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泰語方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傣仂文是一種元音附標文字,一般認為創製於13世紀,源自緬文。創製之初僅用於宗教活動,被稱為「經書文字」。這種文字結構複雜,難於認讀。1954年在其基礎上修訂出西雙版納新傣文。目前新老傣仂文並用。
素可泰文(ฝักขาม fȃkkhaːm fàk-kǎam)是西雙版納古代使用的文字,後來在緬甸擴張下,形態近似於緬文的經書文在緬甸勢力範圍的地區(蘭納、景棟和西雙版納)成為主流,素可泰文在西雙版納式微。
傣仂語以景洪市口音為標準音。有21個聲母,91個韻母,和6個聲調,促聲只能是其中三個聲調,舒聲則可以是所有六個聲調。本條目採用新傣仂文。
傣仂語有六個聲調,分高音和低音兩組,每組三個聲調。高音和低音用發音相同而字形不同的聲母來區別。
無標記 | -ᧈ(但陽入和元音是/aː/的長陰入不標) | -ᧉ | |
高音組 | 高平55(陰平、短陰入) | 高升35(陰去、長陰入) | 低升13(陰上) |
低音組 | 降51(陽平) | 中平33(陽去、陽入) | 低平11(陽上) |
舒聲韻可以是全部六個聲調。促聲只有三個聲調:短陰入、長陰入、陽入。韻母是/ap/、/at/、/ak/的或者韻尾是/ʔ/的音節不可能是長陰入調;韻母是/aːp/、/aːt/、/aːk/的音節不可能是短陰入調。
在和其他侗台語比較時,通常按如下順序排列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短陰入、陽入、長陰入,依次為第1至9調。
西南官話聲調 | 陰平 | 陽平 | 上聲 | 去聲 |
傣語聲調 | 陽去 (33) | 陽上 (11) | 陽平 (51) | 陰去 (35) |
漢語入聲字在西南官話派入陽平,在傣仂語的現代漢語借詞中一般是陽上調(11),也可以是陰上調(13)。
傣仂語有21個聲母。新傣仂文聲母分高調聲母和低調聲母,共42個。下表中每格中的傣仂文字母,前者為高調聲母,後者為低調聲母,傣仂文字母之前是國際音標。
[p] ᦔᦗ ป | [pʰ] ᦕᦘ พ | [b] ᦢᦥ บ | [m] ᦖᦙ ม | [f] ᦚᦝ ฟ | [v] ᦛᦞ ~ว | |
[t] ᦎᦑ ต | [tʰ] ᦏᦒ ท | [d] ᦡᦤ ด | [n] ᦐᦓ น | [l] ᦜᦟ ล | ||
[ʦ] ᦈᦋ ~จ | [s] ᦉᦌ ซ | [j] ᦊᦍ ย | ||||
[k] ᦂᦅ ก | [ŋ] ᦄᦇ ง | [x] ᦃᦆ ฅ | ||||
[kʷ] ᦦᦨ กฺว | [xʷ] ᦧᦩ ฅฺว | |||||
[ʔ] ᦀᦁ อ | [h] ᦠᦣ ฮ |
元音[i]、[e]和[ɛ]會使之前的輔音發生齶化,例如聲母[ʦ-]和[s-]齶化爲[ʨ-]和[ɕ-]。
低音組的聲母ᦥ [b]、ᦤ [d]和ᦨ [kʷ]比較少見。另有聲母[sʷ] ᦪᦫ。
聲母的排列順序見新傣仂文#聲母。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