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享樂主義(英語:Hedonism)是一個哲學思想,認為享樂是人類最重要的追求。詞源來自希臘語的"ἡδονή(hēdonē)"(享樂)加上後綴"ισμός(ismos)"(主義)[1]。蘇格拉底的學生昔蘭尼的阿瑞斯提普斯被認為是最早提出享樂主義思想的人[2]。
享樂主義是所有動作皆可被一個人會產生的享受與痛楚所決定,力求將享樂與痛苦的距差增至最大。19世紀英國哲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與邊沁由他們的功利主義的倫理理論提出了享樂主義的基本原理。享樂主義是功利主義的價值觀之先驅:所有行為皆是基於要給最多的人數獲得最大的快樂。[來源請求]
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認為,人生追根究底不過是為了享受快樂。不過,這裡的快樂並不是指性愛跟毒品,而是沒有痛苦的。他認為快樂有兩種,一種是短暫的,另一種是持久的。短暫的快樂是從滿足需求而來,口渴的人喝到水會感覺到快樂,疲倦的人躺下休息也會感到快樂。除了這種短暫的快樂之外,還有一種持久的快樂,而這才會帶來真正幸福的生活。這種持久的快樂,指的是沒有痛苦,也沒有強烈匱乏的狀態。
儘管功利主義合乎享樂主義對快樂的追求,邊沁與密爾的享樂主義價值觀與功利主義對功利的闡釋有微小的分歧。以下是兩個享樂主義的學派: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