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孜別克族,又譯烏茲別克族烏茲別克語اوزبیکلار / Oʻzbeklar),是現代中亞民族,烏茲別克斯坦的主體民族,亦分布在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中國境內,也有少數分布於伊朗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蒙古西歐北美。其中分布在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人口為12742人(2020年)。在現代漢語中,對分布於中國境內的一般記作烏孜別克族,對分布於中國境外的一般記作烏茲別克族。

Quick Facts 烏孜別克族Oʻzbeklar, 總人口 ...
烏孜別克族
Oʻzbeklar
Thumb
兩個烏茲別克男孩
總人口
3000多萬
分佈地區
 烏茲別克23,929,309[1]
 阿富汗2,799,726[2]
 塔吉克1,210,236[3]
 吉爾吉斯980,000[4]
 哈薩克490,000[5]
 土庫曼260,000[6]
 俄羅斯499,862[7]
 沙烏地阿拉伯300,000[7]
 巴基斯坦70,133[8]
 烏克蘭22,400[9]
 澳大利亞80,000
 土耳其45,000[10]
 美國15,960
 中國12742
 蒙古國560[11]
語言
烏孜別克語
(北方和南方方言)
宗教信仰
伊斯蘭教(大多數為遜尼派
相關族群
維吾爾族、其他突厥民族
Close

烏孜別克族的使用語言為烏孜別克語,屬於突厥語系葛邏祿語支,和維吾爾語十分接近。中國境內的烏孜別克族人亦多通用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烏孜別克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名字

「烏孜別克」這個名字的來源尚有爭議。一種說法是來源於烏茲別克汗(穆罕默德·月即別,Mohammed Öz-Beg Khan)[12],另一種說法是這個名稱的意思是「獨立」或者「領袖自己」,源自Oʻz(自己)加上Bek/Bey/Beg(巴依,伯克,突厥語中「首領」或「酋長」之意)。但是有另外一種理論認為Uz的發音源自烏古斯加上Bey 或者 Bek組成uguz-bey,意思是「烏古斯的統治者[13]」。

族源

在5世紀之前,今日的烏茲別克斯坦境內是粟特人的居住地,為河中地區的一部分。粟特人使用印度-伊朗語族語言,但並未有統一國家,此時期臣服於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薩珊王朝。5世紀至6世紀又屬嚈噠統治,6世紀至8世紀先後屬突厥西突厥。7世紀中葉,中國唐朝征服西突厥。一些突厥人和漢人在這一時期移居河中。9世紀至10世紀,波斯薩曼王朝統治河中。11世紀起,突厥人建立的黑汗王朝征服河中,原本強勢的粟特語等印度-伊朗語言轉向衰落,河中人大量改用突厥語,是河中地區「突厥化」的重要時期[14][15]

12世紀,西遼征服河中部分地區,以中原政治文化統治該地;13世紀,黑汗王朝亡於花剌子模王朝,該王朝的建立者同樣是突厥化部族。河中地區的本地人口是粟特人吐火羅人塞種後裔,這些部族使用印度-伊朗語言,可稱之雅利安人[16],而身為征服者的突厥人來自蒙古高原,一般認為前者最終被後者至少在語言上同化[17],這種語言同化過程也稱為「精英支配過程[18][19]」。在蒙古西征以後,突厥-波斯文化的影響力進一步加深,當地語言和文化的轉變因而越發深刻,還進一步影響帕米爾高原地區。

美國學者彼得·戈登在其1992年的著作中,列出現代烏茲別克人三大族源[16]

  1. 原本使用印度-伊朗語言的定居人口,即突厥統治者口中的「撒爾塔人」,包括原塞種粟特人吐火羅人等,由於穆斯林征服的影響還帶有少數中東阿拉伯混血;
  2. 使用突厥語蒙古語塞北部落移民,突厥語部落包括葛邏祿人樣磨人烏古斯人康里欽察等,蒙古語部落如巴魯剌思氏札剌亦兒等,隨着突厥人和蒙古人的軍事征服而融入當地;
  3. 使用費爾干納-欽察語的「純烏孜別克」(Taza Özbek),即穆罕默德·昔班尼率領的烏茲別克部族成員。

現代的烏孜別克語源於察合台語,在察合台汗國帖木兒汗國的統治時代成為河中地區流行的語言。帖木兒汗國之後,烏茲別克部族的穆罕默德·昔班尼建立布哈拉汗國,延續了察合台語的強勢地位;現代烏孜別克語在這一時期逐漸形成[17][20][21][22]

另外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實行民族識別和劃定的過程中,一部分使用波斯語的人口被識別為烏茲別克人。他們主要是布哈拉撒馬爾罕的定居人口,原本應劃為「塔吉克人[23],但因經濟和政治原因被劃入烏茲別克族。這導致在蘇聯和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口普查數據中,將許多不使用烏茲別克語的人口識別為烏茲別克族。布哈拉和撒馬爾罕如今仍然是塔吉克語城市[23]

基因學研究

現代基因學和遺傳系譜學證據表明,現代烏孜別克族的基因組成介於伊朗人蒙古人之間[24]。中亞地區最初由雅利安人定居,但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就不斷受到蒙古高原地區游牧民族的影響,最初是匈奴,在公元第一千年是突厥,13世紀後是蒙古。現代烏孜別克族的基因組成帶有高水平的單倍群C-M130,這一基因多由上述的征服部族攜帶[註 1]。另有研究表明,烏孜別克族和中亞的其他突厥語民族的基因聯繫更緊密,和伊朗人相差較大;該研究還分析了一些父系和母系DNA單倍群的數據,發現突厥語民族之間的基因相似度比伊朗語族民族之間的更高[25]

2015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中亞民族的基因來源和西伯利亞地區、東亞地區的民族更相似,和西亞或歐洲人有較大差別。這也表明了中亞地區的突厥化過程包含了更深刻的血緣和移民因素的影響[26]

歷史

「烏孜別克」的意思是「自己的領袖」(也可解作烏古斯人的主人)。烏孜別克族的記載最早出自《元史》(1369年),當時名月祖伯。在阿布海兒汗時代,建立烏孜別克汗國。後來朮赤系的克烈汗賈尼別克與阿布海爾汗鬧翻而逃亡蒙兀兒斯坦,另建哈薩克汗國,哈薩克汗國不斷擴張,迫使烏茲別克人南下,所以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卻是帖木兒帝國的領土。烏孜別克汗國解體後一部分人隨穆罕默德·昔班尼南下,前往河中農業區定居下來,征服了當地的撒爾塔人並與他們融合,逐漸形成了今天的烏孜別克人。

烏孜別克人有七十二部落,在錫爾河以北的哈薩克南部城市,他們占人口的多數,在塔吉克斯坦佔人口中15.3%的,在吉爾吉斯斯坦有14.3%人口,是中亞最大的民族,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突厥語民族。白帳汗國未分裂時,欽察草原有92個部落[27][28][29] ,其中有兩個部落如圖蘭東遷直至中國新疆以及內蒙古境內,後來又有70個部落到了哈薩克汗國,有些部落如克烈乃蠻弘吉剌,兩國都有。希瓦汗國的烏孜別克人分四部:基雅特(乞顏)-弘吉剌畏兀兒-乃蠻,康里-欽察,努庫茲-曼吉特。河中公元時代已有說突厥語的人,烏孜別克人其實是由粟特與公元前後進入中亞的突厥語民族構成,黑汗王朝葛邏祿特別重要,隨昔班尼南下的欽察草原烏孜別克部落是民族最後構成階段[30]

16世紀中葉的烏孜別克人還沒有完全定居(曾在撒馬爾罕圈地為牧場),與哈薩克人一樣吃肉喝奶(不種田地也不吃麵包),16世紀末定居化加快,17世紀河中只有他們與塔吉克人。16世紀至17世紀,他們中一部分來到南疆塔里木盆地,主要從事商業活動(被稱為布哈拉人、浩罕人或安集延人)。到清宣宗時代,滿人認為這些人已與卡內回民(維吾爾人)無異[30]。1867年,中亞人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爾汗國」改稱「洪福汗國」,攻占庫車庫爾勒,佔領天山以南的南疆。隨着阿古柏的擴張,大批烏孜別克族人進入新疆,成為今天新疆一個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有些烏孜別克人是在明代前住費爾干納盆地與河中的維吾爾人後人,有些是受阿古柏裹挾至浩罕汗國。不同地方的烏孜別克來源不同,一些烏孜別克人是二十世紀被同化的塔吉克。阿富汗烏孜別克來自欽察人[30]

在二十世紀前,他們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民族,並且只認為他們的語言只是一種方言。他們與維吾爾也是二十年代才有自己族名[30]

文化

Thumb
烏茲別克男子

他們的婚姻轉房制度,和維吾爾族在習俗和衣食方面大致相同,還有聯姻的傳統。烏茲別克婦女按傳統習慣從結婚那天開始就必須戴上面紗,現在揭下面紗的婦女已經越來越多了。烏孜別克族男女在春、夏、秋三季還喜歡戴朵帕花帽[30]

烏茲別克人傳統上從事農業、手工業和貿易。

宗教

絕大部分烏茲別克族信仰伊斯蘭教,遵循遜尼派哈乃菲法學傳統[31]皮尤研究中心在2009年的研究表明,烏茲別克斯坦96.3%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32][33],但有許多人自認是無教派穆斯林,同時有着更自由化的信仰主張,這和19世紀至20世紀的扎吉德運動有關。作為對比,未經歷扎吉德運動的烏孜別克人,如阿富汗和中國境內使用烏茲別克語的民族,則保持着傳統的信仰。烏孜別克人的宗教信仰情況在1991年蘇聯解體、烏茲別克斯坦建國後又有改變,傳統的伊斯蘭信仰不斷復甦[34]。2015年的研究表明,大概有1萬名烏茲別克人是基督徒,大多屬福音主義或是靈恩派教會[35]。烏茲別克斯坦2009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有1,794名基督徒[36]。亦有一些居住於俄羅斯的烏孜別克人信仰正教會[37] 。粟特人信仰的瑣羅亞斯德教在現代有所復甦,據信在烏茲別克斯坦有7,000名信徒[38]。烏茲別克斯坦2009年的人口普查顯示有1,673人主張無神論[36]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