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豬籠草(學名:Nepenthes madagascariensis)是馬達加斯加東部海岸特有的熱帶食蟲植物。其種加詞「madagascariensis」意為「馬達加斯加的」。[4]其為馬達加斯加特有的兩種豬籠草之一,另一種為馬索亞拉半島豬籠草(N. masoalensis)。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 | |
---|---|
產於馬達加斯加馬南泰尼納附近的馬達加斯加豬籠草的上位籠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目: | 石竹目 Caryophyllales |
科: | 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
屬: | 豬籠草屬 Nepenthes |
種: |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 N. madagascariensis
|
二名法 | |
Nepenthes madagascariensis | |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的分布地 | |
異名 | |
|
其種加詞「madagascariensis」意為「馬達加斯加的」。
植物學史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豬籠草屬植物;艾蒂安·德弗拉古(Étienne de Flacourt)於1658年發現,並將其命名為「Amramatico」。在他發表的開創性著作《馬達加斯加島的歷史》(Histoire de la Grande Isle de Madagasca)中對馬達加斯加豬籠草進行了描述。他這樣寫道:[注 1][6]
“ | 這種植物高約3英尺,葉片約7英寸長,在葉片的末端有一個類似果實或花朵一樣的帶蓋花瓶狀結構。其有黃色的也有紅色的,黃色的最大。這個國家的人都不會去摘這些花朵,因為他們認為如果有人摘它們,那麼那天將不停的下雨。而我和其他所有的法國人摘了它,但卻沒有下雨。雨後這些花朵會裝滿雨水,每個都含有不少於半杯。 | ” |
生態關係
馬達加斯加豬籠草存在於馬達加斯加的東部海岸,北至馬索亞拉半島。常見於南部陶拉納魯附近的島嶼上。馬達加斯加豬籠草通常生長於沼澤邊緣及低地泥炭或砂質土壤中。[7]
在馬達加斯加豬籠草的捕蟲籠內至少存在着2種底內動物,分別為球腹蛛(Theridion decaryi)及Synema obscuripes。[8]
種下類群
- N. madagascariensis var. macrocarpa Scott Elliot (1891)
- N. madagascariensis var. cylindrica Dub. (1906)
注釋
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