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渠(1904年10月1日—1993年6月25日),原名劉大田,中國雕塑家

生平

劉開渠生於江蘇蕭縣坡里鄉劉窯村[1](今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區劉窯村),自幼家境貧困,原名劉大田,「開渠」之名為14歲時其小學老師所改[2][3]。1920年,借得一筆蕭縣留外資金,並考入國立北京藝術專科學校。1923年,與同學李有行、陳宗向等組織「心琴畫會」,以反對守舊、提倡寫生為宗旨。[4]1927年從西畫系畢業。畢業後,幾經周折才在南京大學謀得一份刻蠟版的工作,不久受聘任國立西湖藝術院助教,兼圖書館主任。[4]1928年8月,由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推薦和資助,赴法國留學,進入巴黎國立美術學院雕塑系,師從著名雕塑家讓·朴舍英語Jean Boucher (artist)教授,後於1931年受邀成為其助手。[3]1932年底,與呂斯百常書鴻等人發起中國留法藝術研究會,通過《藝風》刊物向國內介紹歐洲繪畫、雕塑。[5][3]

1933年6月回國,任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雕塑系主任、教授,1949年9月起任校長。1951年,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院長,兼任杭州市副市長。同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3]1953年借調北京,任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處處長、雕塑組組長。1959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後任院長。1963年任中國美術館館長。[3][4][6]文革」期間遭隔離審查,並下放到農村。[3]1980年,被重新任命為中國美術館館長。[3]曾當選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城市雕塑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4]曾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八屆全國政協委員和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3]

1993年病逝於北京

藝術作品

  • 《淞滬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1934年)
  • 《王銘章騎馬銅像》(1943年)
  • 《無名英雄像》(1943年)
  • 川軍抗日英雄紀念像》(1944年,後被毀,1985年重建)
  • 孫中山座像》(1944年)
  • 大型浮雕《農工之家》(1945年)
  • 毛主席主席像》(1951年)
  • 劉少奇像》(1982年,與程允賢合作)[7]
  • 斯大林像》(1954年)
  •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三幅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支援前線》《歡迎人民解放軍》[3]

藝術特點

劉開渠將中國傳統雕塑表現手法融入西方雕塑,風格獨特。[6]

個人紀念館

位於中國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公園內。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