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朱利安·費利克斯·盧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1844年5月21日—1910年9月2日[1])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以純真、原始的風格著稱。[2][3] 他曾經是一名海關的收稅員[1],也是自學成才的天才畫家,其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水準。[4][5]代表畫作為《夢境》、《沉睡的吉普賽人》等。

事实速览 亨利·盧梭, 出生 ...
亨利·盧梭
Thumb
出生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
(1844-05-21)1844年5月21日
 法蘭西王國拿瓦
逝世1910年9月2日(1910歲—09—02)(66歲)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巴黎
國籍 法國
教育程度自學
知名於畫家
知名作品沉睡的吉普賽人, 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 The Hungry Lion Throws Itself on the Antelope, Boy on the Rocks
運動後印象派, 素人藝術, 原始主義
影響於
关闭

生平

Thumb
The Hungry Lion Throws Itself on the Antelope, 1905年
Thumb
《耍蛇人》,1907年

盧梭出生於法國的西北部盧瓦爾河谷的小鎮拿瓦,一個錫匠的家庭。[6] 。後來父親負債,房產被抵押並且搬出了鎮子,盧梭便從盧瓦爾高中的走讀生轉為寄宿生。他的大部分學科成績一般,但獲得過繪畫和音樂方面的獎項。[7] 1863年起,他在律所工作學習法律,可是因為「牽涉到一個小的偽證罪,於是參軍以求避難」,[8] 在軍中服役4年。父親逝世後,盧梭搬到巴黎,從事一份政府雇員的工作,同時陪伴寡母。1868年,他和房東的女兒,15歲的Clémence Boitard結婚,婚後育有6個子女(只有一個活了下來)。1871年,被任命為巴黎入市稅徵收處的收稅員。1888年,妻子Clémence 逝世。1898年,和Josephine Noury結婚。盧梭直到49歲才真正開始投入繪畫事業,那時他已經退休,終於成為了一位全職的畫家.[9]

盧梭聲稱對他來說「大自然就是老師」,[3] 雖然他也承認自己接受過他人的指導,費利克斯·奧古斯特·克萊芒Jean-Léon Gérôme,這兩位都是已經有所建樹的受過正規教育的畫家。[10] 總的來說,他的確是自學成才,他的畫被看作是純真、原始的風格。

畫作

Thumb
夢境, 1910年
Thumb
自畫像,1890年
Thumb
猛獅就食》(The Repast of the Lion,1907年左右)

盧梭最為著名的是描繪叢林場景的畫,事實上他從沒離開法國,更沒見過真的叢林。喜歡盧梭的人們傳說,這些場景源自於他在服役軍中的見聞,還說是前往墨西哥的法國遠征軍(French intervention in Mexico)。這些傳說毫無根據。實際上,盧梭的靈感來源於圖畫書、巴黎的植物園、野生動物標本。軍中服役時,他常常與那些法國探險隊的倖存者聊天,聽他們講述在墨西哥等亞熱帶國家的見聞。盧梭對評論家阿瑟亞歷山大說他曾頻繁的參觀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每當我走進大玻璃房,看到那些來自異國的神奇植物,就好像走進了夢中。」

伴隨着那些異國風光的畫作,還有一系列的小作品是描繪城市和郊區場景的。

將人物放在畫面的前景,後面畫上城市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場景。通過這種同時表達兩個主題的方式,盧梭自創了一種被他叫作「肖像風景」的新畫派。

批評與認同

盧梭的畫中那種平淡、有些孩子氣的風格,常受到評論家的輕視,觀者要麼為之震驚,要麼付之一笑。[5][11] 許多觀察家評價說,他畫得像孩子,同時融入了高度的專業技巧。[3][5]

從1886年起,儘管作品還沒有出名,他還是定期參加畫家獨立協會的沙龍展(Salon des Indépendants),關注度逐年上升。1891年展出《熱帶風暴中的虎英語Tiger in a Tropical Storm》(又名《意料之外!》),盧梭首次收到關鍵性的評論,年輕藝術家菲利克斯·瓦洛東(Félix Vallotton)寫道:「《驚奇》是不容錯過的,數一數二的畫作。」然而盧梭在十年後才重新創作他的叢林畫系列。[9]

1893年,盧梭住進了位於Montparnasse的畫室里,直到1910年逝世。[12]1897年,他創作了生平最著名的畫作《沉睡的吉普賽人》。

1905年,大型叢林畫《餓獅英語The Hungry Lion Throws Itself on the Antelope》在畫家協會獨立沙龍展上展出,同時參展的還有年輕的先鋒藝術家馬蒂斯,這次畫展後來被視為野獸派的首次亮相。盧梭的畫也許對「野獸派」這個名稱產生了一定影響。[9]

1907年,另一位藝術家羅伯特·德勞內(Robert Delaunay)的母親巴福 德勞內伯爵夫人委託盧梭完成了作品《弄蛇女》。

年輕的藝術家畢加索無意中見到盧梭在大街上賣的一幅畫,立刻意識到盧梭所擁有的天賦。1908年,畢加索以盧梭的名義在自己的工作室Le Bateau-Lavoir里主辦了一場宴會,「盧梭之夜」,宴會既正式,又伴有滑稽娛樂。

1893年退休之後,盧梭靠着退休金生活,做過兼職工作,甚至在街頭拉小提琴。給Le petit雜誌做過一些封面。[9]

1910年9月2日,盧梭在巴黎的Necker醫院與世長辭。[13]數月之前,他剛剛在獨立畫展(Salon des Independants)上展出了最後的畫作《夢境》。他被安葬在巴紐公墓英語Cimetière de Bagneux,有7位朋友出席了他的葬禮。包括畫家保羅·希涅克和Manuel Ortiz de Zárate,藝術家羅伯特·德勞奈(Robert Delaunay)和Sonia Terk夫婦,雕塑家Brâncuşi,盧梭的房東Armand Queval以及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其中Brâncuşi為他在墓碑上刻下阿波利奈爾題寫的墓志銘:

向您致敬,溫文的盧梭,願您能聽到。
Delaunay, 他的妻子, 還有我Queval。
願我們的行囊能自由通過天堂之門,
為您帶上畫筆、顏料和畫布,
使您在天堂之光中,將寶貴的閒暇都用來追尋繪畫之真諦。
如同曾經為我作畫時一樣,
那有星空、獅子、沉睡的吉普賽人

遺產

盧梭的作品「對後來幾代先鋒藝術家產生了廣泛影響,從畢加索開始,包括讓·雨果(Jean Hugo),萊熱,貝克曼和超現實主義,」根據《紐約時報》評論家Roberta Smith的觀點。「比如貝克曼——一位奇異的自畫像畫家——就傳承了盧梭在肖像畫《Pierre Loti》中的經典範式。」[9]

在1998年,米歇爾·歐斯洛(Michel Ocelot)創作的動畫電影《嘰哩咕和女巫》,其視覺風格的部分靈感來源於盧梭,尤其是叢林植被的描繪。[14]

評論家也注意到盧梭在Wallace Stevens創作的詩歌中的影響。參見其詩集小風琴》(Harmonium)。

動畫電影《馬達加斯加》從盧梭的一幅作品中受到啟發。 Joni Mitchell的歌曲《叢林》是基於盧梭的畫作而創作的。

Joni Mitchell的歌曲《The Jungle Line》是基於盧梭的畫作而創作的。[15]

百勝天龍(少年印第安納瓊斯)電視劇,1993年劇集〈Paris, September 1908英語Paris, September 1908〉由Robert Manuel英語Robert Manuel (actor)飾演盧梭。[16]

畫展

1911年,獨立沙龍推出了盧梭作品回顧展。其作品也在第一屆的藍騎士展覽中亮相。

1984年到1985年,巴黎大皇宮美術館和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兩場重要的盧梭作品展。

2001年,德國蒂賓根也推出了一次盧梭展。

2005年11月開始,泰特美術館奧塞美術館聯合舉辦了一場為期4個月的重要畫展「亨利·盧梭:巴黎叢林」。

2006年7月16日到2006年11月15日,該畫展同49幅盧梭作品,在美國華盛頓國家藝廊展出。

2006年3月15日到2006年6月19日,巴黎大皇宮美術館集中展出了盧梭的主要作品。

畫廊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