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石油大學原名東北石油學院大慶石油學院,是伴隨大慶油田發展起來的一所全國重點高等院校,是大慶石油會戰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理、管、文、經、法、教育、藝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校,1978年,學校被列為首批88所全國重點大學之一。學校是黑龍江省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高校,是黑龍江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1]

Quick Facts 東北石油大學, 校訓 ...
東北石油大學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Thumb
校徽
校訓艱苦創業,嚴謹治學
創辦時間1960年
校慶日9月7日
學校標識碼4123010220
學校類型公立普通高等學校
黨委書記付曉飛
校長董宏麗
教師人數2,173
學生人數27,048
大學部人數18,950
研究生人數4,153
其他在學人員人數3,941
校址 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龍鳳區發展路199號
總面積169.12萬平方米
校刊東北石油大學學報
東北石油大學報
高等教育研究
藏書數量264萬
隸屬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郵遞區號163318
網站www.nepu.edu.cn
Close

歷史

  • 1960年石油工業部決定在黑龍江省安達市建立一所石油院校,1960年5月,成立建院籌備組,從清華大學北京石油學院抽調部分教師組建學院,1961年3月正式定名為東北石油學院,隸屬於石油工業部,並將原黑龍江石油專科學校併入東北石油學院,1961年9月,學校正式開學,將9月7日定為校慶日。
  • 1975年7月更名為大慶石油學院,1978年2月,大慶石油學院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88所重點院校之一。
  • 1985年,成立東北石油大學秦皇島校區。
  • 2000年2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調整國務院部門(單位)所屬學校管理體制和布局結構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大慶石油學院劃轉為國家與黑龍江省共建,以黑龍江省管理為主的高等院校。2000年6月,經黑龍江省政府批准,大慶石油學院遷往大慶市,2002年10月,大慶石油學院整體搬遷到大慶市高新開發區。
  • 2010年4月1日,教育部正式同意將大慶石油學院更名為東北石油大學。[2]

教學科研機構

Thumb
東北石油大學圖書館

學校設有18個二級教學院系(部),設有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開辦61個本科專業;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博士學位點、89個碩士學位點;具有工商管理(MBA)、社會工作、工程領域3個類別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領域類別擁有15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有1個國家級一級重點學科,3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9個省級重點(特色)專業,1個省級重點學科群,6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26個省級二級重點學科,學校現有教職工2519人,其中教授330人,副教授65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404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841人,博士生導師95人。學校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指導委員會委員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3人,中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獲得者1人,「龍江學者」17人,省級優秀專家2人,黑龍江省學科帶頭人、後備帶頭人25人;學校有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黑龍江省教學名師,黑龍江省模範教師,黑龍江省優秀教師18人。

校園和圖書館

學校占地150.3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面積60萬平方米。室內外體育場面積15.7萬平方米。萬兆級校園網與教學區、辦公區及師生生活區的所有主要建築物相連。教學科研儀器總值超過2億元。有單體建築面積為4.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圖書館,館藏圖書222萬冊,有數據資源19種。學校建有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同時已建成省部級以上重點實驗室16個,其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一個,國家工程研究室一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個,部級重點實驗室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一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個,省高校重點實驗室6個,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個。有本科教學實驗中心(室)42個;有省級雙基條件合格實驗室6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有校內外實習基地122個,其中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驗教育基地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驗教育基地3個。學校圖書館藏書210萬冊,中外文期刊3300餘種,並與國家數字圖書館聯網。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的圖書館,斥資1.8個億,館內現代化設施齊全。

科研成就

科研方面,在三次採油、新能源研究等研究領域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近三年,共承擔科研課題172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863計劃等國家級項目113項,科研經費達6.88億元。164項科研成果獲得各級科技獎勵,累計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省部級獎58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共4162篇,被SCI、EI、ISTP三大檢索系統收錄論文共758篇。

國際交流

在國際合作方面,學校先後與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英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的許多知名大學建立了校際關係,並簽署了學術交流協議。聘請外籍專家、教師70多人次來校任教。學校與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俄羅斯庫班國立技術學院英語Kuban Stat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2002年,學校還招收了首批留學生。

歷任校長

  • 焦力人(兼)(1961—1962)
  • 李寶柱 (1970—1971)
  • 李荊和 (1972—1975)
  • 馮兆麟 (1976—1980)
  • 陶景明 (1980—1989)
  • 李雲鵬 (1989.10.29—1994.11.03)
  • 鄭廣漢 (1994.11.03—2002.07.05)
  • 劉揚 (2002.7—2017.3)
  • 蔣明虎(2017.3—2022.9)
  • 董宏麗(2023.4—)[3]

校訓

艱苦創業,嚴謹治學

校友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