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路 (上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乍浦路 (上海)

乍浦路中國上海市虹口區的一條街道,南北走向。南起北蘇州路,與乍浦路橋相連,北至衡水路。長1038米,寬8米到19米。中國第一家電影院、中國第一所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第一盞電燈均坐落於此,上海市第一屆文代會也在這裡召開。[1]

事实速览 北 乍浦路 南 N Zhapu Rd. S, 命名日期 ...
乍浦路
N Zhapu Rd. S
Thumb
景林堂正面
命名日期1946年
道路長度1.038公里(0.645英里)
車速限制40公里每小時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上海市虹口區
附近主要建築物景林堂
北端北蘇州路
南端武進路
建造
動工1864年—1904年
关闭

歷史

1949年以前

乍浦路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在1864年到1904年之間分段闢築,以浙江乍浦命名。[2]

1879年5月28日,公共租界工部局電氣工程師畢曉浦,在上海虹口乍浦路一座倉庫里,試驗成功碳極弧光燈,宣告中國第一盞電燈問世。[3]

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瑪斯在乍浦路11號創辦虹口活動影戲園,有250個座位,首映西片《龍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正式電影院。[4]

1912年,烏始光劉海粟丁悚汪亞塵於乍浦路8號創辦上海圖畫美術院(後改名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是國內第一所美術專門學校。[5][6]

1922年,崑山路口附近建有監理會景林堂

1929年2月11日,好萊塢大戲院開幕,地點在今乍浦路408號。1949月12月23 日改勝利電影院。1989年3月被市電影局確定為全市兩家藝術電影放映單位之一,改名為畦利藝術電影院。[4]

1930年4月,日本人在今乍浦路439號和471號,建有本願寺上海分院(西本願寺)和松崗醫院。[7]

1932年2月,日本人在乍浦路341號創辦東和館劇場,正式對外開放。 按日本人習慣劇場不設座位,觀眾席地而坐,舞台設有旋轉台,以演出日本話劇為主,兼映日本影片。民國34年改勝利劇場,再改文化會堂。1949年6月28日改解放劇場。[7]

1949年以後

1980年代末,乍浦路形成上海的美食街[8]。1990年代中期,乍浦路的個體飯店已經超過100家。[1]

2023年底至2024年初,陳可辛導演的電影《醬園弄》在乍浦路佈景以及取景拍攝。[9]

沿線優秀歷史建築

沿線設施(南向北)

交會道路(南向北)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