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利街(英語:Shelley Street),是一條香港島中西區由中環蘇豪區引伸至半山住宅區的行人街道,全段皆為上山樓梯,與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平行。現時的些利街也是外來遊客常到的觀光點之一。
位置
些利街起始自荷李活道近閣麟街處,止於中半山摩羅廟交加街;[1]並與多條街道作十字或T型交界,從山下到半山依次為:俊榮里、士丹頓街、伊利近街、堅道、梁輝臺、太子臺、列拿士地臺和摩羅廟街。[1]
街名
些利街街名源自殖民地時期首任核數總長(即現今的審計署署長)阿道弗斯·愛德華·謝利(英語:Adolphus Edward Shelley,1812年-1854年),在任於1844年至1846年。謝利是約翰·謝利,第六代從男爵(英語:John Shelley, 6th Baronet)之次子,[2][3]於1844年6月自恃「是受斯坦利勳爵的推薦」從印度來港,[4]並成功哄騙港督戴維斯,獲委任成為核數總長。[5]戴維斯在謝利上任不久才知受騙,於是開始指控謝利。在戴維斯一封寄給格雷勳爵的密函中,戴維斯形容謝利「放蕩、欠債、疏忽、說謊,以及在如此重要的官位甚不稱職」(Dissipated, in debt, negligent, guilty of falsehood, and quite unfit for the high office)。[6][1]在另一封於1844年寄給詹姆士·馬地臣和亞歷山大·馬地臣的信件中更指控謝利是一名「騙子」(swindler)。[7]後來謝利脅迫其手下借款給他,並利用這筆資金從事房地產投資。直到兩年後投資失利,就把其投資賣給喬治·都爹利,隻身逃到毛里裘斯,[5]再獲委任為毛里裘斯助理會計核數總長。[8]
歷史
在20世紀初之前,該區的居民大多是在大型英國公司當文員的葡萄牙人。位於些利街近堅道處的西洋會館(The Club Lusitano),就是他們經常聚集的地方,後來於1866年遷至雪廠街西洋會所大廈現址至今。[1][9](另有其他來源,指出西洋會館曾於1866年12月至1920年間設在些利街。[10])
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於1993年啟用,供市民從些利街來往中環至半山區,吸引了更多中外遊客蒞臨。現時些利街山下之一段已成為中環蘇豪區的一部分,有數間餐館、酒吧等商舖;半山的一段則主要為住宅。此外香港房屋協會亦曾在此建立一個市區改善計劃項目,門牌號碼是些利街10號,1983年落成入伙,五層樓住宅提供10個單位。[11]但近年來已拆除,成為第一個遭拆除的房協市區改善計劃屋苑,現址為一間黎巴嫩餐廳。[12][13]
沿路著名景點
交通
現時有以下巴士和小巴路線途經位於堅道近些利街交界處的「孫中山紀念館巴士站」(前稱些利街巴士站),下車後向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手電梯系統徒步約5分鐘即可到達些利街。[15][16]
荷李活道亦有巴士、小巴途經。
參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