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日本鎌倉時代及南北朝時代的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北條時行(日語:北条 時行/ほうじょう ときゆき Hōjō Tokiyuki,1329年—1353年6月21日[1][2])是日本鎌倉時代及南北朝時代的人物,屬於鎌倉幕府北條氏得宗家,是第十四代執權北條高時的兒子。是介於前一代(先代)武家筆頭北條高時以及建立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之間的人物,因此稱為中先代。北條時行是中先代之亂的發動者之一。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12月21日) |
後醍醐天皇時,鎌倉幕府廢黜後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也希望推翻鎌倉幕府(元弘之亂),武將足利高氏(後來的足利尊氏)、新田義貞等人效忠天皇,討伐鎌倉幕府,鎌倉幕府在元弘3年(1333年)的東勝寺合戰中戰敗,北條高時一門自殺,北條時行逃到信濃國,投靠大名諏訪賴重,建立軍隊,希望可以重興鎌倉幕府。北條時行等人在元弘5年(1335年)重新攻進鎌倉,打敗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佔領鎌倉二十多天(中先代之亂),後來被足利尊氏打敗,逃離鎌倉[3]。
後來足利尊氏和後醍醐天皇交惡,足利尊氏擁立光明天皇,為北朝,後醍醐天皇逃到了大和國的吉野,開設南朝朝廷,是日本南北朝時代的開始。北條時行戰敗後,請求後醍醐天皇的赦免,正式的進入南朝朝廷,於延元2年/建武4年(1337年)和鎮守府將軍北畠顯家及新田義興(新田義貞之子)一起作戰,在杉本城之戰中打敗斯波家長,第二次收復鎌倉。北畠顯家的遠征軍在青野原之戰中打敗土岐賴遠。不過後來高師直在和泉國(現今大阪府)的石津之戰中打敗了北畠顯家的軍隊,北畠顯家戰死,北條時行倖免於難。
正平7年/文和元年(1352年)時,時行和義興在武藏野合戰中打敗初代鎌倉公方足利基氏,第三次收復鎌倉,不過鎌倉很快又被奪回,新田義興被足利尊氏追殺,逃到越後國,北條時行逃往相模國,被當地忠於足利尊氏的軍隊發現,在鎌倉龍口刑場(神奈川縣藤澤市龍口)被斬首。
北條時行出生在鎌倉時代末期,當時的鎌倉幕府實際上是由北條氏所支配,北條時行是北條氏得宗當主北條高時的次子[4],母親不詳。
北條時行出生的年代和日期不明,哥哥北條邦時是在正中2年11月22日(1325年12月27日)出生[5],可以得知他出生的日期在此之後。
北條時行的幼名,文獻上的記載各有不同:《保暦間記》記載的是勝長壽丸、《梅松論》記載的是勝壽丸、《太平記》記載的是龜壽、《北條系圖》記載的是全嘉丸或龜壽丸[4]。《群馬縣史》中記載的是熊壽丸[6]。一般稱為相模次郎[4]。
元徳3年(1331年)時、後醍醐天皇試圖推翻鎌倉幕府,即為元弘之亂[7]。一開始的戰局對鎌倉幕府及北條氏有利,但在元弘3年/正慶2年時,原來是鎌倉幕府手下,武家足利氏的當主高氏(後來的尊氏)倒戈支持後醍醐天皇,攻下鎌倉幕府監控天皇的六波羅探題[7]。新田義貞在同一年的5月22日攻破鎌倉(東勝寺合戰),時行的父親高時和北條氏多人自殺,鎌倉幕府滅亡[4]。
北條時行被得宗家家臣諏訪盛高(根據《諏訪史料叢書》卷27記載的家譜.諏訪盛高和諏訪賴重是同一個人[8])所救,逃離鎌倉[4]。年幼的時行去到了諏訪氏的根據地信濃國(現今的長野縣),投靠了參拜諏訪大社的諏訪神黨[4]。他的哥哥邦時(萬壽丸)試圖和家臣五大院宗繁一起逃出鎌倉,但因為五大院宗繁的背叛,北條邦時最後被新田方抓到,並且處刑[4]。
鎌倉幕府滅亡後,後醍醐天皇開始了建武新政(1333年 - 1336年),新政期間有多處發生動亂,其中有一半以上是由北條黨所發動的[9]。發生地點至少包括奧州北部、北九州、南關東、日向、紀伊、長門、伊予、京都等地[9]。這些地點是北條氏任命為守護的地方(日向、越後、紀伊、信濃、長門),不然就是以前的領地(陸奧)[10]。根據日本史研究者指出,這些戰爭不是北條氏的武將所主導,而是各地對建武政權不滿的武士以北條氏為名發起的動亂[10]。
不論是二次大戰前的傳統論點,或是二十一世紀前的新論點,都認為建武新政時期,後醍醐天皇對北條黨很冷淡。除了少數對後醍醐天皇很忠誠的氏族之外,建武新政的中央機關幾乎沒有使用北條黨的人[11]。
公卿西園寺公宗效忠「太上天皇」,在建武2年(1335年)6月試圖要暗殺後醍醐天皇,計劃失敗被捕(《小槻匡遠記》當月26日)[10]。西園寺家曾是很有影響力的公家,世代擔任朝廷和鎌倉幕府交涉的關東申次,所效忠的「太上天皇」是和鎌倉幕府較親近的持明院統(後來的北朝)的後伏見法皇[10]。不過日本史研究者家永遵嗣認為,所指的是同為持明院統的光嚴上皇[12]。
根據《太平記》第13巻《北山殿謀叛の事》所述,西園寺公宗和北條高時的弟弟泰家合作,在京都出兵。同時出兵的有東國反叛軍大將北條時行,及北國反叛軍大將名越時兼[13]。日本史研究者鈴木由美認為:《太平記》中沒有直接支持此一故事的史料[10]。不過,西園寺公宗暗殺後醍醐的計畫和北條時行的出兵時間有關《太平記》中提到,西園寺公宗和北條泰家、北條時之勾結的說法或許可認為是正確的[10]。
北條時行集合了對後醍醐天皇親政(建武新政)不滿的勢力,以及北條氏的殘黨,在同一年的7月14日,和信濃國(現今長野縣)的諏訪賴重(和他兒子時繼[10])以及諏訪神黨、三浦時繼、三浦時明、蘆名盛員、那波宗政、清久山城守、鹽谷民部大輔、工藤四郎左衛門尉一起起兵(中先代之亂)[4][a]。所控制的武將中,有千葉氏的東國武士,也有像三浦時明、天野貞村等曾效力建武政權的武士,規模很大[10][b]。
北條時行打敗了信濃國守護小笠原貞宗[4],7月18日攻進上野國[10]。足利尊氏的弟弟、東國守護足利直義(鎌倉將軍府)組織了征伐北條時行的軍隊,前往征討北條時行,北條時行在武藏國女影原(現今埼玉縣日高市女影)、小手指原(埼玉縣所澤市北野)・府中(現今東京都府中市)打敗敵軍,建武政權的武將澀川義季、岩松經家、小山秀朝戰死[4]。足利直義親自率軍,在井出澤(現今東京都町田市本町田)迎擊北條時行,最後北條時行一方取得勝利[16][17]。北條時行在7月25日奪回鎌倉[16][17]。足利直義逃跑。
足利直義在離開鎌倉之前,殺害了軟禁在鎌倉的護良親王[18]。護良親王是後醍醐天皇的皇子,是元弘之亂中的功臣之一,但因故而被軟禁(被軟禁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說法)[18]。有關足利直義殺害護良親王的原因,也有很多說法。有一個說法是,擔心反叛軍的時行擁立曾為前征夷大將軍的護良親王,作反叛軍的首領[18]。不過,日本史研究者龜田俊和指出:護良親王是消滅鎌倉幕府的武將之一,北條時行當時是希望和持明院統(和後醍醐天皇對立的皇系)合作,以此看來,北條時行想要殺掉護良親王的可能性還比較高,擁立他的可能性不大[18]。因此,龜田推測,直義殺害護良親王可能只是因為他是逃亡的障礙,或是因為北條時行攻進鎌倉的緊急情形下,因為不耐煩而殺了護良親王[c]。時行可能擁立護良親王的這個想法不太實際,這是足利直義的誤判[18]。
考慮當時情報傳遞的速度,北條時行在建武2年(1335年)7月22日在東國打敗足利直義的情報,大約要到7月25日或26日才能傳到京都[20]。足利尊氏想要討伐北條時行,請求後醍醐天皇准許,並授與他追捕使及征夷大將軍一職[20]。天皇沒有答應,在8月1日將征夷大將軍的職位給了兒子成良親王[20]。第二天,足利尊氏在後醍醐天皇未正式准許的情形下,往東攻打北條時行,後醍醐天皇追認了征東將軍的官職[20]。後醍醐天皇也在這天處決了之前計劃暗殺他的西園寺公宗[21]。
北條時行一行人想要攻打足利尊氏,但在出發之前遇到颱風,軍隊在鎌倉大佛殿(高德院)避難[21]。而鎌倉大佛殿因颱風而倒下,約五百名士兵喪生[21]。北條時行和足利尊氏於8月9日在遠江國橋本(今靜岡縣湖西市)作戰,北條時行一方戰敗[21]。戰鬥一直持續到19日,北條時行一方奮戰,打敗了足利氏支系今川氏的武將今川賴國,但後來仍然敗北,退回鎌倉[21]。
最後,北條時行被困在鎌倉。8月19日時,諏訪家的諏訪頼重・諏訪時繼父子在鎌倉自殺(《梅松論》[22])。軍記物語《太平記》提到,包括諏訪賴重在內的43名大名在勝長壽院自殺[22]。不過需注意《太平記》中的數值往往會有誇張的情形。北條時行成功逃出鎌倉,躲藏在其他地方[21]。
北條時行這次佔領鎌倉的時間雖只有20天,但是時間是介於先代(北條氏)及後代(足利氏)之間,而且一度控制了前武家幕府所在地鎌倉。因此,北條時行這次軍事行動就被稱為「中先代之亂」[16][23]。
足利尊氏反叛後醍醐天皇,引發延元之亂,足利尊氏戰勝,建立了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前往京都,向足利尊氏投降,但後來後醍醐天皇離開京都,逃到大和國(現今奈良縣)的吉野行宮,建立了南朝,開始了南北朝時代(1336年-1392年)。之後南朝開始和北朝室町幕府作戰。北條時行沒有歸順北朝足利氏的室町幕府,而是歸順了南朝的後醍醐天皇,後醍醐天皇下綸旨免去北條時行朝敵的身份[24]。史料沒有記載確切的時間,依照軍記物語《太平記》的描寫,應該是延元2年/建武4年(1337年)或是更早的時間[10]。
北條時行不是北條氏中第一個徹底反足利派的武將[25]。在尊氏反叛後醍醐天皇的延元之亂時,在延元元年/建武3年(1336年)2月,就有大夫四郎(可能是北條泰家)入侵信濃國(本間美術館所蔵《市河文書》「建武三年二月三十日付市河経助軍忠狀」),到了三月,那地方已成為足利方的領土,大夫四郎則到了鎌倉(戰爭的結果不明,不過可能是被斯波家長給擊退)[26]。同一年的8月份,建武政權新田義貞手下的武將越後松壽丸被足利方俘虜並處決,但從他的名字來看,可能是越後守北人中人木普恩寺仲時(鎌倉幕府最後一位六波羅探題)的兒子松壽[25]。
為什麼北條時行會歸順於消滅鎌倉幕府,使他父親北條高時死亡的後醍醐天皇,有許多不同的說法。
依照軍記物語《太平記》的描寫,北條時行知道有關他父親北條高時的敗亡,他父親要負上較大的責任,因此他不怨恨後醍醐天皇[25]。相對的,足利尊氏能有如此的地位,是因為鎌倉時代北條氏給足利氏的恩恵,而足利尊氏卻背叛北條氏,使鎌倉幕府滅亡,甚至背叛了後醍醐天皇,建立了室町幕府,因此他憤恨建立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25]。書中也提到北條時行一族想要對尊氏以及他弟弟足利直義報仇,為此他們願意歸順南朝[25]。
龜田俊和在其著作中說明他的觀點:北條一門和足利氏有婚姻的關係,但卻被足利尊氏背叛,他認為,「這幾乎是類似亂倫的仇恨」[27]。
關於《太平記》所述,日本史研究者家永遵嗣指出,原來北條時行是和持明院統(北朝)的光嚴上皇一起活動,但在中先代之亂以後,上皇和足利尊氏聯手,使持明院統擔任天皇,曾經對抗足利尊氏的北條時行認為這是對退隱天皇的背叛,因此轉向支持南朝,和足利尊氏作戰[12]。
另一方面,鈴木由美認為,《太平記》的描寫是作者自己的創作,但推測其內容也反映了北條時行一族的感受[25]。依照佐藤進一的理論,鎌倉時代的武士對主人效忠的程度會依共事時間而不同,新加入的武士可以逃跑,而幕府的重臣是會效忠其主公的[25]。據鈴木的說法,足利氏在名目上不是北條氏直接的家臣(他們是和御家人對等的地位),但鎌倉時代下的北條氏對足利氏長年的優遇,包括姻親關係,以及賞賜姓名中一字(偏諱)等,因此此情形的背叛難以令人接受[25]。相對的,攻進鎌倉幕府,讓北條高時自殺的武將是新田義貞,但北條時行後來和他兒子義興及義宗合作[25]。鈴木認為:北條時行知道進攻鎌倉幕府的行動不是由新田氏主導,而是在尊氏指示下才有的行動[25]。
延元2年/建武4年(1337年)、南朝鎮守府將軍北畠顯家從統治的奧州出發,進攻京都[28]。依軍記物語《太平記》所述,北條時行響應北畠顯家,從伊豆國(今靜岡縣伊豆半島)率領五千騎兵,往足柄山、箱根前進,據說新田義興則帶領二萬騎兵往武藏國(現今東京都、埼玉縣)進攻[28]。據說顯家的總兵力有到十萬騎兵,不過也要考慮《太平記》在描述兵力時特有的誇張表達[28]。對於《太平記》簈述,北條時行及新田義興響應北畠顯家的說法,日本歷史研究者山本隆認為,至少新田義興真的有響應北畠顯家[29]。山本認為,雖然沒有可靠的史料證實新田義興有和北畠顯家一起出征,但史料支持有新田氏成員的武將參戦的事實,義興發的文書形式有受到顯家的影響[29]。
顯家、時行、義興的聯軍在12月23日(《鶴岡社務記録》)[d]、開始了鎌倉攻略戦,在激戦中,足利方的守將斯波家長戰死,成功奪下鎌倉[28](杉本城之戦),這是北條時行第二次奪下鎌倉[28]。
隔年(延元3年/建武5年,1338年)的1月2日,顯家從鎌倉出發攻打京都[28]。依《太平記》所述,在往京都進軍的過程,南北朝又發生了多次的戰鬥。北條時行率領5000騎兵和高重茂(執事高師直的弟弟)的3000騎兵,在洲俁河(現今岐阜縣、愛知縣的長良川)作戦,擊殺了300騎兵。戰勝了重茂[30]。同一個月的28日,顯家和時行軍在美濃國青野原(現今岐阜縣大垣市)打敗幕將軍高師冬及土岐頼遠(青野原之戰)[28]。
顯家和時行在青野原之戦雖取得勝利,不過沒有採取突破黒地川岸的幕府第二防衛線,直接向京都進攻的計劃[31]。戰爭雖然勝利,但已經消耗了許多的兵力[31]。此時顯家也沒有和正和越前國(福井縣)作戦的南朝總大將新田義貞會合,而是往南方伊勢國(三重縣)的方向前進[31]。
在此之後,顯家和時行經由伊勢進攻京都,和足利方的部隊有許多戰鬥。北畠顯家在5月22日於和泉國石津(現今大阪府堺市)戰敗,北畠顯家戰死(石津之戰)[31][25]。北畠征西遠征軍因總大將北畠顯家的戰死而徹底瓦解[31]。不過北條時行在此戰爭中存活,並且躲藏起來[28]。
依照《佐野本系圖》的說法,北條時行在同一年和義良親王(後來的後村上天皇)一起從伊勢出航,但因為暴風雨沒有成行。因此傳說北條時行就住在伊勢[32]。不過本系圖的作者懷疑此一說法[32]。
另一方面,徳川光圀所著的《參考太平記》(元祿2年,1689年)也記載時行和義良親王從伊勢一同出航的說法,據說,時行和宗良親王是同一個船隊,並且一起進入了遠江國井伊城(現今靜岡縣濱松市北區引佐町)[25]。
正平3年/貞和4年(1348年)時,室町幕府的執事高師直(也包括了足利尊氏)和負責管理政務的足利直義(尊氏的弟弟)發生了政府鬥爭[33]。後來,高師直和尊氏派和直義派的鬥爭變為了全國的武力衝突,也就是觀應擾亂(1350年 - 1352年)[33]。戰局多有波折,後來足利尊氏向南朝的後村上天皇歸順,南北朝分立的年號也暫時統一為舊南朝方的「正平」年號(正平一統)[33]。
不過,在正平7年(1352年)初,代表舊南朝方的準大臣及歴史學家北畠親房,在東西方彼此呼應,想要同時奪下京都和鎌倉,南北朝的戰爭再度開始[33]。同一年的閏2月20日,南朝占領京都[33](第四次京都合戦/八幡之戦)。幾天之前的閏2月15日,新田義興及義宗兄弟在東國上野國(現今群馬縣)出兵,同一時期征夷大將軍宗良親王(後醍醐天皇的皇子)也在信濃國(現今長野縣)出兵(武蔵野合戰)[33]。這次帶領南朝諏訪氏的武將是諏訪直賴,對抗的是幕府信濃國守護小笠原政長・長基父子[34]。
義興和義宗在閏2月20日將新田氏的軍隊分為二路,義宗在武蔵國人見原(現今東京都府中市)及金井原(東京都小金井市)和足利方作戦,後來戰敗[33]。北條時行和脇屋義治(義興的表弟)一起加入義興的支隊[33]、進攻鎌倉,並且打敗了足利基氏(尊氏的兒子,第一代的鎌倉公方)[24],這是他第三次奪下鎌倉,也是最後一次[33]。
時行和義興在同月23日從鎌倉往相模國三浦(現今神奈川縣三浦半島)移動[33],其原因有可能是向三浦氏請求支援[33]。足利方的石塔義基在同月28日攻撃鎌倉,不過被義興及三浦高通撃退[33]。
後來就不確定北條時行是否和義興在同一個軍隊裡了[33]。總之,尊氏在閏2月28日在小手指原(埼玉縣所澤市)打敗南朝的宗良親王及新田義宗,攻佔了鎌倉(小手指原之戰)、後來的3月15日,足利方也攻下了京都,短時間的南朝支配時間告一段落[33]。
北條時行繼續逃跑及躲藏,在第二年正平8年/文和2年5月20日(1353年6月21日),被足利方俘虜,在鎌倉龍之口(現今神奈川縣藤澤市龍口)處決[35](《鶴岡社務記録》、《諸家系図纂》、《佐野本系図》[32])。北條時行死亡時年齡推測約二十多歲[35]。同時,被視為是得宗家臣的長崎氏及工藤氏出身的武將,長崎駿河四郎及工藤二郎,也和時行一起被處決[35](《鶴岡社務記録》[32])。
時行的處決是5月20日,2日後的5月22日,也是北條時行的父親,鎌倉幕府,北條得宗家北條高時死亡滿20年[35]。
同時期的《園太曆》(洞院公賢,北朝立場的公家日記)、《難太平記》(今川了俊,室町幕府立場的史料)並未提及北條時行的下落。
也有部分史料表示北條時行最終成功逃脫並下落不明。《豆相記》的說法是延元二年護送義良親王(日後的後村上天皇)前往陸奧國途中遭遇風暴,被迫折返伊勢國,從此改名伊勢二郎時行並隱居於此,並成為伊勢新九郎(北條早雲)先祖。
長野県的伊那地方(伊那谷及伊那市)裡,有幾個地方是傳說中,北條時行在中先代之亂之前躲藏的地方[3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