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以較低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快速生產大量文章來吸引瀏覽量的網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內容農場(英語:content farm)是指為了牟取廣告費等商業利益或出於控制輿論、帶風向等特殊目的,快速生產大量網路文章來吸引流量的網站[1],通常,其也利用搜索引擎來達到吸睛點擊[2];農場文則是此類網站製造的文章。
內容農場這類網站通常找不到作者、管理者、網站負責人,也不會主動管理產出的內容,對侵權或錯誤內容投訴的處理也很消極。其產出內容多半都是缺乏原創性且真實性無法保證的內容,且有極高比例是盜用、盜譯自他人的原創圖文,或由非專業寫手胡亂拼湊網路文章而來,因而多半缺乏可靠來源、品質低劣、不具參考價值、傳播誤導訊息、翻譯不正確,也經常摻雜大量廣告或惡意程式[3]。
部分內容農場由其他語言的內容農場或網誌文章翻譯而來,尤其是醫學類文章等,較著名的一例便是美國網誌Psychology Spot上一篇以《Did you know that intelligence is inherited from mothers?》(你知道智商的遺傳是來自於母親嗎?)為題的文章,而此文章發布後便隨即出現中文版本,也流傳到許多內容農場裡,然而諷刺的是,這篇文章被指內容不為所引用的論文支持,「智商基因」的說法也未得到任何醫師或遺傳學家的認可,此篇文章更曾引來台灣醫界人士的強烈質疑,與對其缺乏數據論證的批判[4][5]。
有些內容農場的內容貢獻者每天生產數篇文章,得到的薪水便足以維持生活。以Demand Media為例,據報導該內容農場的內容貢獻者通常是受過教育的有小孩的婦女,在家工作賺取額外收入[6]。某些被視為內容農場的網站含有大量的文章,而且估值數以百萬美元計。2009年Demand Media每月發表一百萬篇文章,是英文維基百科的四倍[7];另一個網站Associated Content在2010年5月被Yahoo!以9000萬美元收購[8]。
以下是內容農場的常見特徵:
評論家批評內容農場提供的內容品質低劣[34],而且藉由生產品質普通,而非優質的文章來獲利[35]。文章通常是人寫的而不是自動生成,但並非由專家撰寫。有些內容農場的作者也承認,對自己文章內容相關的領域所知有限[36]。搜尋引擎將內容農場視為一個問題,因為使用者可能會被帶往較不相關而且品質較差的搜尋結果[37]。這種文章品質縮水、快速的生產方式被拿來和速食產業[38]還有汙染作比較:
“ | 資訊消費者最後得到的是較不相干、沒價值的資源。真正相關的資源的製造者得到較少的現金報酬(因為點閱率較低),而垃圾的製造者得到較多現金。有種方法可以形容這件事,那就是「汙染」。這些虛擬垃圾增加雜訊,汙染了網路世界。其他人為網路汙染付出了代價:搜尋引擎效果變差,使用者浪費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在垃圾網站上。誠實的出版者失去了收入,汙染者摧毀了網路世界。 | ” |
——詹姆斯·荷勒 |
內容農場也被指造成假新聞泛濫。一些新聞媒體未有適當查證便根據內容農場的失實文章發佈「新聞」,尤其是追求速度的「即時新聞」,只要有一個「較可信」的新聞媒體成功受騙,其他媒體就會誤以為該「新聞」可信而跟著報導,讓更多人誤信假新聞[39][40]。
有人批評內容農場的成功模式吸引一些「較可信」媒體仿效,為了以低成本吸引點擊而變得「內容農場化」[41]。
Google曾多次調整演算法,以避免內容農場量產的劣質內容呈現在Google搜尋結果較前面的位置,例如2011年開始的Panda[42]及2017年的Fred[43]。Google於其《網站管理員指南》提到,自動產生的內容、沒有原創內容或極少原創內容的網頁、偽裝、幕後重新導向、隱藏式文字或連結、入口網頁、抄襲的內容、無法有效增值的聯盟計劃、含有無關的關鍵字的網頁、具惡意行為的網頁(如網路釣魚,或植入病毒、木馬程式或其他惡意程式)等行為,會調整演算法或人工介入降低搜尋排名。[44]
Facebook於2016年下半年透過改變演算法大幅限制有關的垃圾內容傳播率,但因有大量「農場打手」在各專頁轉貼垃圾內容,一直禁之不絕。[45]香港亦有網民在Facebook開設「抵制內容農場」專頁,希望可將「網絡垃圾」趕絕網絡。
2011年,Google在其開發的Chrome瀏覽器提供「Personal Blocklist」擴充功能,讓使用者自行加入網站名單,名單中的網站會從Google搜尋結果隱藏,同時會傳送到Google伺服器以改善搜尋引擎。此擴充功能於2018年因不知名原因下架,只剩網友重製的替代品。[46]
2015年10月,香港網友Ben Lau發布了名為封鎖內容農場(Content Farm Blocker)的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此程式設有內容農場黑名單,亦允許使用者自訂黑、白名單,當使用者進入黑名單中的網站,會顯示紫色畫面提示即將進入內容農場,使用者可選擇離開,或選擇「繼續」瀏覽原網頁(封鎖內容農場會暫停運作10分鐘)。[47][48]有台灣網友於2017年製作Firefox版的封鎖內容農場。
台灣網友Danny Lin於2017年9月發布了支援Firefox及Chromium系瀏覽器的瀏覽器套件「終結內容農場」。終結內容農場是重新撰寫的程式,介面參考及改良自封鎖內容農場,並整合了多款類似軟體工具的功能,也加入了若干原創功能。其特色包括自動在網頁中標示連往內容農場的超連結,瀏覽去除廣告及程式碼的內容農場網站,訂閱網路黑名單,開放使用者檢舉內容農場且檢舉資訊亦全面開放等等。[49][50]
日本網友iorate於2018年6月發布了類似「Personal Blocklist」的瀏覽器插件,可以從Google、Bing、DuckDuck等搜尋引擎的搜索結果中隱藏列入黑名單的網站。可訂閱網路黑名單或透過雲端硬碟服務同步自訂黑名單。[51][52][53]
2019年,Hyperbola發布了名為內容農場終結者(The Content Farm Terminator!)的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這個套件會使Google搜尋結果出現灰色的「終結內容農場」按鈕。按此按鈕能將網站加入名單,並且該條目的網站會從Google搜尋結果隱藏。
Google的搜索中心有「舉報垃圾內容、釣魚式攻擊內容或惡意軟件」的頁面[5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