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指揮艦Amphibious Command Ship),是為艦隊指揮官提供指揮控制功能的艦艇。在美國海軍中,其最初被用作兩棲作戰的指揮艦,後來主要被用作整支艦隊的旗艦,作為艦隊的指揮和控制平台。在美國海軍中使用艦級代號「LCC」。[1][2]

目前美國海軍一共有2艘兩棲指揮艦,藍嶺號兩棲指揮艦(LCC-19)和惠特尼山號指揮艦(LCC-20),分別用作第七艦隊第六艦隊的旗艦。[3][4]使高級參謀人員能夠隨時指揮海上、地面和空中作戰。[5]

二戰時期

兩棲指揮艦最初是由美軍在二戰中使用的,當時被稱為「兩棲部隊旗艦」(Amphibious Force Flagship),艦級代號「AGC」。通常是由商船或者貨船改裝而來,配備了精密的無線電雷達設備,為兩棲登陸作戰提供支持。[6]

安貢號指揮艦

美國海軍獲得的首艘兩棲指揮艦為安貢號英語USS Ancon (AGC-4)(AGC-4),排水量14,200噸。它由美國陸軍安貢號(AP-66)改裝而來,於1942年8月入役,1943年2月26日被編號為AGC-4。在轉入陸軍前,該船的前身為在紐約和巴拿馬運河間往返的輪船,得名於巴拿馬的地名安貢。1943年初被改裝為海軍綜合指揮和通信艦。艦上設有聯合作戰室,配備了情況板、通信和指揮站。之後前往地中海,同年6月被指定大西洋艦隊兩棲部隊司令的旗艦,並參加了隨後的西西里島戰役。1944年,其擔任了諾曼底登陸奧馬哈海灘突擊部隊的旗艦。1945年其轉到太平洋艦隊。在東京灣的日本簽字投降儀式[錨點失效]上,其和衣阿華號戰列艦 (BB-61)合作承擔了新聞發布任務。最終於1946年2月25日退役,歸還給原船主。[7]

阿巴拉契亞級指揮艦

美國海軍首級批量獲得的兩棲指揮艦為1943年下半年入役的阿巴拉契亞級指揮艦英語Appalachian-class command ship。4艘同級艦都由C2-S-B1型貨輪改裝而來,排水量12,690噸。[8][9][10]都以美國山脈名而命名:

更多信息 舷號, 艦名 ...
舷號 艦名 命名由來 入役 除役 結局
AGC-1 阿巴拉契亞號英語USS Appalachian 阿巴拉契亞山 1943年10月2日 1947年5月21日 1960年報廢
AGC-2 藍嶺號英語USS Blue Ridge (AGC-2) 藍嶺山 1943年9月27日 1947年3月14日 1960年報廢
AGC-3 落基山號英語USS Rocky Mount 落基山 1943年10月16日 1947年3月22日 1973年報廢
AGC-5 可他克汀山號英語USS Catoctin 可他克汀山 1944年1月24日 1947年2月26日 1960年報廢
关闭

麥金利山級

美國海軍第二級批量獲得的兩棲指揮艦為麥金利山級指揮艦英語Mount McKinley-class command ship。8艘同級艦都由C2-S-AJ1型貨輪改裝而來,排水量12,690噸。[9][10]

更多信息 舷號, 艦名 ...
舷號 艦名 命名由來 入役 除役 結局
AGC-7 / LCC-7 麥金利山號英語USS Mount McKinley 麥金利山 1944年 5月1日 1970年3月26日 1979年以廢品出售
AGC-8 奧林匹斯山號英語USS Mount Olympus 奧林匹斯山 (美國) 1944年5月24日 1956年4月4日 1973年報廢
AGC-9 瓦薩奇號英語USS Wasatch (AGC-9) 瓦薩奇山脈 1944年5月20日 1946年8月30日 以廢品出售
AGC-10 奧本號英語USS Auburn (AGC-10) 奧本山 1944年7月20日 1947年5月7日 1961年以廢品出售
AGC-11 / LCC-11 埃爾多拉多號英語USS Eldorado (AGC-11) 埃爾多拉多山英語Eldorado Mountains 1944年8月25日 1972年11月8日 1976年以廢品出售
AGC-12 / LCC-12 埃斯特斯號英語USS Estes 埃斯特斯 1944年10月9日 1969年10月31日 1977年以廢品出售
AGC-13 帕納明特號英語USS Panamint (AGC-13) 帕納明特山脈英語Panamint Range 1944年10月14日 1947年1月 1961年報廢
AGC-14 蒂頓號英語USS Teton 蒂頓山脈英語Teton Range 1944年10月18日 1946年8月30日 1962年以廢品出售
关闭

二戰時其他改裝艦

  • 杜安號指揮艦英語USCGC Duane,排水量2,216噸,以美國財政部長威廉·約翰·杜安命名。原美國海岸警衛隊巡邏艇(WPG-33),1944年被改裝為聯合作戰通信指揮艦。原計劃完成後被由海軍接管並分配為AGC-6。但此計劃後被放棄,該艦繼續留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改為WAGC-6(「W」指海岸警衛隊船隻)。1945年7月被重命名為WPG-33。[11]
  • 比斯坎號指揮艦英語USS Biscayne(AGC-18),排水量2,865噸,得名於比斯坎灣。由水上飛機母艦比斯坎號AVP-11改裝而來。1943年5月完成指揮艦改裝,但仍使用AVP-11編號。1944年10月編號改為AGC-18。[12]
  • 威廉斯堡號巡邏艦英語USS Williamsburg,1945年7月10日,她進入諾福克海軍造船廠,準備改裝成指揮艦(AGC 369)。但二戰結束後取消了改造,改為了總統遊艇。[13]

二戰後

阿第倫達克級

阿第倫達克級指揮艦英語Adirondack-class command ship,排水量12,690噸,和之前的麥金利山級一樣,也是由C2-S-AJ1型貨輪改裝而來。本質上是麥金利山級的改型,但是雷達桅杆的設置不同。其在二戰尾聲時才開始建造,共建成3艘。[14][15]戰後,所有雷達都進行了現代化改造。

更多信息 舷號, 艦名 ...
舷號 艦名 命名由來 入役 除役 結局
AGC-15 阿第倫達克號英語USS Adirondack (AGC-15) 阿第倫達克山脈 1945年9月2日 1955 年11月9日 1972年以廢品出售
AGC-16 / LCC-16 波科諾號英語USS Pocono 波科諾山英語Pocono Mountains 1945年12月29日 1971年9月16日 1981年以廢品出售
AGC-17 / LCC-17 塔科尼克號英語USS Taconic 塔科尼克山英語Taconic Mountains 1946年1月17日 1969年12月17日 1982年以廢品出售
关闭

船塢登陸艦轉換

二戰後,美國海軍有兩艘船塢登陸艦被重新指定為了指揮艦。[16]

藍嶺級

先前的兩棲指揮艦都是改裝而來,而藍嶺級兩棲指揮艦則是從龍骨鋪設開始專門建造的一型兩棲指揮艦。擁有強大的水上通信能力,建成時是當時先進的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和情報(C4I)艦艇。[3][4][19][20]共建成2艘,排水量19,000噸。

更多信息 舷號, 艦名 ...
舷號 艦名 命名由來 入役 除役 結局
LCC-19 藍嶺號兩棲指揮艦 藍嶺山脈 1970年11月14日 現役
LCC-20 惠特尼山號指揮艦 惠特尼山 1971年1月16日 現役
关闭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