面背部有調音鏟痕[2]以及敲擊痕跡[3]。 圖像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的一個北流型銅鼓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的一個北流型銅鼓 文山州博物館木干銅鼓,為唐代北流型 參考 [1]黃桂秋著. 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承.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6.07: 71. ISBN 978-7-5194-1172-5.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2]范宏貴著. 同根异枝的壮泰族群.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2013.07: 344. ISBN 978-7-5363-6610-7.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3]萬輔彬等著. 中国古代铜鼓科学研究. 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1992.10: 183–185. ISBN 7-5363-1703-4.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 (幫助)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