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師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大師賽(Shanghai Masters),由於贊助商的關係目前叫做勞力士上海大師賽(Rolex Shanghai Masters),是在中國上海舉辦的男子職業網球賽事,為ATP大師賽的其中一站。主要比賽場館是位於上海閔行區馬橋鎮旗忠村上海旗忠森林體育城網球中心(簡稱旗忠網球中心),號稱世界三大網球場館之一,比賽場地類型為室外硬地球場。
該項賽事於2009年升級為全球9項ATP世界巡迴賽1000大師賽之一,取代了漢堡大師賽,是亞洲唯一一站,也是唯一一站在北美和歐洲以外的大師賽。[1]2022年6月9日,ATP宣布啟動OneVision計劃計劃,其中一項計劃是從2023年開始,將擴大上海大師賽辦賽規模,將賽事時間從8天擴展到12天,簽表從56簽擴大到96簽,賽事獎金將增加35%以上。[2]
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和中國政府嚴格的防疫和國際旅行政策,2020-2022年上海大師賽連續三年沒有舉辦。

賽事歷史
上海大師賽是為了實現ATP世界巡迴賽和中國網球協會在中國和亞洲發展網球市場的願望而設立的。[3] 2010年,在獲得贊助協議後,這項賽事更名為上海勞力士大師賽。[4]
1996年,職業網球賽事首次在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舉行。在首屆上海喜力網球公開賽上,俄羅斯選手安德烈·切斯諾科夫擊敗巴哈馬選手馬克·諾雷斯奪冠。[5]2002年,上海舉辦了ATP年終總決賽,當時被稱為網球大師杯。[6][7]世界排名第一的澳大利亞選手萊頓·休伊特贏得了當年的網球大師杯,這促使ATP放棄了舉辦網球大師杯在不同地點舉辦的想法,將2005年至2007年網球大師杯的舉辦權授予上海。
2003年和2004年,作為ATP國際系列賽級別的上海公開賽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該中心是為2002年網球大師杯而建的[來源請求]。而從2005年開始,上海又修建了一座新設施——上海旗忠森林體育城,用於舉辦2006年ATP年終總決賽,[8]ATP最終將三年的合同延長至第四年,使網球大師杯在上海取得了更大的成功。[9][10]在上海的四年時間裡,世界排名第一的瑞士選手羅傑·費德勒三次闖入決賽,第一次在2005年輸給了阿根廷選手大衛·納爾班迪安,之後他在2006年和2007年兩次奪冠,塞爾維亞選手德約科維奇在2008年奪冠。
2007年3月,ATP宣布,他們將在2009年將網球大師杯重新命名為ATP世界巡迴賽1000大師賽[11],並利用旗忠網球中心和上海網球大師杯組織機構在上海舉辦一站新規模的ATP大師賽,相當於當時的ATP大師系列賽。[12]上海最終獲得了10月份的大師賽舉辦名額,此前在該時間段舉辦的是馬德里大師賽,但馬德里大師賽將室內硬地比賽改為室外紅土賽事,時間搬到了春天的紅土賽季,因此室內大師賽的數量減少到一個,那就是巴黎大師賽。網球大師杯改為ATP世界巡迴賽總決賽,比賽場地改到英國倫敦的O2體育場[11]。
2023年2月3日,上海大師賽與目前的冠名贊助商勞力士續簽10年合約。[13]
在2024年單打第二輪中,托馬斯·馬丁·埃切韋里和博迪克·范德贊舒普的比賽耗時3小時43分鐘,是賽事歷史上最長的一場比賽。[14]
歷屆冠軍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2009 | ![]() |
![]() |
7-6(3)、6-3 |
2010 | ![]() |
![]() |
6-3、6-2 |
2011 | ![]() |
![]() |
7-5、6-4 |
2012 | ![]() |
![]() |
5-7、7-6(11)、6-3 |
2013 | ![]() |
![]() |
6-1、3-6、7-6(3) |
2014 | ![]() |
![]() |
7-6(6)、7-6(2) |
2015 | ![]() |
![]() |
6-2、6-4 |
2016 | ![]() |
![]() |
7-6(1)、6-1 |
2017 | ![]() |
![]() |
6-4、6-3 |
2018 | ![]() |
![]() |
6-3、6-4 |
2019 | ![]() |
![]() |
6-4、6-1 |
2020 | 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未舉行[15] | ||
2021 | |||
2022 | |||
2023 | ![]() |
![]() |
6–3, 3–6, 7–6(10–8) |
2024 | ![]() |
![]() |
7–6(7–4), 6–3 |
年份 | 冠軍 | 亞軍 | 比分 |
---|---|---|---|
2009 | ![]() ![]() |
![]() ![]() |
6-2、6-4 |
2010 | ![]() ![]() |
![]() ![]() |
7-5、4-6、[10-5] |
2011 | ![]() ![]() |
![]() ![]() |
3-6、6-1、[12-10] |
2012 | ![]() ![]() |
![]() ![]() |
6-7(7)、6-3、[10-5] |
2013 | ![]() ![]() |
![]() ![]() |
7–6(7–2)、6–7(6–8)、[10–2] |
2014 | ![]() ![]() |
![]() ![]() |
6–3、7–6(7–3) |
2015 | ![]() ![]() |
![]() ![]() |
6–3、6–3 |
2016 | ![]() ![]() |
![]() ![]() |
6-4、6-4 |
2017 | ![]() ![]() |
![]() ![]() |
6-4、6-2 |
2018 | ![]() ![]() |
![]() ![]() |
6-4、6-2 |
2019 | ![]() ![]() |
![]() ![]() |
6-4、6-2 |
2020 | 因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未舉行[15] | ||
2021 | |||
2022 | |||
2023 | ![]() ![]() |
![]() ![]() |
5–7, 6–2, [10–7] |
2024 | ![]() ![]() |
![]() ![]() |
6–4, 6–4 |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