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4][5](德語:Nordrhein-Westfalen發音:[ˌnɔʁtʁaɪn vɛstˈfaːlən] ),是德國人口最多、GDP最高的一個聯邦州,總面積34,080平方公里,首府位於杜塞爾多夫。該州坐落於德國西部,與比利時荷蘭接壤,總人口超過1,800萬,為德國人口第一大州。

事实速览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Nordrhein-Westfalen, 首府 ...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
Nordrhein-Westfalen
 德國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旗幟
旗幟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徽章
徽章
坐標:51°28′N 7°33′E
首府杜塞爾多夫
政府
 • 邦總理亨德里克·維斯特英語Hendrik WüstCDU
 • 執政黨CDU / FDP
 • 參議院票數6票(共69票)
面積
 • 總計34,110.26 平方公里(13,170.05 平方英里)
人口(2023-12-31)[1]
 • 總計18,190,422人
 • 密度533人/平方公里(1,381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ISO 3166碼DE-NW
GDP/名義€5430.3億(2010年)[2][3]
NUTS區號DEA
網站www.nrw.de
关闭
首府杜塞爾多夫議會大樓
代特莫爾德附近的埃克斯滕岩石(Externsteine)

地理

區域情況

萊茵-魯爾都會區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也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區。魯爾區城市群位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境內,主要包括波鴻博特羅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埃森蓋爾森基興哈根哈姆黑爾訥米爾海姆奧伯豪森。此外的大型城市有明斯特比勒費爾德帕德伯恩錫根波恩科隆亞琛門興格拉德巴赫克雷費爾德,以及坐落於魯爾區以南的州首府杜塞爾多夫;位於丘陵地區的城市有伍珀塔爾雷姆沙伊德索林根

相鄰州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在北邊鄰接下薩克森州,東邊是黑森州,南邊是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西邊是比利時,西北邊是荷蘭

歷史區域

行政區劃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議會設在杜塞爾多夫。

下轄行政區

Thumb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劃分為5個行政區

  1. 阿恩斯貝格行政區
  2. 代特莫爾德行政區
  3. 杜塞爾多夫行政區
  4. 科隆行政區
  5. 明斯特行政區

該地區起初(1816年)曾經有7個行政區。

  • 1822年,克萊沃行政區與杜塞爾多夫行政區合併
  • 1947年,明登行政區與代特莫爾德行政區合併
  • 1972年,亞琛行政區與科隆行政區合併

下轄縣

本州包含31個,即圖中黑色數字。

Thumb

  1. 亞琛縣 (AC)
  2. 博爾肯縣 (BOR)
  3. 科斯費爾德縣 (COE)
  4. 迪倫縣 (DN)
  5. 恩訥珀-魯爾縣 (EN)
  6. 萊茵-埃爾夫特縣 (BM)
  7. 奧伊斯基興縣 (EU)
  8. 居特斯洛縣 (GT)
  9. 海因斯貝格縣 (HS)
  10. 黑爾福德縣 (HF)
  11. 上紹爾蘭縣 (HSK)
  1. 赫克斯特縣 (HX)
  2. 克萊沃縣 (KLE)
  3. 利珀縣 (LIP)
  4. 梅基施縣 (MK)
  5. 梅特曼縣 (ME)
  6. 明登-呂貝克縣 (MI)
  7. 諾伊斯萊茵縣 (NE)
  8. 上貝吉施縣 (GM)
  9. 奧爾珀縣 (OE)
  10. 帕德博恩縣 (PB)
  1. 雷克靈豪森縣 (RE)
  2. 萊茵-貝吉施縣 (GL)
  3. 萊茵-錫格縣 (SU)
  4. 錫根-維特根施泰因縣 (SI)
  5. 索斯特縣 (SO)
  6. 施泰因富特縣 (ST)
  7. 翁納縣 (UN)
  8. 菲爾森縣 (VIE)
  9. 瓦倫多夫縣 (WAF)
  10. 韋瑟爾縣 (WES)

非縣轄城市

本州有23個非縣轄城市,即上圖中紅色數字。非縣轄城市直接爲州的下一級,不屬於任何管轄。

  1. 亞琛 (AC)
  2. 比勒費爾德 (BI)
  3. 波鴻 (BO)
  4. 波恩 (BN)
  5. 博特羅普 (BOT)
  6. 多特蒙德 (DO)
  7. 杜伊斯堡 (DU)
  8. 杜塞爾多夫 (D)
  9. 埃森 (E)
  10. 蓋爾森基興 (GE)
  11. 哈根 (HA)
  12. 哈姆 (HAM)
  1. 黑爾訥 (HER)
  2. 科隆 (K)
  3. 克雷費爾德 (KR)
  4. 勒沃庫森 (LEV)
  5. 門興格拉德巴赫 (MG)
  6. 米爾海姆 (MH)
  7. 明斯特 (MS)
  8. 奧伯豪森 (OB)
  9. 雷姆沙伊德 (RS)
  10. 索林根 (SG)
  11. 伍珀塔爾 (W)

城鎮和城市

歷史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在1946年於英國軍事佔領下成立,由二次大戰前屬於普魯士威斯特法倫省萊茵省北部組成。1947年,南邊的利珀併入,形成了目前的範圍及邊界。

在2005年5月22日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選舉上,基民盟獲得壓倒性勝利。他們的最高候選人Jurgen Rüttgers組建一個由基民盟和自民黨組成的新聯合政府,取代由Steinbrück領導的的前政府。Rüttgers在2005年6月22日上的聯邦州中被推選為新任的州長。而在2010年州大選後,獲勝的社民黨的克拉夫特接任州長。

年表

  • 1949年5月8日: 聯邦德國制定《基本法》。北萊茵-威斯特法倫成為德國的一個聯邦州
  • 1949年5月10日: 德國聯邦議會 確定波恩為臨時德國聯邦首都。
  • 1953年3月10日: 州法庭確定州的代表色、州旗和州徽。
  • 1953年5月12日: 萊茵蘭(Rheinland)與威斯特法倫-利珀(Westfalen-Lippe)州區聯合體(Landschaftsverband)成立。
  • 1954年5月11日: WDR建成。
  • 1965年7月30日:州政府在波鴻創立魯爾大學
  • 1968年12月16日:州政府成立多特蒙德大學
  • 1971年8月1日:北威州擁有15所專科高校分布在亞琛、比勒菲爾德、波鴻、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杜塞爾多夫、埃森、哈根、科隆、克雷費爾德萊姆戈、明斯特、帕德博恩、錫根伍珀塔爾
  • 1972年5月16日: 綜合大學在杜伊斯堡、埃森、帕德博恩、錫根和伍珀塔爾建立。
  • 1974年通過基層區劃改革法,並於1975年1月1日生效。
  • 1975年唯一的德國遠程大學哈根函授大學成立。
  • 1994年10月17日: 新的縣製法和市鎮法生效,取消市鎮的雙重隸屬關係。同時州議會、大市長和市長的直選完成。
  • 1999年7月6日: 北威州憲法法院解釋,5%的限定在地方選舉中違憲。這個比例在地方選舉法中被取消。
  • 2003年1月1日: 所有綜合大學完成向大學的轉變。

政治

州長

  • 1946年 - 1947年: Rudolf Amelunxen, 德國中央黨
  • 1947年 - 1956年: Karl Arnold, CDU
  • 1956年 - 1958年: Fritz Steinhoff, SPD
  • 1958年 - 1966年: Franz Meyers, CDU
  • 1966年 - 1978年: Heinz Kühn, SPD
  • 1978年 - 1998年: Johannes Rau, SPD
  • 1998年 - 2002年: Wolfgang Clement, SPD
  • 2002年 - 2005年: Peer Steinbrück, SPD
  • 2005年 - 2010年: Jürgen Rüttgers, CDU
  • 2010年 - 2017年:漢內洛蕾·克拉夫特, SPD
  • 2017年至今:阿敏·拉舍特, CDU

州徽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州徽反映了州的組成,左邊象徵着萊茵河代表萊茵蘭地區,右邊的代表威斯特法倫地區,下面的玫瑰代表利珀蘭(Lipperland)地區,背景色同州旗一致。

2012年選舉

2012年,社民黨和綠黨組成的少數政府由於財政預算案被否決解散州議會大選。選舉中,社民黨的得票比2010年選舉時增加了4.6%,達到39.1%,與綠黨組成新一屆穩定的多數政府。而基民盟得票甚至不如選前民調,只有26.3%遭遇慘敗,而新興的海盜黨獲得7.8%的得票率,首次進入州議會。州議會席次分布如下: Thumb

2017年選舉

德國總理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成為最大黨,得票率為33%。執政的社民黨和綠黨的得票率則分別降至31.2%和6.4%。自民黨獲得歷史最好成績,得票率為12.6%。上屆表現優異的海盜黨僅有1%的得票率而無緣進入州議會。左翼黨取得4.9%的選票未能進入議會。2013年成立的政黨德國另類選擇獲得7.4%選票,超過5%的議會門檻,首次進入議會。州議會席次分布如下[7]

Thumb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