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鏗德語Rudolf Christoph Eucken,又譯魯道夫·克里斯托夫·奧伊肯,1846年1月5日—1926年9月15日),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1908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事实速览 魯道夫·克里斯托夫·奧伊肯, 出生 ...
魯道夫·克里斯托夫·奧伊肯
Thumb
出生(1846-01-05)1846年1月5日
奧里希, 德意志邦聯
逝世1926年9月15日(1926歲—09—15)(80歲)
耶拿, 圖林根, 威瑪共和國
獎項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08)
時代19世紀哲學
地區西方哲學
學派歐陸哲學
著名思想
Aktivismus (activism)[1]
The Real
影響於
  • W.R. Boyce Gibson[2]
    Abel J. Jones
    Evelyn Underhill
簽名
Thumb
关闭

倭鏗在漢諾威奧里希出生,曾在哥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就讀。擔任學校教師5年後,他在1871年獲聘為瑞士巴塞爾大學哲學系教授,1874年轉往德國耶拿大學任教,直至1920年退休。1913年至1914年間他亦曾在紐約大學任客座講師。倭鏗在1882年結婚,育有2子1女,包括著名經濟學家瓦爾特·奧伊肯。1926年,倭鏗在耶拿逝世,終年80歲。

倭鏗的哲學思想著重精神價值,認為使人成為人的,是精神人格,人憑精神獲得昇華。精神的本質在於從生命環境和衝動中獲得解放,獲得自由。作家努力的目標是為統一支離破碎的思想界提示堅實的基礎。主要著作有《亞里斯多德的研究方法》、《現代藝術概念》、《哲學術語史》、《精神生活的統一》、《宗教與生活》、《社會主義分析》。[3]

著作

  • Die Lebensanschauungen der großen Denker》(1890年)
  • Der Kampf um einen geistigen Lebensinhalt》(1896年)
  • Der Wahrheitsgehalt der Religion》(1901年)
  • Grundlinien einer neuen Lebensanschauung》(1907年)
  • Der Sinn und Wert des Lebens》(1908年)
  • Geistige Strömungen der Gegenwart》(1908年)
  • Können wir noch Christen sein?》(1911年)
  • Present Day Ethics in their Relation to the Spiritual Life》(1913年)
  • Der Sozialismus und seine Lebensgestaltung》(1920年)

作品的中譯

  • 余家菊/譯,《人生之意義與價值》,上海市:中華書局,1929年。
  • 余家菊/譯,《人生之意義與價值》,北京市:中國圖書館學會高校分會委託中獻拓方電子製印公司複印,2007年。
  • 李永熾/譯,《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台北市:遠景,1982年再版。
  • 萬以/譯,《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上海:上海譯文,1997年。
  • 張源、賈安倫/譯,《新人生哲學要義》,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
  •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編譯委員會/編譯,《奧伊肯(1908)/拉格勒芙(1909)》,台北市:九華出版:環華發行,1981年。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