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東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城門之一,位於皇城東牆中部偏南,與紫禁城的東華門相對。今僅存遺址,在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與晨光街之間,兩街與東華門大街交匯處。[1]
東安門遺址 | |
---|---|
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東安門大街西口 |
分類 | 古遺址 |
時代 | 明 |
編號 | 3-2 |
認定時間 | 2009年10月29日 |
皇城東牆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為南北走向,原在玉河以西,在正對東華門處設有東安門,東對玉河上的皇恩橋。宣德七年(1432年)皇城東擴,玉河包入東墻內,在原東安門正東的皇恩橋東側重建城門,為面闊七間之三門黃琉璃單檐歇山頂式建築,寬約35米,進深約15米。門內(西)有石拱橋橫跨玉河。官員上朝,皆由此進宮,故此橋俗稱「望恩橋」。永樂年間建築的原東安門,宣德年間改為三座門式,通稱東安里門。望恩橋上砌有障牆,將兩門連成一體。直至清末變化不大。東安門大街和東安市場皆因之得名。[1]
1912年2月27日,袁世凱為避免南下就任總統,唆使曹錕率北洋軍發動壬子兵變,東安門被燒毀。1926年至1927年,北洋政府內務部拆皇城牆,將東安里門一併拆除。此後,玉河先後被填平成為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東墻址陸續為居民占據,建滿房屋。[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