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鲎科鲎属的一种节肢动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華
鱟魚在千多年前已有記載。唐劉恂在其嶺表錄異中寫道:「鱟魚,其殼瑩淨滑如青瓷碗,鏊(注音:ㄠˊ)[2]背,眼在背上,口在腹下,青黑色。腹兩傍為六腳,有尾長尺餘,三棱如棕莖,雌常負雄而行。捕者必雙得之,若摘去雄者,雌者即自止背負之方行。腹中有子如綠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腳,和以為醬,食之。尾中有珠,如慄色黃。雌者小,置水中,即雄者浮,雌者沉。」
幼體:一齡鱟(剛孵化出的幼生體),外形似「三葉蟲」。頭胸甲寬約5~6mm,左右兩側的前緣,有一弧形深褐色線條,線條兩端有一對複眼分布,前方正中央有一對單眼。劍尾則藏於頭胸甲內(外觀上看不出尾節),外殼色偏淡黃帶點透明。,暫以「背部朝下」方式游泳。
成熟體:體長約30~60公分,雌體體型一般大於雄體。體型外觀分三個部份(頭胸甲、腹甲、劍尾)。
中華鱟僅分布於太平洋西岸,自日本瀨戶內海開始,沿中國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香港和金門、台灣沿岸,直到印度尼西亞爪哇島北岸以北、蘇門答臘島印度洋東側海域[3]。
喜棲於風平浪靜,沙尼基質之淺灣處。每年四月下旬左右,於淺灣沙灘產卵。
至2003年,中華鱟在日本瀨戶內海已幾乎滅絕[4]。2006年中華鱟在日本被評估為極危,2007年在越南被評為易危[3]。2019年在IUCN紅色名錄被評估為瀕危 [1]。威脅主要來自於生境破壞和過度捕撈[3]。
中華民國政府在農委會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5]、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6]、嘉義縣鱟生態保育館[7]、金門縣水產試驗所[8]均有從事人工養殖保育復育的工作。三棘鱟目前尚未成為台灣保育類,但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於2022年5月預告提出保育計畫。[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