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哈巴什(阿拉伯語:جورج حبش;1926年8月2日—2008年1月26日),生於英國巴勒斯坦託管地(今以色列)盧德,巴勒斯坦政治人物,「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簡稱「人陣」)創始人,曾任該組織總書記。1951年畢業之後,哈巴什在約旦的一個巴勒斯坦難民營工作,並在約旦首都阿曼開設了一家診所。不久之後,他又前往了敘利亞和黎巴嫩。
即使在巴解組織簽署了奧斯陸協議之後,他仍舊堅持消滅以色列,反對兩國方案。2000年,因為健康原因,哈巴什辭去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書記的職務,並於2008年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與世長辭。
早年經歷
哈巴什出生在一個希臘正教會家庭,孩童時期曾在唱詩班裡唱聖歌。1948年,在貝魯特美國大學就讀醫學專業的哈巴什在得知家鄉人民正被驅逐後,為了幫助他的家庭,返回家鄉盧德參加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戰爭(驅逐過程中,在沒有食物和水的情況下,盧德的所有居民長途跋涉了三天)。自此之後,哈巴什一家變成了難民,並不被允許返回家鄉。1951年,哈巴什完成了在貝魯特美國大學的學業。在這段時間,哈巴什是一個阿拉伯民族主義者。
1951年畢業之後,哈巴什在約旦的一個巴勒斯坦難民營工作,並在阿曼開設了一家診所。哈巴什極富有同情心,時常免費給窮人看病。此時,他相信應該以任何可能的手段嘗試去消滅以色列。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創立了納賽爾主義的阿拉伯國民運動。
1957年,因為一場由約旦國民衛隊中的巴勒斯坦人成員發起的未遂政變,約旦國王侯賽因宣布戒嚴並查封所有政黨。因被懷疑與其有關,哈巴什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在一場缺席審判中,他被判為有罪。次年,他逃往即將與埃及組成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的敘利亞,但在共和國解體之後又被迫返回黎巴嫩。1967年,哈巴什創立了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
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總書記
1964年,哈巴什開始改組阿拉伯國民運動,將其中的巴勒斯坦人成員重新組織為一個地區性組織。1967年六日戰爭之後,對納賽爾的失望情緒在阿拉伯世界中蔓延開來,受此影響,哈巴什將諸如「歸國英雄」、「巴勒斯坦解放陣線」等數個組織聯合起來,成立了共產主義(兩年之後還接受了馬列主義的意識形態)組織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並任總書記,希望藉此消滅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統一的民主世俗國家。在哈巴什任內,陣線是所有巴勒斯坦抵抗組織中最激進與暴力的一個,並因一系列劫機事件,由哈達德策劃的針對與以色列合作的企業的攻擊與針對以色列在歐洲國家的大使的襲擊而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臭名昭著,其具有開創性的恐怖活動也引起了世界對巴勒斯坦問題的關注,同時這也招致了巴解組織內其他成員對陣線的強烈批評。同年十二月十一日,哈巴什亦被選為阿拉伯國民運動的總書記。
1968年,哈巴什被指控陰謀推翻敘利亞政府,並因此被逮捕及監禁。但是在瓦迪·哈達德等人的幫助下,他喬裝打扮成一個憲兵成功越獄。
1969年,一部分陣線成員脫離陣線,成立了解放巴勒斯坦民主陣線。
1970年,哈巴什因其在黑九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被約旦驅逐。1974年,因巴勒斯坦民族理事會接受了兩國方案,哈巴什聯合包括陣線在內的數個反對兩國方案的組織成立了」拒絕陣線「。
整個1970年代,陣線都與巴解組織與黎巴嫩左翼運動結盟,雖然哈巴什仍在黎巴嫩內戰中保持中立。
在1980年的一次空襲之後,哈巴什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
奧斯陸協議之後,哈巴什聯合包括哈馬斯和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運動在內的協議反對者再次組建了一個反對協議者聯盟,此聯盟後在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期間扮演了重要角色。2000年,因健康原因,哈巴什的陣線總書記職務由阿布·阿里·穆斯塔法接替。2008年,哈巴什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與世長辭。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