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尼巴病毒屬(學名:Henipavirus),包括立百病毒[1]Nipah virus,NiV;又譯尼帕病毒[2])和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

Quick Facts 亨尼巴病毒屬, 科學分類 ...
亨尼巴病毒屬
Thumb
亨德拉病毒體彩色透射電子顯微照片(約300 nm長)
科學分類 編輯
(未分級) 病毒 Virus
域: 核糖病毒域 Riboviria
界: 正核糖病毒界 Orthornavirae
門: 負核糖病毒門 Negarnaviricota
綱: 單荊病毒綱 Monjiviricetes
目: 單股反鏈病毒目 Mononegavirales
科: 副黏液病毒科 Paramyxoviridae
亞科: 副黏液病毒亞科 Paramyxovirinae
屬: 亨尼巴病毒屬 Henipavirus
模式種
Hendra henipavirus
Close

1999年於東南亞被發現的會引發立百腦炎的新型病毒[3],也會造成人類和其他動物(尤其以隻為主)交叉感染,嚴重的可引致死亡,致死率達40%。

亨尼巴病毒屬於一種核糖核酸病毒的,被歸類在副黏液病毒科單股反鏈病毒目,目前已知有五種病毒。結構與同科的副黏病毒(如仙台病毒SeV)、麻疹病毒(MeV)類似,與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MPV)和腮腺炎病毒(MuV)稍有不同。

立百病毒通常是由狐蝠科狐蝠屬及小蝙蝠攜帶而傳播[4],被歸在長基因組,宿主範圍廣泛,而且近期多以能夠引起人畜共通傳染病感染的病原體出現,使家畜與人類患病甚至致死。

結構

Thumb
亨尼巴病毒結構

基因組表達的蛋白主要有N(核蛋白)、P(磷蛋白)、M(基質蛋白)、F(融合蛋白)、H(即糖蛋白G)、L(RNA依賴的RNA聚合酶),此外,P的基因框內可以通過內部翻譯位點和特殊轉錄可以產生不同的多肽,包括V和C。病毒表面為G和F蛋白,脂質雙分子層下有基質蛋白M,內部的病毒基因組由負鏈RNA(-ssRNA),上面包裹着N、P和L。G蛋白介導病毒與細胞受體結合(黏附),F蛋白介導病毒脂質膜與細胞膜的融合,從而釋放病毒基因組進入細胞質。

EphrinB2是Eph B類酪氨酸激酶受體的膜結合配體,可以特異性結合立百病毒的G蛋白,進而介導立百病毒進入細胞。EphrinB2表達於神經元細胞、血管內皮細胞。與立百病毒的組織嗜性相吻合。同時EphrinB2的序列在哺乳動物中很保守,這也可能是很多哺乳動物都對立百病毒敏感的原因。而且,後續發現EphrinB3也有介導病毒入胞的功能。

起源

亨德拉病毒

亨德拉病毒於1994年在澳大利亞爆發,可以感染馬和人,與立百病毒基因組在核酸氨基酸上分別有70-88%及67-92%的相同度。[5]

立百病毒

1998年9月,位於馬來西亞北部怡保(Ipoh)地區的豬農陸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四肢無力等症狀,同時該地區的豬群也出現腦炎疫情。由於此等病徵疑似日本腦炎(蚊子傳播)病例,而當地亦是日本腦炎疫區,故當時誤以為這些患者感染了日本腦炎。可是後來發現,即使採取多項預防腦炎的措施,不但無法控制遏止疫情,疫情更在年底時蔓延到森美蘭州(Negeri Sembilan),包括雙溪立百新村馬來語Kampung Sungai Nipah附近全州最大的一個養豬場,疫情蔓延與生豬引進、豬場生豬轉運密切相關。更蔓延至馬來西亞南部、新加坡和其他鄰近國家。1999年新加坡報告11例發熱性腦炎病例,1例死亡,患者均為處理過馬來半島疫區豬的屠宰場工人。

Thumb
事發的雙溪立百新村

馬來西亞政府察覺事件極不尋常,於是向國際的衛生組織尋求協助。1999年3月經澳洲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專家從雙溪立百新村患者腦脊液中分離出一種新的副黏病毒,並被確認是這起疫情的病原體。確認後遂以第1個病例發生地「雙溪立百新村」(Kampung Sungai Nipah)命名為「立百病毒」[3]。此次疫情至1999年5月,共確診立百病毒性腦炎發病265例,105例死亡,病死率39.6%。[6]此次疫情亦造成馬來西亞近900個豬場90多萬頭豬遭撲殺,對業界造成相當大的損失。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在第七次報告中,在副粘病毒亞科原有的三個屬的基礎上,新設第四個屬——亨尼帕病毒屬(Henipavirus)。該屬包括立百病毒亨德拉病毒(Hendra Virus,HeV)。

傳播

Thumb
截至2014年的Nipah和Hendra病毒暴發地點及狐蝠屬蝙蝠的分布範圍

2001至2005年孟加拉國先後爆發5次疫情,其中2004年爆發的疫情被證實是人類通過進食帶毒果蝠污染的生海棗樹汁(raw date palm sap)後感染上的。2001年在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也爆發過一次疫情,且大部分患者在醫院內感染,證實立百病毒可以直接人傳人,但是馬來西亞病例中沒有發現人傳人的證據。兩國流行的病毒在基因組上差異較大,目前認為可以分屬兩個譜系。相比馬來西亞的毒株,印度的立百傳染性和致命性更強。

立百病毒的原生宿主果蝠的地理分布廣泛。在中國相關蝙蝠體內也檢測到病毒的抗體(血清學證據)。泰國和柬埔寨無病例報道,但也在蝙蝠體內檢測到病毒的RNA。

2009年,在迦納黃毛果蝠英語Eidolon helvum身上發現RNA三種新病毒序列,在親緣演化上被認定為立百病毒,這些在澳洲及亞洲外的新型病毒顯示立百病毒可能是全球性的,這些非洲立百病毒正緩慢地演化出地區特性。

2018年5月,這病毒在印度喀拉拉邦蔓延,死者據報導是因為吃了在門前撿拾的水果,而該水果據推測曾被感染病毒的蝙蝠咬過,因而帶有蝙蝠的唾液[7]。截至2018年5月23日 (2018-05-23),已有10人死亡。

2021年1月31日,總部設在荷蘭的非營利組織「藥品可及性基金會」(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發布獨立報告指出,全球各國的醫藥公司只集中資源處理COVID-19大流行,幾乎沒有準備下一次的病毒大流行。譬如尼帕病毒因天然宿主與SARS-CoV-2同為蝙蝠,被認為若出現爆發,有可能成為下一次病毒全球大流行的源頭。[8]

下屬物種

本屬包括以下物種:[9]

Genus Henipavirus: species and their viruses[10]
Genus Species 病毒名稱及簡稱
Henipavirus Cedar henipavirus 松灣病毒 Cedar virus (CedV)
Ghanaian bat henipavirus 加納蝙蝠病毒 Kumasi virus (KV)
Hendra henipavirus 亨德拉病毒 Hendra virus (HeV)
Mojiang henipavirus 莫江海尼帕病毒 Mòjiāng virus英語Mòjiāng virus (MojV)[11]
Nipah henipavirus 立百病毒 (Nipah Virus, NiV)
Langya henipavirus 琅琊病毒 (Langya Virus, LayV)[12][13]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