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俄語:Екатерина Алексеевна,羅馬化:Yekaterina Alekseyevna;1729年5月2日—1796年11月17日),亦稱葉卡捷琳娜大帝(Екатерина II Великая,羅馬化:Yekaterina II Velikaya),出生於普魯士波美拉尼亞斯德丁,原是彼得三世之妻,通過政變廢黜並刺殺其夫婿彼得三世後,即位為俄羅斯女皇,並成為俄羅斯帝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1762年至1796年在位)的君主,在位時間長達34年。在其治下俄羅斯經歷復興,達到其歷史頂峰並成為歐洲列強之一。
葉卡捷琳娜二世 Екатерина II | |||||
---|---|---|---|---|---|
全俄羅斯大女皇與獨裁者 | |||||
統治 | 1762年7月9日-1796年11月17日(34年131天) | ||||
加冕 | 1762年9月12日 | ||||
前任 | 彼得三世 | ||||
繼任 | 保羅一世 | ||||
俄羅斯帝國皇后 | |||||
統治 | 1762年1月5日-1762年7月9日(185天) | ||||
出生 | 1729年5月2日[儒略曆4月21日] 普魯士王國斯德丁 (今 波蘭西波美拉尼亞省什切青公爵城堡) | ||||
逝世 | 1796年11月17日 俄羅斯帝國聖彼得堡沙皇村 (今 俄羅斯聖彼得堡普希金) | (67歲)||||
安葬 | 聖彼得堡彼得保羅主教座堂 | ||||
配偶 | 彼得三世 | ||||
子嗣 及其他 | 保羅一世 | ||||
| |||||
王朝 | 阿斯坎尼(出生) 羅曼諾夫(夫家) | ||||
父親 | 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 | ||||
母親 | 約翰娜·伊莉莎白 | ||||
宗教信仰 | 俄羅斯正教 前為信義宗 | ||||
簽名 |
葉卡捷琳娜即位和在位時均時常依靠其寵幸貴族的協助,如奧爾洛夫和波將金。在蘇沃洛夫、魯緬采夫和烏沙科夫等將領支持之下,葉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羅斯帝國通過軍事及外交迅速擴張。在南方,俄羅斯通過俄土戰爭擊敗奧斯曼帝國並擊潰克里米亞汗國,對黑海及亞速海的廣闊區域進行了殖民(即新俄羅斯);在西方,葉卡捷琳娜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統治的波蘭-立陶宛聯邦被瓜分,俄羅斯獲得了最大面積的領土;在東部,俄羅斯開始對阿拉斯加進行殖民,在其子保羅一世統治時期建立俄屬北美。
葉卡捷琳娜改革行政區劃,諸多新城鎮在其令下建立起來。她跟隨其所景仰的彼得大帝的步伐,繼續根據西歐模式對俄羅斯進行現代化革新,但徵兵制及經濟仍舊以農奴制為基礎,國家及地主的需求越來越依賴於農奴,由此導致了多次叛亂,農民及哥薩克的普加喬夫起義即為一例。
葉卡捷琳娜統治時期被稱為「葉卡捷琳娜時代」,通常被認為是俄羅斯帝國及俄羅斯貴族的黃金時代。彼得三世在位時頒布,由葉卡捷琳娜確認延續的《貴族自由宣言》將貴族由強制兵役和國家公務中解放出來。葉卡捷琳娜推動諸多古典主義貴族建築的建設,改變了俄國的面貌。她熱心支持啟蒙時代理念,由此獲得開明專制君主一稱[1]。葉卡捷琳娜亦支持藝術事業,推動了俄羅斯啟蒙時期的發展。這一時期所建立斯莫爾尼宮是歐洲首家由國家資助的女性高等教育機構。
中文名稱
葉卡捷琳娜二世應該為正確的名稱,與葉卡捷琳娜一世作為區別。但是因為史稱其為葉卡捷琳娜大帝,所以也有人直接稱其為葉卡捷琳娜。若依照英文轉譯的俄文名稱(Catherine II),也有中譯名為凱薩琳二世或凱薩琳大帝。
早年
1729年5月2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出生於普魯士波美拉尼亞斯德丁,與俄羅斯留里克王朝有着血緣聯繫。她原名安哈爾特-采爾布斯特-多恩堡的索菲·弗雷德里克·奧古斯塔(Sophie Friederike Auguste von Anhalt-Zerbst-Dornburg)。她的父親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屬於統治安哈爾特的德意志王室,這在當時並不是一個顯赫的公國。克里斯蒂安·奧古斯特是普魯士軍隊中的一位將軍,負責管理斯德丁(今波蘭什切青)。蘇菲亞有兩位表弟是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和卡爾十三世[2]。出於德意志王室的傳統,蘇菲亞的早期教育主要來自法國家庭教師。蘇菲亞的童年波瀾不驚,她曾對自己的同伴格林姆男爵(Baron Grimm)說過:「我從中看不到任何趣味。」[3]儘管蘇菲亞身為公主,但她的家庭其實並不富裕,是她母親既富且貴的王室親戚在支持她[4][5]。
與彼得的婚姻
1742年,蘇菲亞的遠房表哥,霍爾斯坦公爵卡爾·彼得·烏爾里希,也就是俄國彼得大帝的外孫,被他的姨母,當時的俄羅斯女皇伊麗莎白選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儲君。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和萊斯托克伯爵進而謀劃聯姻,以此推翻俄奧聯盟的代理人,女皇所信賴的大宰相貝斯圖佐夫,進而加強俄普合作。在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1742年冬天,安哈特公爵夫人帶著蘇菲亞來到柏林覲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對蘇菲亞公主感到滿意,認為她可以成為俄羅斯皇儲的妻子,於是請來最好的法國畫師為蘇菲亞公主畫一幅肖像畫,然後把這幅肖像送到聖彼德堡供女皇過目。安哈爾特公爵一家等待足足一年。在這一年裡,聖彼德堡的俄羅斯宮廷反復研究各種聯姻方案,最終選擇落在安哈特公國的蘇菲亞·奧古斯特公主身上。
1744年1月,來自聖彼德堡的信使帶來了伊莉莎白女皇的一封信,邀請安哈特公爵夫人喬安娜和蘇菲亞公主前往俄羅斯做客,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張為數一萬盧布的支票,作為公爵夫人母女倆人在路上的開銷。雖然信中沒有寫明邀請的目的,但安哈特公爵一家都清楚這是什麼意思—伊莉莎白女皇選中了蘇菲亞做太子妃。
1744年2月9日,蘇菲亞公主抵達莫斯科。伊莉莎白女皇對安哈特公爵夫人母女給予熱情招待。然而整場外交努力卻差點因為蘇菲亞的母親喬安娜·伊麗莎白一敗塗地。據記載她是一位薄情寡恩,出口成「髒」的女人,熱衷於流言蜚語和宮廷密謀,一心沉迷於女兒將成為俄羅斯皇后的虛榮之中,最終觸怒伊麗莎白女皇。女皇最終以間諜為名將其驅逐出境。事實上女皇非常了解蘇菲亞一家,她原本是要和喬安娜的哥哥卡爾·奧古斯特·馮·霍爾斯坦在1727年結婚的,但新郎在婚禮舉行前卻因罹患天花而病逝[6]。
儘管喬安娜舉止不端,女皇卻很喜歡蘇菲亞。蘇菲亞一來到俄國,就不遺餘力地討好女皇及其寵臣以及俄羅斯人民。她請求伊莉莎白女皇為她找來最好的老師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蘇菲亞公主勤奮地學習俄語,甚至在夜深人靜周圍侍從都已經睡下還在抱著書苦讀,赤足在臥室行走保持清醒(儘管她已熟練掌握俄語,但還有些德語的口音)並因此染上肺炎。她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自己來到俄羅斯就迫切地意識到自己必須成為一個俄羅斯人才能戴上皇冠。
蘇菲亞的父親是一位虔誠的路德宗教徒,極為反對女兒改宗東正教。儘管如此,俄羅斯正教會還是在1744年6月28日為蘇菲亞施洗禮,授予她新的教名葉卡捷琳娜(Екатерина )與父名阿列克謝耶芙娜(Алексеевна;意為「阿列克謝之女」)。6月29日,皇儲彼得與葉卡捷琳娜訂婚。葉卡捷琳娜在回憶錄中寫到,自己一來到俄羅斯,就染上嚴重的胸膜炎,幾乎致命。她將自己的倖存歸功於定期的放血療法,一天之內甚至多達四次。當葉卡捷琳娜病重之時,母親喬安娜曾想請路德宗牧師來為她行臨終聖事。但葉卡捷琳娜說:「我不要路德宗牧師,為我找東正教修士。」這件事很快就流傳開來,俄羅斯宮廷上下對葉卡捷琳娜的好感倍增。
兩人最終於1745年8月21日於聖彼得堡成婚。當時彼得已受封荷爾斯泰因大公,而葉卡捷琳娜也因此成為大公夫人。
婚後的日子對葉卡捷琳娜來說並沒有什麼改善。彼得根本不愛她,婚後五年兩人甚至都未同房。葉卡捷琳娜的宮廷內侍安德烈·舒瓦洛夫伯爵與日記作家詹姆士·包斯威爾相熟,包斯威爾後來回憶舒瓦洛夫曾告訴他不少俄羅斯皇室的秘聞。其中有些流言聲稱彼得包養了一位名叫伊麗莎白·沃倫佐娃的情婦,而葉卡捷琳娜隨後與謝爾蓋·薩爾蒂科夫[7]、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 [8][9]、亞歷山大·瓦西柴可夫、格里高利·波將金[10]和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11]等人有染。葉卡捷琳娜和伊麗莎白·沃倫佐娃的妹妹葉卡捷琳娜·沃倫佐娃-達什科娃成為了朋友,而葉卡捷琳娜將她介紹給許多反對彼得的實權政治團體。俄國宮廷越來越不能忍受彼得的脾氣。他會在清晨召集男僕進行軍事訓練,隨後又帶領他們進入葉卡捷琳娜的房間放肆歌舞直到深夜[12]。1759年,葉卡捷琳娜懷上了第二個孩子安娜,但孩子四個月就夭折了。由於當時盛傳葉卡捷琳娜行為放蕩,彼得並不相信自己是孩子的生父,當葉卡捷琳娜反駁其指控的時候,彼得還詛咒妻子「下地獄去」!
葉卡捷琳娜隨後大多時間都待在自己的臥室中,以此躲避彼得的粗魯家暴。葉卡捷琳娜在這段日子裡百無聊賴,只能以讀書為消遣。起初她開始漫無目的地讀小說,後來無意中讀到了伏爾泰的作品,自此開始對政治哲學類書籍感興趣。葉卡捷琳娜找來了厚厚的十卷本德國史,堅持每八天必須讀完一卷,又通讀了四卷本哲學史,還有大量的俄文書籍。一段時間以後,葉卡捷琳娜具備的知識深度,竟然讓她讀懂了孟德斯鳩艱深的《法意》一書。
葉卡捷琳娜在回憶錄中以樂觀而果決的態度寫道:
“ | 我時常告訴自己,幸福或是悲痛都取決於內心。如果遇見不幸,那就鼓起勇氣去超越。即便眼前都是慘澹,人也可以快樂勇敢。[13] | ” |
彼得三世與1762年7月政變
1762年1月5日(舊曆1761年12月25日),伊麗莎白女皇去世,皇儲彼得繼位為彼得三世,夫妻兩人隨即由奧拉寧鮑姆搬往冬宮。
彼得非常崇拜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當時俄普正在七年戰爭中為敵,彼得繼位後,不僅下令停止與普魯士為敵,還將包括柏林在內的大片所占領土歸還腓特烈二世。此外,彼得還介入荷爾斯泰因公國與丹麥的石勒蘇益格爭端。其偏袒普魯士的政策與古怪脾氣引得貴族和軍隊非常不滿,他們很快在葉卡捷琳娜周圍團結,形成了一個政治團體。
1762年7月,在繼位六個月後,彼得與自己荷爾斯泰因的朝臣和親屬前往奧拉寧鮑姆度假,而把葉卡捷琳娜留在了聖彼得堡。7月8日晚(舊曆6月27日),葉卡捷琳娜得知彼得逮捕了她的一位同謀,先前的計劃必須馬上實施。葉卡捷琳娜離開宮殿,前往近衛軍團處發表演講,號召士兵保護自己。葉卡捷琳娜隨後與近衛軍團前往賽摩諾維斯基兵營,在那裡接受僧侶的祝福,成為全俄羅斯君主。葉卡捷琳娜隨後逮捕了彼得,強迫他簽訂退位詔書[14][15]。政變八天之後的7月17日,彼得三世在羅普恰死於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格里高利·奧爾洛夫之弟,隨後亦成為女皇宮廷寵臣)之手。歷史學家並未發現葉卡捷琳娜本人與謀殺的關聯[10]。
彼得三世倒台後,俄羅斯當時還存在着其他潛在的皇位競爭者:自六個月大起就一直被拘禁在拉多加湖的什利謝利堡的伊凡六世(1740-1764);以及塔拉坎諾娃女公爵。伊凡六世最終死於1764年在一次未成功的營救政變。因為葉卡捷琳娜和伊麗莎白女皇一樣曾下令,如果有人嘗試營救伊凡六世,就將其處決。伊凡因為多年的監禁,已經失去了理智,即便身為傀儡,他也無法勝任。而塔拉坎諾娃女公爵於1775年被葉卡捷琳娜派人以誘騙的方式綁架至聖彼得堡,同年年底病死在彼得保羅要塞的地牢裡。
事實上,葉卡捷琳娜是繼承了其丈夫的皇位,因為她身上並沒有任何羅曼諾夫王朝的血脈。她效仿了葉卡捷琳娜一世繼承丈夫彼得大帝皇位的先例。也有些歷史學家認為葉卡捷琳娜只是其子保羅的攝政,或稱其篡奪了兒子的皇位。以尼基塔·帕寧為首的貴族曾密謀政變,廢黜葉卡捷琳娜,擁立保羅,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6]。但結果並未成功,葉卡捷琳娜一直執政直到1796年逝世。
執政
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在情人格里高利·奧爾洛夫的幫助下召集支持她的軍隊在聖彼得堡宣稱自己為全俄羅斯女皇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並任命長子保羅為繼承人。9月22日,葉卡捷琳娜正式於莫斯科加冕。葉卡捷琳娜的加冕禮是羅曼諾夫王朝第一次使用俄羅斯帝國冠冕。這件由瑞士宮廷珠寶匠拉赫米·波傑設計的珍寶受到拜占庭帝國皇冠的啟發,由金銀兩個半球組成,象徵東、西羅馬帝國。帝國冠冕中間分開東西半球的桂冠上是75顆鑽石和4936顆印度鑽石組成的月桂和橡樹葉。桂冠頂還有一個鑽石十字架和一顆重達398.62克拉的紅寶石。
儘管帝國冠冕耗費甚巨,但拉赫米·波傑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這件傑作,最終成品也只重2.3千克。自葉卡捷琳娜二世起,直到最後一位皇帝尼古拉二世,所有的俄羅斯皇帝都在冠冕禮上戴着帝國冠冕。帝國冠冕現藏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軍械庫。
在葉卡捷琳娜統治期間,俄羅斯帝國向南、向西擴張,從奧斯曼帝國和波蘭-立陶宛聯邦手中將包括新俄羅斯、克里米亞、北高加索、右岸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和庫爾蘭在內的大片領土納入囊中。葉卡捷琳娜總計為俄羅斯增加了二十萬平方英里(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女皇的外交大臣尼基塔·帕寧(1763至1781年間在職)在她執政初期施加了巨大的影響。這位精明的國務活動家不遺餘力地促成俄羅斯、普魯士、波蘭和瑞典之間的「北方協定」,以對抗波旁-哈布斯堡聯盟。當這個計劃行將失敗的時候,帕寧伯爵因此失勢,伊萬·奧斯特曼取而代之。
葉卡捷琳娜1766年曾同意與英國締結正式的貿易協定,但後來因為沒能實現軍事聯盟而作廢。女皇很珍視與英國的友誼,但她也很警惕英國在七年戰爭中的勝利會打破歐洲平衡。
葉卡捷琳娜繼承彼得大帝的先業,征服了南方的黑海岸。在1768年至1774年的第五次俄土戰爭中痛擊奧斯曼帝國,使俄國成為東南歐的主宰。戰爭的勝利使得俄國吞併南烏克蘭,獲得了通往黑海的出海口。俄國在新占地建立了一系列新城,包括敖德薩、尼古拉耶夫、葉卡捷林諾斯拉夫。1774年7月10日簽署的庫楚克開納吉和約使俄國獲得亞速、刻赤、葉尼卡爾要塞、金布恩半島,以及第聶伯河與布格河之間的黑海海岸。條約還使得俄國艦隊和商船隊可以在亞速海自由通航,允許俄羅斯保護土耳其國內的東正教信徒,並令奧斯曼帝國放棄克里米亞汗國的宗主權。
九年後的1783年,葉卡捷琳娜正式吞併了克里米亞。1787年,俄國在克里米亞舉行了勝利遊行,刺激了第七次俄土戰爭的爆發。土耳其慘敗,被迫簽訂雅西和約,承認俄國對克里米亞的主權,並割讓葉迪山地區。
1783年,俄國與格魯吉亞簽訂格魯吉夫斯克條約,宣言將保護格魯吉亞人免受波斯的侵襲。1795年,波斯新王阿迦·穆罕默德汗入侵格魯吉亞,驅除了高加索地區俄國新建的要塞。翌年,葉卡捷琳娜對波斯宣戰。俄國政府的終極目標在於推翻反俄的阿迦·穆罕默德汗,推立他逃到俄國的弟弟莫爾塔扎·戈利汗上位。[17][18]
原計劃是老將伊萬·古多維奇帶領一支13000人的精兵上陣,但女皇聽信了情人朱保夫親王的建議,改派親王年輕的弟弟瓦勒里安·朱保夫出任司令。俄軍於1796年4月於基茲利亞爾出發,很快於5月10日席捲了傑爾賓特要塞。到六月中旬,朱保夫的軍隊幾乎未遇反抗,差不多征服了整個阿塞拜疆邊境,巴庫、沙馬基、占賈三座名城盡收入囊中。到11月,俄軍已抵達阿拉斯河與庫拉河的交匯點,準備進攻波斯本土。
但就在這個月,女皇駕崩。繼任的保羅一世厭恨朱保夫,對軍隊也另有計劃,於是下令俄軍撤回國內。這條命令使得朱保夫家族和一些參與遠征的高官非常沮喪。他們之中的許多人都參與了五年後刺殺保羅的陰謀。
葉卡捷琳娜渴望成為一名開明君主,希望俄國能在國際舞台上成為國際爭端和戰爭的調和者[註 1]。她調停了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1778至1779年的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1780年,女皇建立了武裝中立聯盟,旨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保護中立國船隻不受英國皇家海軍的掠奪。
1788至1790年間,葉卡捷琳娜的堂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意圖趁俄土交戰之機直撲聖彼得堡。但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在1788年7月的戈格蘭海戰中與瑞典王家海軍交戰不落下風,阻止了瑞典軍隊前進。1790年,瑞軍於斯文斯桑科海戰中取得大捷,兩國於8月14日簽訂瓦瑞拉條約,各自退回交戰前的邊界,並重新確認了奧布和約。古斯塔夫三世1792年遭刺殺,兩國得以維繫二十年的和平。
1764年,葉卡捷琳娜安排她的前情人斯坦尼斯瓦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登上了波蘭王位。儘管瓜分波蘭的提議出自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但在十八世紀九十年代實際主導瓜分的卻是葉卡捷琳娜女皇。1768年,女皇正式成為波蘭-立陶宛聯邦的保護者,激起了巴爾聯盟(1768-72)的抗俄鬥爭。起義遭鎮壓之後,波蘭-立陶宛聯邦內政崩壞。為了控制聯邦,女皇建立了一種特殊的共和體制(Rzeczpospolita),通過俄國駐波蘭的使節確保常任樞密院完全受俄羅斯帝國的控制。
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後,葉卡捷琳娜拋棄了許多自己先前熱衷的啟蒙思想。葉卡捷琳娜擔心五三憲法(1791)會使波蘭-立陶宛復興,也害怕聯邦內部的民主運動威脅歐洲的君主制,決定出兵干預。女皇為波蘭國內塔戈維查聯盟之類的反憲法組織提供支持,並直接派遣俄軍入侵波蘭。俄國在1792年俄波戰爭和1794年鎮壓柯斯丘什科起義的戰爭中接連戰勝,最終於1795年與普魯士和奧地利兩國徹底瓜分了波蘭僅剩的領土。
在遠東,俄國人開始積極捕獵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的毛皮,從而刺激俄國人與南方的日本進行貿易,以獲得補給。1783年,日本船長大黑屋光太夫在航行途中遭遇風暴,着陸於當時屬俄國領土的阿留申群島。俄國當局施予救助,並決定以此為契機,任命大黑屋光太夫為兩國之間的貿易代表。1791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在沙皇村接見了大黑屋光太夫,最終於翌年派出亞當·萊克斯曼率領的貿易使團前往日本。使團得到了江戶幕府的接見,但談判最終沒有成功。
此時俄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要遠遠落後於西歐,歷史學家克魯索瓦·克魯澤如此記述葉卡捷琳娜治下的俄羅斯:
「既沒有自由農,中產階級也是人微言輕,適合私人企業的法律環境更不存在。即便如此,工業還是初興。主要是莫斯科周圍的紡織和烏拉爾山脈的冶鐵。勞工都是農奴,被束縛在工業上。」[19]
葉卡捷琳娜大力鼓勵伏爾加德意志人移民俄國。這些來自德國的農民移居伏爾加河谷,帶來了穀物生產、麵粉研磨、煙草文化、綿羊蓄養和小規模手工業方面的新技術,使俄國農業真正得以近代化。[20][21]
由於軍費開支巨大,俄國國庫白銀稀缺,不得不發行御定盧布。1768年,御定銀行受女皇之命發行俄國第一批紙幣。翌年銀行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開業,並逐漸在市鎮開設分支。御定盧布的使用一直持續到1849年。
葉卡捷琳娜一直都慷慨地贊助藝術、文化和教育。如今占據了整個冬宮的埃爾米塔日博物館就源於她的私藏。在內務總管伊萬·貝茲托伊的幫助下,女皇基於約翰·洛克的思想撰寫了一本兒童教育手冊,並於1764年建立斯莫爾尼宮教育貴族少女。
女皇親自創作戲劇、小說和回憶錄,並結交伏爾泰、狄德羅、讓·勒朗·達朗貝爾等法國百科全書派學者。這些啟蒙思想家隨後都在自己的作品中稱讚女皇。1765年,在女皇的建議下,自由經濟學會於聖彼得堡成立。當時最優秀的經濟學家如亞瑟·楊格、雅克·內克爾等都是協會的外國會員。女皇還招募了一批科學家來聖彼得堡,比如柏林的萊昂哈德·歐拉、彼得·西蒙·帕拉斯;瑞典的安德斯·約翰·勒克色爾。[22]
葉卡捷琳娜資助伏爾泰長達十五年,一直到哲人於1778年去世。伏爾泰盛讚女皇的成就,將其稱為「北方之星」與「俄國的塞彌拉彌斯」。1768年,他還特意出版了一幕悲劇稱讚這位巴比倫的傳奇女王。伏爾泰曾建議女皇學習希臘語及賦詩望其出兵攻打奧圖曼土耳其,收復君士坦丁堡並進行統治。[23]儘管兩人從未見面,但伏爾泰去世時,女皇還是十分悲慟。葉卡捷琳娜向伏爾泰的繼承人買下了他的藏書,珍藏於俄羅斯國家圖書館。[22]
1762年繼位後數月,葉卡捷琳娜聽說法國政府出於宗教影響的考慮,威脅要禁止百科全書的出版。她當即向狄德羅提議,他可以來俄國在她的庇護下完成巨著。[24]
女皇致力於將自己從法國哲學家那裡學到的啟蒙精神融入具體立法之中。四年之後的1766年,她於莫斯科召集由各國各階層(官員、貴族、資產階級、農民)共652人組成的大委員會,這幾乎已經組成了一個協商議會。大委員會需要考慮到俄羅斯帝國自身的需求制訂法律。女皇自己則撰寫了議會立法指令,並坦言其中的思想幾乎全部來自西歐哲學家,尤其是孟德斯鳩與切薩雷·貝卡里亞。但由於新的立法中有許多民主原則威脅到了舊臣,女皇沒能將其付諸實施。大委員會也在200多次會議後解散,沒能將理論變為現實。[25]
儘管如此,女皇還是開始將議會立法指令中的思想轉化為具體立法。1775年,女皇頒布俄羅斯帝國行省行政法令,旨在將全國劃分為行省和行政區,更好地管理人口更多的俄羅斯。到她執政末期,全國建立了50個行省和近500個行政區,指派了超過千名行政官員,公務時間是先前的六倍。1785年,葉卡捷琳娜頒布貴族憲章,授予貴族更多的土地權利。每個行政區的貴族可選取產生首席貴族,作為代表與皇帝討論相關議案(主要是經濟方面)。同年女皇亦頒布城鎮法令,將國民劃為六類,以此塑造中產階級,限制貴族權力。1781年頒布商業航行法案與鹽業貿易法案;1782年頒布警察條例;1786年頒布國立教育法令。女皇在1777年寫給伏爾泰的信中提到,她的立法嘗試正使俄國「一點點」進步。
在葉卡捷琳娜治下,歐洲經典得到引進學習,啟發了俄羅斯啟蒙時代。加甫里爾·傑爾查文、傑尼斯·伊萬諾維奇·馮維辛、伊波利特·波格丹諾維奇為俄羅斯十九世紀偉大的作家奠定了基礎——尤其是亞歷山大·普希金。葉卡捷琳娜也慷慨地贊助着俄羅斯歌劇的發展。
然而,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的1790年,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季舍夫出版了《從彼得堡到莫斯科遊記》,警告腐朽的農奴制將引發農民起義。葉卡捷琳娜將其流放到西伯利亞。
葉卡捷琳娜還將瑪麗·安托瓦內特的前宮廷畫師伊麗莎白·維傑·勒布倫接到沙皇村,為其繪製晚年畫像。維傑·勒布倫夫人在回憶錄中生動地描述女皇:「這位聞名遐邇的貴婦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別無他顧,只能注視着她。起初我驚訝於她嬌小的身形,我本以為她會和自己的盛名一樣高大。她業已發福,但面容依舊美麗。白髮精巧地挽了起來。飽滿的天庭凸顯睿智。眼神柔和而富有感情。她還有個希臘式的鼻子。她精神高漲,儀態迷人。一見到我,就用略顯低沉的甜美嗓音招呼:『我很高興你能來,夫人。你的大名我早有耳聞。我非常喜歡藝術,尤其是繪畫。我不是什麼內行的鑑賞家,但我確實非常熱愛藝術。』」
維傑·勒布倫夫人也記述了節慶時的女皇:「雙扇門打開,女皇來了。我曾說過她身形嬌小。但出席公眾場合時,她高昂着頭,眼神鷹隼般銳利,殺伐決斷的面容充滿了皇室氣質,仿佛全世界的女皇。她的綬帶上掛着三顆勳章,禮服不甚奢靡也不減莊嚴。那是一件金繡棉布束腰外衣,用鑽石腰帶繫緊,袖子翻成亞洲式樣。她外面還套着一件紅色天鵝絨短袖斗篷。遮住白髮的短帽不是用綬帶裝飾,而是用最閃亮的鑽石。」
葉卡捷琳娜一直心心所念着西歐哲學與文化,也熱切盼望身邊能有共同見識的人。[26]她相信歐式教育可以轉變俄國兒童的心智,擺脫落後的俄羅斯大環境影響,將他們培養成德智兩全、知識技術兼備、具有公民責任感的「新人」。[27]
葉卡捷琳娜指令伊萬·貝茲托伊為教育事務顧問[28],收集俄國內外教育機構的訊息。女皇隨後召集T·N·特普洛夫、T·馮·克靈斯泰德、F·G·狄爾泰與歷史學家G·穆勒組建了教育委員會。她也向丹尼爾·杜梅里克和約翰·布朗這樣的英國教育先鋒請教。[29]1764年,女皇邀請杜梅里克來俄國加入教育委員會。委員會研究了伊萬·舒瓦羅夫在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和彼得三世治下實施的教育改革,提議建立面向所有5至18歲的非農奴兒童的俄式東正教教育體系。[28]然而,由於國家重心都放在立法委員會上,教育委員會並沒能把理念變成現實。1765年1月,杜梅里克寫信向約翰·布朗諮詢委員會面臨的難題,隨即收到一封有關俄國社會和教育改革的長信。布朗相信民主國家的教育應由國家在教育法的基礎上統一管理。他也強調「對女性進行恰當有效的教育」。
就在兩年前,葉卡捷琳娜指令伊萬·貝茲托伊起草兩性兒童教育大綱。[29]這項工作旨在將兒童與落後的俄羅斯大環境相隔絕,從而塑造「新人」。[30]建立莫斯科棄兒之家(莫斯科孤兒院)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初嘗試。孤兒院接納孤兒和私生子,並提供符合國家意志的教育。儘管孤兒院不是正式的國立機構,但它確實是一次試驗新教育理念的好機會。然而孤兒院內兒童死亡率居高不下,很多孩子沒能活到體現教育成果的年紀,孤兒院項目最終沒能成功。[31]
孤兒院項目之後不久,葉卡捷琳娜設立了斯莫爾尼宮教育貴族女孩,這在俄國尚屬首例。起初斯莫爾尼宮只招收貴族千金,後來也對小資產階級開放。斯莫爾尼宮的少女們兩耳不聞窗外事,在宮牆內專心學習純正的法語、音樂、舞蹈,以及對君主的忠誠。斯莫爾尼宮教育理念的核心在於嚴格的紀律。宮內禁止奔跑嬉戲,宮室特意修建得寒冷,因為當時的理念覺得過度溫暖和過度玩樂一樣對身體成長有害。[26]
1768-1774年間,國立教育系統的設立並無進展。葉卡捷琳娜繼續深入研究各國教育理論與實踐,在國立教育系統尚未建立之時進行了許多教育改革。首先是1766年重組少年軍訓團。初入軍訓團的孩子們年級都很小,他們要一直在團內長到21歲。除了職業軍事課程,還要學習科學、哲學、倫理、歷史和國際法。少年軍訓團的教育對後來的海軍軍訓團和工程炮兵學院都有影響。鎮壓普加喬夫起義之後,葉卡捷琳娜召集了三個階層代表組成的社會事務委員會,將設立學校的職責下放到各省。[28]
1782年,葉卡捷琳娜設立了另一個顧問委員會研究各國的教育系統。數學家弗朗茲·艾皮努斯提出的教育系統尤為突出。他強烈建議採用奧地利的三級教育系統:鄉村的基層學校、城鎮的中級學校和省會的師範院校。在顧問委員會之外,葉卡捷琳娜還組建了以彼得·扎瓦多維斯基為首的國立學校委員會,負責組建國內的學校網絡、培訓教師、提供教材。1786年8月5日,國立教育條例正式頒布,[28]確立了兩級教育體制,在各省會設立了小學和中學。這些學校男女同校,不收學費,面向所有非農奴階層開放。每個年級的課程和教學方法都有細緻規定。教材由委員會專門翻譯,教師則會收到一份「教師指南」,其中包括教學法、所教課程、教師舉止和學校管理四部分。[28]
項目實施兩年後,國立委員會派出官員巡視新設的學校,然而結果並不樂觀。儘管貴族們確實為新學校籌措了不少資金,他們還是寧願將自己的孩子送去更有名的私立學校;城鎮居民也不喜歡小學裡的新教學法。到葉卡捷琳娜執政末期,549所國立學校裡共有62000名學生,這和俄國總人口相比只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28]
葉卡捷琳娜表面上接納了俄國的一切,其中當然也包括國教東正教,但她本人其實對宗教並不熱衷。為了籌資支持戰爭,她將大部分教會的土地國有化,多數的神職人員被逐出修道院,少數修士強迫務農,她並向洗禮和其他聖禮徵稅。教會相較之前重要性大為降低,只有很少的貴族投身神職。她不允許異教徒修建教堂,更在法國大革命後予以鎮壓。[32]
葉卡捷琳娜將宣揚基督宗教作為反奧斯曼政策的一部分,大力保護、扶植奧斯曼土耳其治下的基督徒。葉卡捷琳娜對天主教並不友好(見1769年2月23日政令),因為波蘭人大多是天主教徒,而她決意瓜分波蘭。[33]然而,1773年鎮壓耶穌會期間,她治下的俄國卻為耶穌會提供了避難所。
葉卡捷琳娜治下對伊斯蘭教採取了多種政策。1762至1773年間,伊斯蘭教徒穆斯林禁止擁有東正教農奴,此外還有經濟措施迫使穆斯林皈依東正教。[34]葉卡捷琳娜承諾,只要穆斯林皈依東正教,就可以擁有更多不限信仰的農奴,罪犯也能得到大赦。[34]儘管如此,1767年的立法委員會中還是有數位公開的穆斯林。委員會承諾保護穆斯林的宗教權利,但並沒有做到。許多東正教農民感到威脅,焚燒清真寺以發泄不滿。[34]當抗議的聲潮行將失控的時候,葉卡捷琳娜選擇同化穆斯林而非將其清除。1773年的「諸信寬容」法令允許穆斯林建造清真寺,並保留傳統習俗,包括先前禁止的麥加朝覲。[34]葉卡捷琳娜設立了奧倫堡穆斯林精神會管理穆斯林地區,規範毛拉的言行。精神會由女皇和政府督辦出資,成為帝國規範宗教事務的機構。[34]
為了進一步主動控制帝國邊境,1785年,葉卡捷琳娜同意出資建造新的清真寺和穆斯林定居點,以此促使帝國南境的游牧民族定居下來。[34]1786年,葉卡捷琳娜同意將伊斯蘭學校在政府管控下納入公立教育體系,使得許多先前不在俄國法律司法管轄下的人同化為帝國臣民。[34]
俄國通常將猶太人視作自有立法和官僚系統的獨立團體。儘管俄國政府知道猶太人存在,但葉卡捷琳娜及其顧問卻始終沒有明確地定義什麼是「猶太人」,這個詞在她治下有多種含義。[35]1772年之前,猶太教徒在俄國並不多見。第一次瓜分波蘭期間,葉卡捷琳娜同意大規模猶太人團體在俄國的東正教社會下有條件地保留自己的獨立。猶太人相較東正教徒需要繳納多一倍的賦稅,但如果皈依東正教就能免去。[35]改宗之後的猶太人可以進入商人階層,也可以成為自由農。[36]
為了讓猶太教徒足以融入俄國的經濟,1782年的城鎮憲章中將他們的權利也納入保護之列,與東正教徒等同。[35]許多猶太人利用這一機會,從事商業和銀行業。經濟上的紛爭使得東正教徒不滿,葉卡捷琳娜開始禁止猶太人從事某些特殊領域的工作。1790年,她禁止猶太人成為莫斯科的中產階級。[35]
1785年,葉卡捷琳娜宣布猶太人都是外國人,權利與外國人等同。猶太人之前通過哈斯卡拉運動在俄國的獨立團體開始復甦。1794年,重新開始徵收針對猶太人的雙倍賦稅,女皇也正式宣布猶太人與俄國無關。
俄羅斯正教會在葉卡捷琳娜治下的遭遇並不比其他異教好多少。女皇完成了彼得三世時期開始的教會土地國有化,修道院和主教轄區的預算也由帝國商務部控制,[37]比原先預計收入要少得多的政府撥款取代了私有地產。[38]全國954所修道院,女皇關閉了569所,只有161所能得到政府撥款。教會財產只返還了400,000盧布。[39]其他宗教(例如伊斯蘭教)都受邀參加立法委員會,唯獨俄羅斯正教會沒有席位。[38]正教會的政治力量在女皇治下受到了極大的限制。[36]
1762年,為了彌合正教會與舊禮儀派之間的裂隙,葉卡捷琳娜批准了一項法令,允許舊禮儀派不受干擾地公開實踐自己的信仰。她一面呼籲宗教寬容,一面又號召舊禮儀派回歸官方教會。在舊禮儀派拒絕之後,1764年她放逐了兩萬人去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娜稍後修正了自己的想法。1785年城市法令頒布之後,舊禮儀派被允許在特定的城市中安居。葉卡捷琳娜還承諾所有來俄羅斯定居的人都享有宗教自由。[37][38]葉卡捷琳娜治下的宗教教育也受到了嚴格的限制。起初她打算審查神職人員教育,改革宗教學校,但沒能付諸實施。1786年,葉卡捷琳娜將所有的宗教和神職人員教育與世俗教育相分離。[37]葉卡捷琳娜將教會與公共事務相分離,與日俱進地推動着俄國的世俗化。葉卡捷琳娜將俄國的神職人員從凌駕於政府之上的超權轉變成了不得不依賴政府資助的孤立團體。[38]
葉卡捷琳娜在其執政期間有許多情夫,並常常出於自己的利益將其拔擢至高位,[40]賞賜大量的禮物、農奴和宅地。宮廷支出占國家財政比例從1767年的10.4%上升到1781年的11.4%,1795年更達13.5%。葉卡捷琳娜意圖收買官僚階層的忠誠,規定從1764年4月19日起,保持官階達七年或以上的官員即刻升遷。1767年9月13日,她下達法令規定官階不變達七年以上的公務員不論職位品行都將自動升遷。[41]
格里戈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波將金和女皇的親密關係於1776年終止,但他隨即為女皇遴選外貌出眾,又能迎合其喜好的新歡(例如亞歷山大·德米特耶夫-馬莫諾夫與尼古拉斯·亞歷山大·蘇克[42])。對於鍾愛她的人,女皇十分慷慨,甚至在親密關係結束後也是一樣。其中一位彼得·扎瓦多維斯基,在1777年失寵後還得到了50000盧布現金、5000盧布年金以及烏克蘭4000名佃農的賞賜。[43]女皇的最後一任情人朱保夫親王比她年輕40歲,這種懸殊引發了許多風流的傳聞。[44]
斯坦尼斯拉夫·奧古斯特·波尼亞托夫斯基,母家恰爾托雷斯基家族是波蘭貴族中突出的親俄派。英國駐俄大使查爾斯·漢伯雷·威廉姆斯為了在俄國宮廷內拉攏盟友,為其在英國大使館內安排了一個職位,使其接近葉卡捷琳娜。1755年,和彼得三世結婚已經十年的葉卡捷琳娜26歲,她見到了22歲的斯坦尼斯拉夫。1757年斯坦尼斯拉夫在七年戰爭中為英軍效力,隨即與葉卡捷琳娜發生了親密關係。1757年12月,她為他誕下一女,取名安娜·彼得羅芙娜。
1763年,奧古斯特三世去世,波蘭需要新的國王。葉卡捷琳娜支持斯坦尼斯拉夫競選,並派俄軍於1764年6月26日入侵波蘭,成功扶持斯坦尼斯拉夫繼位。腓特烈二世(據某些歷史學家稱還有土耳其蘇丹)警告葉卡捷琳娜,如果她意圖通過與斯坦尼斯拉夫的婚姻來吞併波蘭,那麼全歐洲都會反對她的圖謀。但在生育了保羅和阿列克謝·博布林斯基之後,葉卡捷琳娜其實並無和斯坦尼斯拉夫結婚的想法。她要求斯坦尼斯拉夫和其他女子結婚,以此打消歐洲各國的疑慮,但被後者拒絕。
普魯士(亨利親王)、俄國(葉卡捷琳娜)與奧地利(瑪麗亞·特蕾西婭)共同謀劃瓜分波蘭。1772年,三國瓜分了波蘭20,000平方英里(5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俄國分得東線里加-波洛茨克-莫吉廖夫一帶。1793年的第二次瓜分俄國占據了最多的土地,從明斯克以西直到基輔,沿第聶伯河南下直到黑海邊奧恰基夫的乾草原。隨後波蘭人民的起義引發了1795年對波蘭的第三次瓜分。翌年葉卡捷琳娜逝世。三次瓜分後,作為獨立國家的波蘭不復存在,到1918年一戰結束後才得以復國。
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的祖輩曾參與過反對彼得大帝的1698年禁衛軍起義。他自己在1758年8月25日的曹恩道夫戰役中三次受傷,聲名鵲起。他反對彼得三世的親普魯士思想,而這恰好是葉卡捷琳娜不贊成的。1759年,他倆成為戀人。在葉卡捷琳娜眼中,奧爾洛夫很有利用價值,尤其是在1762年7月的政變中。
奧爾洛夫及其三個兄弟都獲得了葉卡捷琳娜賞賜的頭銜、金錢、寶劍和其他大量禮物。但由於奧爾洛夫在政治上的笨拙和魯莽,她從未想過要與他結婚。
奧爾洛夫死於1783年,他和葉卡捷琳娜育有一子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博布林斯基,被葉卡捷琳娜安放在遠離宮廷的圖拉。阿列克謝的女兒瑪利亞·阿列克謝耶芙娜1819年與34歲的尼古拉·加加林親王結婚。親王曾參與拿破崙戰爭中的博羅金諾戰役,後任駐都靈大使。
格里高利·波將金也參與了1762年政變。1772年,葉卡捷琳娜的密友提醒她奧爾洛夫與別的女人有染,奧爾洛夫隨即失寵。伏爾加地區爆發起義之後,女皇寫信給波將金,詢問他在軍事戰略上有何建議。1773年冬天,普加喬夫起義的威脅越來越大,保羅也開始獲得朝野支持,葉卡捷琳娜感覺皇位不穩,向波將金求助(主要是獲得軍事支持),他隨即成為女皇忠誠的愛人,女皇秘密與格里高利·波將金舉辦了婚禮。
波將金迅速獲得拔擢和獎賞,成為女皇的左右手。詩人稱頌他的業績,宮廷稱讚他的品行,外國使節尋求他的青睞。他的家人也搬入宮中。女皇還任命他為新俄羅斯獨裁官,負責管理開發南部的殖民地。1780年,神聖羅馬帝國女皇瑪利亞·特蕾西亞的兒子約瑟夫二世考慮要不要和俄羅斯結盟。他請求與葉卡捷琳娜會面,波將金受任負責接待並帶領皇帝在聖彼得堡遊覽。波將金還說服女皇擴大俄羅斯境內大學的規模,培養更多的科學家。
1791年,52歲的波將金死於雅西和約的簽訂過程中。他死後八天被下葬。葉卡捷琳娜非常悲痛並下令暫停聖彼得堡的一切社交活動。俄國詩人加甫里爾·傑爾查文創作了《瀑布》哀悼波將金公爵。波將金在軍隊中廣受愛戴,被視作父親的形象。軍隊對他的死尤為悲傷。[45]葉卡捷琳娜買下了塔夫利宮和波將金的藝術收藏來償還他的債務。因此他留下了可觀的遺產。葉卡捷琳娜二世的兒子保羅於1796年繼位,他試圖儘量撤銷波將金的改革。塔夫利宮被改建為軍營,為紀念波將金而得名的城市格里戈里奧波爾也被修改了名字。
根據一項1754到1762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葉卡捷琳娜擁有五十萬名農奴,而帝國則有二百八十萬名農奴。[5]葉卡捷琳娜喜好賞賜農奴。1762-72十年間,葉卡捷琳娜賞賜出66000名農奴,1773-93二十年間賞賜出202000名。在1795年8月18日,她一天之內就賞賜出十萬名農奴。[46]
在葉卡捷琳娜的時代,農奴是地主的私產,被束縛在土地上。農奴世世代代為農奴,幾乎沒有自己的權利,但他們並不是「奴隸」。政府在法律上並不允許農奴擁有私產,但還是有一些農奴可以積攢出足夠贖身的財富,[47]這是因為俄羅斯帝國大部分地區,尤其是大多數農奴所在的省份,法律所起的作用其實非常薄弱。當時的社會慣例是農奴將自由交給地主,以換得困難時刻的保護和救濟。農奴會從地主那裡得到一塊土地耕種,再將一定比例的收成交給地主。地主也得保障農奴的基本權利。葉卡捷琳娜執政伊始所面臨的農奴制大抵就是這樣。
葉卡捷琳娜對農奴制進行了一些改革。她不想太過操心農奴,又擔心他們起義,於是規定農奴可以對不盡義務的地主提出訴訟,[48]但不能告御狀。葉卡捷琳娜不經意間賦予了農奴先前沒有的法律地位。[47]被非法占有的農奴可以申請回歸自由,而非貴族地主是不得占有農奴的[47]。有些農奴甚至真的因此成功獲得了自由。有些地方政府會聽取農奴的申訴並懲處貴族,但不是所有官員都會這樣。
除此之外,農奴的權利非常有限。地主可以自由裁量懲罰自己的農奴,甚至將其放逐到西伯利亞[48]。貴族唯一不能做的事就是殺死農奴,因為農奴的生命是屬於國家的。以前當農奴面臨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例如主人的虐待)時,會求助於獨裁君主。儘管葉卡捷琳娜立法禁止這一行為,但她在位時農奴們依舊這麼做[48]。葉卡捷琳娜不願意直接和農奴交流,但她還是採取了一些措施改善農奴的生活狀況,縮減農奴的規模。她限制新增農奴的數目,禁止新增農奴的門路,其中最突出的1775年3月17日宣言,規定已經獲得自由的農奴不得再度淪為農奴[48]。但葉卡捷琳娜也將許多國有農奴劃為私有農奴。儘管農奴的地位不因主人而改變,但總的說來國有農奴要比私有農奴自由一些。
大多數農奴都終身被束縛在土地上,但隨着葉卡捷琳娜時期教育的發展,有些地主會讓農奴接受教育,繼而從事貿易和商業。這是農奴離開土地的唯一方式。
一直以來農奴都是尊敬君主的,通常當農奴不喜歡皇帝的政策時,他們會認為是貴族從中作梗,篡改了好意的皇帝敕令,要清君側。如果皇帝的政策過於嚴苛或者不得人心,那位皇帝就會被認作是「假君主」。而「假」皇帝必須禪讓「真」皇帝。沒有政治權力的農奴,只能通過暴動表達自己的訴求。然而葉卡捷琳娜繼位起就不受農奴的信任,因為她廢除了一項彼得三世的法令,該法令旨在解放東正教會所擁有的農奴。[49]農奴自然也不喜歡她取消其請願權的做法。遠離首都的農奴也容易聽信有關她繼位的種種流言。[36]
莊稼歉收和瘟疫(尤其是1771年莫斯科瘟疫暴亂)激起了農奴的不滿,貴族們的剝削也變本加厲,農奴的土地的自由都越來越少。農奴的暴動最終演變成了暴動和1774年的普加喬夫起義。普加喬夫裝作「真」皇帝,一路幫助平民、偽裝聖徒,很快就集結了一大批信仰保守的農奴。[49]這也不是葉卡捷琳娜執政期間惟一一次有人假扮「真」皇帝,有十年時間她都在忙於應付像普加喬夫一樣的農奴起義。儘管葉卡捷琳娜是一位開明君主,但農奴似乎總是不滿意她的統治。
最終歲月
葉卡捷琳娜一生歷經無數成功和榮耀,但行近終點的時候命運卻開始展現殘酷的另一面。1796年9月,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四世·阿道夫前來聖彼得堡拜訪她。女皇希望能把自己的孫女亞歷山德拉嫁給瑞典國王,於9月11日在宮廷內召開了盛大的舞會,打算屆時宣布兩人訂婚的消息。但古斯塔夫·阿道夫知道亞歷山德拉不會改信路德宗,拒絕訂婚,沒有出席舞會,回到了斯德哥爾摩。葉卡捷琳娜為此大發雷霆,健康也受到了影響。[50]她本打算讓鍾愛的孫子亞歷山大一世越過不成器的兒子保羅一世直接繼位。但這場舞會嚴重損害了她的健康,兩個月後就因中風去世,最終沒能實現自己的計劃。
1796年11月16日(俄曆11月5日),葉卡捷琳娜起得很早,照常用早餐、喝咖啡,伏案工作。她的侍女瑪利亞·佩羅庫斯金娜詢問女皇的睡眠品質,葉卡捷琳娜回答她自己已經很長時間沒睡得這麼香了[10]。上午九點左右,葉卡捷琳娜前往更衣室,入廁時突發中風。[51]察覺到女皇失蹤之後,侍者扎卡·佐托夫衝進房間,發現葉卡捷琳娜倒在地上,面色青紫,脈搏微弱,呼吸遲緩。[10]僕人們將葉卡捷琳娜送回房間。四十五分鐘後,御醫蘇格蘭人約翰·羅傑森趕到,診斷結果是突發中風。[30]儘管進行了種種嘗試,但女皇還是陷入了無法甦醒的休克。臨終聖事舉行之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在當天晚間九點四十五分左右崩逝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市普希金市沙皇村,享壽六十七歲,結束了長達三十四年的統治。[30]次日的屍檢結果證明死因確是中風。[10]
葉卡捷琳娜曾於1792年命秘書亞歷山大·瓦西利維奇·科拉波維特斯基記錄遺囑,其中詳細描述了女皇自己的葬禮安排:「壽衣應為白裙,頭上應有金冠,上刻朕的教名。喪期最長六個月,越短越好。」[30]女皇最終入殮時頭戴金冠,身着銀色織錦長裙。11月25日,金繡裝飾的棺槨放在安東尼奧·里納爾迪設計的大廳中供人瞻仰。伊麗莎白·維傑·勒布倫的回憶錄記載了葬禮的細節:「女皇的遺體在富麗堂皇的房間裡停靈六周,長明燈日夜不息。女皇的周圍是俄國所有城鎮的紋章。她戴着面紗,金髮披着。來憑弔的貴婦親吻她的雙手——或者至少嘗試這麼做。」葉卡捷琳娜女皇最後安葬於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內。
子嗣
葉卡捷琳娜生有兩個兒子。長子保羅·彼得羅維奇出生於1754年10月1日,後來成為俄羅斯皇帝的保羅一世。有謠傳說他是葉卡捷琳娜與朝臣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的私生子,但傳聞站不住腳,因為保羅·彼得羅維奇無論相貌性格簡直是其父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的翻版,彼得三世也並非傳聞那樣不能生育,曾與一情人有私生子。因為保羅太像彼得三世·費奧多羅維奇,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十分討厭他。伊麗莎白女皇對保羅是私生子的說法十分不以為然,並說「如果他真是私生子,那也不是我們家族中的頭一個」。
保羅1773年與第一任皇后娜塔莉·阿列克謝耶芙娜成婚,未有子女;1776年與第二任皇后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成婚,子女包括亞歷山大一世和尼古拉一世。 保羅一世1796年繼承俄羅斯皇位,1801年3月23日在米哈伊洛夫宮遇刺。
次子阿列克謝·格里戈里耶維奇·博布林斯基,生父為格里戈里·格里戈里耶維奇·奧爾洛夫。阿列克謝1762年4月11日出生,在博布里奇長大,後來迎娶安娜·多蘿西婭·馮·恩琴-施登伯格男爵夫人,1796年獲封博布林斯基伯爵,1813年6月20日去世。
葉卡捷琳娜的長女安娜於1757年12月9日10點至11間出生於冬宮,[52]她可能是葉卡捷琳娜和斯坦尼斯瓦夫·波尼亞托夫斯基的私生女。伊麗莎白女皇不顧葉卡捷琳娜的意見,用她已故的姐姐安娜·彼得羅芙娜為新生的公主命名。[53]1757年12月17日, 小安娜公主受洗,並受勛聖凱瑟琳勳章,[54]伊麗莎白是為其教母,並在受洗時懷抱安娜。葉卡捷琳娜未能出席女兒的洗禮,但收到了伊麗莎白女皇給她和彼得的60000盧布。[53] 安娜和保羅一樣,由伊麗莎白撫養。[55]安娜死於1759年3月8日,葉卡捷琳娜在自己的回憶錄里沒有提及此事,[56]然而,此事確令她震驚不已,久久不能平靜。[57] 安娜的葬禮於3月15日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舉行。葬禮之後,葉卡捷琳娜再未提及她早夭的女兒。[58]
伊麗莎白·格里高利耶芙娜·特姆金娜出生於1775年7月13日,被養育在斯莫爾尼宮。葉卡捷琳娜從未承認過這個孩子。據傳特姆金娜是女皇和波將金的私生女,但最近的研究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見。[59] 特姆金娜一直活到了1854年。
葉卡捷琳娜時代的傑出人物
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的傑出人物有:
流行文化
- 漫畫魔女大戰 32名異能魔女交戰廝殺(河本焰、塩塚誠)中作為魔女登場
注釋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