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查核(英語:Fact checking)是指針對非虛構作品中聲稱是事實的內容,為了確認真實性及正確性而進行確認。事實查核可能是在作品發布或是以其他方式公開之前進行查核,也可能是在作品發布後進行查核[1]。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7年5月14日) |
作品發布之前的事實查核,目的是為了避免錯誤,使作品得以發布(也有可能因為內容不實或不符合其他準則而不予發行)。作品發布後的事實查核多半會有一份有關不準確內容的文字報告,有時也會針對其不準確程度,由檢核單位以視覺化圖像的方式進行說明(例如華盛頓郵報Fact Checker提出的Pinocchios指數,或是PolitiFact的TRUTH-O-METER)。在信息時代,事後的事實查核已擴展到公開陳述、影音等來源。而事前的事實查核則多是為了對外出版,例如新聞媒體[2]。
事後的事實核查
獨立組織於2000年代初開始在外部進行「事後」的事實檢查[3]。在2010年代,特別是在唐納·川普於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之後,事實核查得到了普及,並傳播到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多個國家。但是,美國仍然是事實檢查的最大市場[4]。
事實查核組織
國際
- 國際事實查核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
- 美國
台灣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6] - IFCN認證成員
- MyGoP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FCN認證成員
- LINE訊息查證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LINE台灣
- Cofacts 真的假的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版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7]
香港
- 求驗傳媒
- Annie Lab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FCN認證成員
- 傳真社(已停運)
- 事實查核實驗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IFCN認證成員
- 浸大事實查核中心[8]
- 網路追追追[9]
中國大陸
注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