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以上皆非」,或者None of the above(NOTA),又稱「反對一切」或「刮」票(against all或scratch),是選票的可能選項,旨在讓選民在選舉中可以表示其反對選舉候選人的看法。它基於這樣一個原則,即同意要求能夠在選舉中拒絕同意,就像他們可以在投票問題上投票「否」一樣。
不少國家或地區都有這項制度,如印度、希臘、烏克蘭。
當投票中列出「以上皆非」時,「以上皆非」有可能獲得多選票,因此「贏得」選舉。這情形出現時可能會補選,但也可能無關緊要。
西班牙的投票規定,空白選票是「以上都不是」(voto en blanco),但很少有機會影響選舉席位分配。它主要視為候選人不贊成的統計指標。空白選票只會增加「有效選票」的數量,提高政黨選舉門檻(3%和5%,具體取決於選舉型態)。超過門檻的政黨根據頓特法取得席位。[1]
自1999年以來,出現了幾個政黨,以便在議會中看到「以上皆非」選項並且會出現空缺席位。[2][3][4][5][6]這些黨派參加了2011年西班牙大選。
在地方層級,如2011年地方選舉,在巴塞隆納等城市的空白席位,獲得1萬5582張選票(平均有效選票的1.71%)。
美國內華達州在1976年採用「 沒有這些候選人 」作為投票選項時,可以追溯美國投票選項之中「以上皆非」的起源。[7]
加拿大的選舉並沒有正式列出「以上皆非」選票。然而,在一些省級選舉,通過參加投票站並正式「拒絕投票」,在實際上視為「以上皆非」。[8]
安大略省的以上皆非黨是已註冊政黨,儘管其規定的任務是讓其候選人在立法機關中擔任無黨籍的代表,反映其選民的觀點和利益,而不僅是「不接受所有候選人」而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