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納利納核電站
立陶宛已关闭的核电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格納利納核電站(立陶宛語:Ignalinos Atominė Elektrinė,縮寫:IAE;俄語:Игналинская атомная электростанция,羅馬化:Ignalinskaya atomnaya elektrostantsiya)是立陶宛維薩吉納斯市鎮一個已經關閉的兩單元RBMK-1500核電站,位置靠近白俄羅斯的國界。核電站起名自附近一個城鎮伊格納利納。
反應爐組

伊格納利納核電站擁有兩個蘇聯設計的RBMK-1500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當車諾比核事故在1986年4月發生後,反應爐降至1360 MW電功率。發電廠的每個機組都會配備兩個 K-750-65/3000渦輪發電機,可以產出800 MW功率的電力。[1]
退役
由於核電站的反應堆設計和發生嚴重事故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相似,且沒有強勁的核反應堆圍阻體十分危險[2],立陶宛同意關閉此核電站並作為加入歐盟的條件之一。第1單元部分於2004年12月關閉,剩餘的部分占了立陶宛約25%的發電能力,並提供立陶宛用電需求的70%[3][4],第2單元拖到2009年12月31日關閉。2009年之前立陶宛是電力出口國,但2010年到今立陶宛是電力進口國。事實上立陶宛是全歐洲最依賴電力進口的國家。核能電廠關閉之後立陶宛使用石化燃料補部分能源缺口[5]。
而為此原預計RBMK反應爐關閉後,由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波蘭計劃合組公司在附近興建功率達3400MW的新核電廠,名為維薩吉納斯核電站(Visagino atominė elektrinė),預定2018年至2020年可完工商轉[6],但在福島事故後2012年10月被立陶宛全民公決以63%的反對票所否決,建廠計劃因而中止[7]。
流行文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