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愈(1916年4月15日—2009年7月11日),字又之[1],男,漢族山東平原人,中國哲學家、宗教學家、墨學研究專家,曾任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名譽館長。

Quick Facts 任繼愈, 性別 ...
任繼愈
Thumb
性別
出生(1916-04-15)1916年4月15日
 中華民國山東省平原縣
逝世2009年7月11日(2009歲—07—11)(9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衛生部北京醫院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教育程度北京大學哲學系(1934年--1938年)
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1939年--1941)
職業哲學家、宗教學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信仰
經歷
代表作
    • 漢唐佛教思想論集
    • 中國佛學論文集》(合著)
    • 中國哲學史論
    • 中國佛教史》(主編)
    • 中國道教史》(主編)
    • 宗教辭典》(主編)
    • 中華大藏經》(主編)
Close

生平

任繼愈於1916年4月15日生於山東省平原縣的一個世代書香的大家庭。父親任蕭亭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官至少將,曾參加過抗日戰爭。任繼愈大哥很早就過繼給親戚家並早逝,任繼愈排行第二,三弟任繼亮,四弟任繼周。任繼愈四歲起識字入私塾,名字「繼愈」就是入學時老師取的。後來私塾換為小學,在山東濟南貢院牆根的省立第一模範小學(現大明湖小學)畢業。中學在北平大學附屬中學就讀,開始接觸胡適梁啓超馮友蘭等人的著作,接受更深層次的思想啟蒙[2]

中學時代的任繼愈夢想是當一名醫生,但接觸到哲學以後,便被哲學深深吸引[3]。1934年,任繼愈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西方哲學。

大學三年級時,「七七」事變爆發,北京淪陷,北大決定南遷,任繼愈隨校南行至長沙,後又報名了學校組織的「湘黔滇旅行團」,旅行至昆明。這次旅行使他親身體驗到中國農村農民的真實情況,對他的人生理想和態度有很大的改變。他認為:「作為一個中國哲學史的研究者,不了解中國的農民,不懂得他們的思想感情,就不能理解中國的社會;不懂得中國的農民、中國的農村,就不可能懂得中國的歷史。」1938年,任繼愈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39年考取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第一批研究生,導師是湯用彤賀麟,專業方向是中國哲學史和佛教史,1941年碩士畢業。畢業後任繼愈選擇了在北京大學留校任教,直至1964年,先後講授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問題、朱子哲學等課程[註 1]。1956年起,任繼愈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了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1955至1966年,擔任《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編輯[4]。1956年,任繼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無神論者。

1964年,任繼愈接受受命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並任所長,這是1949年後中國的第一個宗教研究機構。然而不久後文革開始,任繼愈被下放到河南信陽幹校接受「教育」。由於光線昏暗、勞動過度,任繼愈的右眼患了嚴重的眼疾,左眼視力也受到損害。

「文革」結束後,任繼愈得以回到北京,世界宗教研究所逐漸恢復原有的建制。1979年,任繼愈成立了中國無神論學會,並擔任理事長。1980年開始,任繼愈提出了「儒家宗教說」,與當時思想界公認的「中國無宗教」的看法相左。1978年起,任繼愈開始招收宗教學碩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與北大合作培養宗教學本科生。1999年,任繼愈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曾經擔任過的職位有中國宗教學會會長、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中國西藏佛教研究會會長、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社會科學基金宗教組召集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譽所長。此外他曾當選為第四至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7年起,任繼愈開始擔任北京圖書館(1999年更名為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直至2005年。2008年後,擔任中國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

2009年7月11日凌晨4時30分,任繼愈在衛生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3歲。

學術工作

任繼愈在大學時主修西方哲學史,但是1938年的隨校南遷旅行使得任繼愈轉變了志向,決定要探究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傳統哲學,把總結中國古代精神遺產作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5]。任繼愈致力於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古代哲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任繼愈相繼發表多篇研究中國佛教思想哲學的論文,後來以《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出版,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宗教問題的奠基之作。1962年至1963年始由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出版,並成為中國大學哲學系的基本教材。

1964年,在毛澤東批示下,任繼愈成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並擔任第一任所長。世界宗教研究所任職期間,任繼愈與北京大學聯合培養宗教學本科生,培養了大批宗教學研究人才。

1978年底,在中國無神論學會成立大會上,任繼愈首先提出儒教宗教的論點。1980年起,任繼愈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正式提出「儒教是宗教」的主張。從1980年的《從儒家到儒教》,1982年的《中國哲學與中國宗教》、《儒教的特點及其發展階段》、《儒家個性與宗教共性》、《儒教是人倫日用的神學》,到1984年的《佛教向儒教靠攏》,1986年的《重視儒教的研究》,再到1988年的《具有中國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任繼愈詳細地論述了儒教的發展、演變、歷史與現實,透徹地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國的宗教性質。他認為:「儒教作為完整形態的宗教,應當從北宋算起,朱熹把它完善化。多年來人們習慣地稱為理學道學的這種體系,我稱之為儒教。」[6]任繼愈提出儒教的內在本質是禁欲主義敬天法祖、重「忠孝」、尊「三綱」,而其教義則表現為「天地君親師」,並與王權結合,廣泛而深入地影響了之後的中國社會[7]

八十年代以來,任繼愈投入大量精力,領導了大規模的傳統文化資料整理工作。1982年起,時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的任繼愈開始主持編修《中華大藏經》。《中華大藏經》以1930年代發現的稀世孤本《趙城金藏》為基礎,採用《房山雲居寺石經》、《資福藏》、《影宋磧砂藏》、《普寧藏》、《永樂南藏》、《徑山藏》、《清藏》及《高麗藏》等八種刻本進行對校。大藏經的編纂由漢文部開始,《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費時13年,前後有160餘名學者參與編寫,共107冊,1.07億字。而接下來的續編將包括二至三億字。此外任繼愈還是《中國佛教史》、《中國道教史》、《宗教大辭典》、新修《二十四史》、《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以及《中華大典》等浩大文化工程的領導或主編[8]

學界公認任繼愈對中國哲學的最大貢獻是:他認為儒、釋、道三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大支柱,對中國社會各階層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認識到中國佛教和道教思想對中國文化的重要性,力圖將其納入中國哲學發展的主流。他始終主張,對中國思想文化的研究要從「多民族統一大國」的中國國情出發[9]

評價

  • 「鳳毛麟角,人才難得」——毛澤東
  • 「誠信不欺,有古人風」——熊十力
  • 「任繼愈也是很早就陷入權力、勢力範圍之內了。很早就變成毛很喜歡的一個私人顧問,常常讓他去講佛教。他早期也做了一些學問,他寫過佛教史的論集,也是跟季羨林一樣,都是早期的作品,到後來就沒見到有什麼新的工作了。這是環境使然。」——余英時

主要作品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