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萊梅邦

德國的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不來梅州

不萊梅漢薩自由市(德語:Freie Hansestadt Bremen),簡稱布萊梅邦Bremen),是德國最小的,也是德國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之一,該邦的面積為408km²,位處於威悉河下游及河口,領土包含了與被下薩克森邦分開的相距60km遠的不來梅(327 km²)和不來梅哈芬兩市。不來梅哈芬西臨北海。兩市居民共約66.4萬人。

事实速览 不萊梅漢薩自由市 Freie Hansestadt Bremen, 首府 ...
不萊梅漢薩自由市
Freie Hansestadt Bremen
 德國
不萊梅市政廳
不萊梅漢薩自由市徽章
徽章
坐標:53°08′N 8°44′E
首府不萊梅
政府
 • 參議院議長卡斯滕·西林德國社會民主黨
 • 執政黨德國社會民主黨 / 聯盟90/綠黨
 • 參議院票數3票(共69票)
面積
 • 總計408 平方公里(158 平方英里)
人口(2022-12-31)[1]
 • 總計684,864人
 • 密度1,679人/平方公里(4,348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ISO 3166碼DE-HB
車輛號牌HB (1906–1947;以及自1956)
BM(1947)、AE(1947–1956)
GDP/名義€277.3億(2010年)[來源請求]
NUTS區號DE5
網站bremen.de
关闭

地區

不來梅州由兩個不相連的領土組成。這兩個飛地包括不來梅,正式名稱為「不來梅直轄市」(Stadtgemeinde Bremen),即州首府,以及「不來梅港市」(StadtBremerhaven)。這兩個飛地都位於威悉河畔,不來梅港位於威悉河下遊河口,可通往北海。這兩個飛地都被鄰近的下薩克森州完全包圍。該州的最高點是弗里德霍斯特公園(32.5米)。

歷史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時,自1646年(1186年獲得自治特權之後)以來一直存在的自由帝國城市不來梅並未被納入其中。它沒有被併入周圍的任何君主國,而是與漢堡一起被承認為擁有主權的自由漢薩同盟城市。直到1873年它所使用的的貨幣都是不來梅塔勒

1811年,為了執行拿破崙對英國實施禁運的柏林法令法蘭西第一帝國吞併了這個城邦。但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不來梅的代表、後來的市長約翰·施密特通過成功遊說,讓該市恢復獨立,成為新德意志邦聯內39個主權邦國之一。

1827年,不來梅從漢諾威王國手中購買了威悉河口的土地,用於建造新的海港——不來梅港。這確保了不來梅仍然是德國移民前往美洲的主要登船港口,並發展成為德國後期殖民貿易的轉口港。

1867年,即普魯士擊敗奧地利併吞並漢諾威的第二年,不來梅加入了北德意志邦聯。1871年,在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成立,不來梅成為其26個組成邦之一。

作為國際港口和工業中心,不來梅具有強烈的左翼和自由主義傳統。1913年1月,在柏林舉行的最後一次帝國國會選舉中,社會民主黨(SPD)獲得了超過半數的選票,即53.4%。左翼自由黨(Linksliberale)獲得了另外41.4%的選票。只有5.1%的選票投給了保守黨。魏瑪共和國時期,不來梅議會舉行了七次選舉。在1932年11月的德國聯邦選舉中,這是當時最後一次廣泛自由的選舉,社會民主黨贏得了31.2%的選票,共產黨(KPD)贏得了16.8%,而納粹黨贏得了20.8%[2]

1933年3月的全國選舉之後,納粹黨在不來梅仍然只獲得了三分之一的普選票(32.7%)。不來梅和所有德國邦國一樣,經歷了一體化(德語:Gleichschaltung)的過程,納粹政權通過暴力示威和恐嚇運動,首先迫使行政參議院辭職,然後解散了市民議會。在接下來的12年裡,不來梅一直由帝國總督直接管轄,而總督同時還擔任納粹黨威悉河-埃姆斯大區大區長官。在這幾年裡,不來梅的猶太社區(1933年初登記在冊的人數為1,438人)因被迫移民和被驅逐到被占領的東部的集中營而被完全抹除[3]

二戰期間,盟軍的轟炸摧毀或嚴重損壞了該市60%的建築結構,包括其大部分歷史中心。在進一步轟炸之後,英國軍隊於1945年4月下旬進入不來梅。不來梅被移交給美國人,成為美國占領區西柏林和德國南部的補給港。

經濟

該市於1947年恢復州身份,並從1949年起再次被稱為不來梅自由漢薩市,成為新成立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的一個州。

不來梅二戰後的經濟蓬勃發展,與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西德的經濟奇蹟(德語:Wirtschaftswunder)同步。這見證了大批外來務工人員在不來梅的成長和永久定居,他們主要來自土耳其和其他南歐國家。

該市的一些重工業未能從1973年的石油價格衝擊衰退中恢復過來。專業建築工地、船舶裝備和零件供應商仍然存在,但不來梅的主要造船廠威悉股份公司(在巔峰時期雇用了16,000名工人)和不來梅伏爾鏗公司分別於1983年和1997年關閉。港口相關活動和其他工業部門的重組和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導致了進一步的失業。半熟練和非熟練港口工人很難重新進入勞動力市場,失業率(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段時間內幾乎是西德平均水平的兩倍)仍然相對較高。

在經濟結構變化迫使不來梅在社會服務上投入更多資金的時候,郊區化減少了人口和稅收收入,這主要是由於1969年的聯邦稅收改革——在此之前,所得稅由工作地的市政當局徵收,但之後由居住地的市政當局徵收。不來梅州無法將周邊的郊區市鎮納入其中,因為它們已經屬於下薩克森州[4]

歐盟和德國聯邦政府的財政援助下,不來梅的經濟政策側重於支持那些基於先進技術的成熟經濟部門,例如航空航天飛機生產汽車生產、海事和物流服務,以及為新的科學和數字企業發展教育和商業園區基礎設施。在這方面,不斷發展的大學部門發揮着重要作用。進一步的投資用於市中心的振興,但以娛樂和旅遊業為主導的文化復興並沒有取得很大成功。一些專家認為,不來梅的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因為缺乏大型公司的總部[5]

象徵

更多信息 名稱, 市旗 ...
下轄市市旗及市徽
名稱 市旗 市徽
布萊梅 Thumb Thumb
不來梅哈芬 Thumb Thumb
关闭

教育

不來梅大學是不來梅最大的大學。它是德國11所被列為「精英大學」的機構之一,擁有來自126個國家的約23,500名學生。不來梅還擁有不來梅藝術大學、應用科學大學(校區位於不來梅市和不來梅港)以及最近成立的雅各布不來梅大學,這是一所位於費格薩克的國際研究型大學。

參見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