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香港中文报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信報財經新聞》(英語:Hong Kong Economic Journal),簡稱《信報》,於1973年創刊,是香港首份以財經新聞為主的中文報章,在香港甚具權威性,[1]曾經被業界記者選舉為最有公信力的香港報章。[2]《信報》上多個專欄甚為著名,包括林行止撰寫分析政經形勢的《林行止專欄》及股評人曹仁超撰寫的《投資者日記》等等。
《信報》1973年由林行止(原名:林山木)與妻子駱友梅(時為麗的電視主播)及羅治平創辦,[3]1973年7月3日正式印行。創辦初期,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香港處於經濟谷底,《信報》經營困難。林行止曾把嶄新的印刷機賣給《東方日報》的馬惜如,以維持公司運作。該報總編輯現為郭豔明。
1988年,《香港經濟日報》正式出版,由於與《信報》市場定位相似(皆以經濟財經新聞為主),兩報形成競爭。由於《信報》是首份財經新聞報章,《信報》於財金界仍有一定地位,而且因其紙張少,成本較低,故頗有利潤。
2003年,《信報》立場堅定而鮮明地反對當時的《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創辦人林行止於信報成立三十周年的紀念的大日子發表的一篇「三十年感言」透露,「如果日後通過的法例與我們現在所能理解的相距不遠,辦報便將隨時誤蹈法網,屆時我們便得因應《信報》是否能夠繼續辦得下去。」惹來外界的關注。
2005年12月,傳出林行止有意把《信報》股權售予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
2006年1月,《信報》股東及專欄作家曹仁超透露李澤楷有意以私人名義收購《信報》,但雙方暫時未有正式公佈。2006年8月8日,經多次洽談後,李澤楷終落實以3500萬美元購入《信報》五成股份,並稍後購入全數股權。[4]
2008年7月1日,《信報》網上版啟用。
2012年8月27日,信報財經新聞總部由香港島北角英皇道499至501號北角工業大廈22樓遷往九龍東牛頭角勵業街11號聯僑廣場地下。
2024年,鄧傳鏘接任《信報》總編輯。
《信報》以財經新聞為主的報章,政經評論權威豐富而聞名。
《信報》的宗旨:(參考自2003年7月3日,林行止專欄的〈三十年感言〉)
《信報》排板方式獨特而頁數和廣告也少,當香港各大報章都以圖片多而大、色彩鮮艷、娛樂消閒內容豐富為賣點,反而,《信報》以文字豐富,欠奉娛樂新聞及賽馬消息而別具一格,有稱此為專業人士而設的嚴肅報章。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19年2月7日) |
股市動態、金融·經濟、房產市道、政策政情、時事評論、兩岸消息、國際時事、放眼國際
/* 已停刊專欄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