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克魯岑

荷蘭氣候學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保罗·克鲁岑

保羅·約瑟夫·克魯岑荷蘭語Paul Jozef Crutzen荷蘭語發音:[pʌul ˈjoːzəf ˈkrɵtsə(n)],1933年12月3日—2021年1月28日),荷蘭大氣化學家,因「他們對大氣化學的研究工作,特別是臭氧的形成與分解」,與馬里奧·莫利納弗蘭克·舍伍德·羅蘭共同獲得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

快速預覽 保羅·約瑟夫·克魯岑Paul Jozef Crutzen, 出生 ...
保羅·約瑟夫·克魯岑
Paul Jozef Crutzen
Thumb
出生(1933-12-03)1933年12月3日
 荷蘭阿姆斯特丹
逝世2021年1月28日(2021歲—01—28)(87歲)
 德國美因茨
國籍 荷蘭
母校斯德哥爾摩大學氣象學博士,1973
獎項諾貝爾化學獎 (1995)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大氣化學
機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
關閉

生平

1933年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1973年獲斯德哥爾摩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目前在位於德國美因茨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大氣化學部工作[1]

克魯岑是以研究臭氧層的破壞機理而聞名的,其研究興趣為研究「平流層對流層臭氧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氣候中的作用」[2]。他也是核冬天理論的創始人之一。

獲獎

這裏列出他的部分獲獎記錄[3]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