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哈根斯生物塑化(大連)有限公司是一家於1999年8月在中國大連註冊成立的資公司[1]。該公司主要從事人類屍體加工,通過解剖脫水、切片定型等程序將人的屍體製成標本,屍體少量來自志願者捐贈,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屍體工廠」。該公司的商業行為曾引發社會爭議,有人認為利用屍體進行商業行為不符合倫理[2][3]

公司資料

公司創辦人岡瑟·馮·哈根斯是一名德國人,他於1977年發明了生物塑化技術。1992年哈根斯到中國訪問,初次認識隋鴻錦。1994年,隋鴻錦以訪問學者身份公派到德國海德堡大學留學,向哈根斯學習生物塑化。1996年12月哈根斯與隋鴻錦合作成立大連醫科大學生物塑化研究所。1999年薄熙來大連市市長期間,哈根斯投資1500萬美元成立哈根斯公司,隋鴻錦任總經理。2002年,該公司被大連市人民政府認定為「高新企業」。[4]

2003年的資料顯示,該公司當時有647具屍體,每年從中國以外地區進口100多具屍體,製作至少40具人體塑化標本。[4]

2006年,隨着中國九部委發布《屍體出入境和屍體處理的管理規定》,哈根斯不能再合法進口來自德國等國家的捐贈遺體,斷了來源的大連工廠逐漸衰落,公司後來只繼續進行兩年的動物屍體塑化和展覽。目前公司於大連市高新園區高能街27號的辦公地址已在2011年關閉。[5][6][7]

質疑觀點與調查

德國《明鏡周刊》2004年1月19日以《死亡商販》(Händler des Todes)為題做深度報導,文中以未經證實的證人作證,指當時任職經理隋洪錦在2001年12月29日給哈根斯的加密電子信報告中提到:當天早上收到兩具「高品質的新鮮屍體」,可能是剛剛經過器官摘除移植。半小時後再告,「新鮮標本」是早晨被處決的一名年輕男犯和一名年輕女犯的屍體,肚子已剖開,肝臟被取走,頭上有彈孔。[8]

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網2010年的文章《The 'Body Show' Battles: Rival Exhibitors Square Off in Court》。文中引述一名證人的言辭稱,該證人在收取哈根斯的賄賂後,在對ABC的採訪中做假證詞指隋洪錦的公司使用來源於警方的死囚屍體。該證人亦稱,他只給哈根斯的公司分發過屍體。文章最後強調,沒有確切證據指明第一展覽公司(也就是使用隋錦鴻公司屍體的展覽公司)有使用死囚屍體。[9]

對以上的媒體質疑,該公司現負責人稱,截至2012年7月,項目在全世界有超過13300位參與者,其中1138位已去世。大部分捐獻者是德國人,人數第二多的是北美,只有一名來自中國的捐獻人。對於倫理的指控,馮·哈根斯在海德堡大學做研究時就已經清楚臨床解剖和公開解剖的區別:前者的目的在於訓練醫科學生,對於屍體的使用無需經過首肯;而人體塑化以及公開的人體解剖展覽則必須符合倫理,對於屍體的使用需要按法律規定徵得知情同意。而競爭對手大連鴻峰則承認標本主要來源是無主屍體。[4]

對於有媒體表示該公司與當時的大連市政府(尤其是薄熙來)的關係,哈根斯之子魯瑞克於2012年予以公開否認。[10]

同業競爭者

大連鴻峰公司的創辦人隋鴻錦原本與哈根斯的創辦人岡瑟·馮·海根斯是師徒關係,後自己創辦公司。2008年,因美國廣播公司《20/20》節目報道指稱大連鴻峰使用了死刑犯屍體,製成塑化標本後供美國第一展覽公司英語Premier Exhibitions以「Bodies the Exhibition」(人體展)在美國展覽,並以多張照片為證,引發紐約州總檢察長威脅要關閉展覽,除非掛出免責聲明。事件引起美國輿論譁然,第一展覽CEO辭職。新上任CEO與總檢察長達成協議,在官網紐約頁面和紐約展覽現場貼出免責聲明。內容是:[11][6]

後來,該免責聲明曾被部分媒體嫁接到馮·哈根斯公司身上用作批評該公司的商業行為。

2012年,大連中院終審判決哈根斯公司名譽侵權大連鴻峰公司,賠償大連鴻峰公司損失450萬元,賠償隋鴻錦精神撫慰金50萬元。但由於公司已退出中國,該賠償款項未能追回。[4]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